从夺舍扶苏开始

《从夺舍扶苏开始》

第115章李由笑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话说田臧和李归杀了吴广,夺得了兵权,逼迫众将站队,和他们一起上书楚王陈胜。

在这份奏疏中,田臧细数了吴广的十大罪状,几乎每一桩都是抄家灭门的大罪。

其实他完全可以数出吴广的百大罪状,毕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

吴广,你看看人家刘贺,二十七天做一千多件坏事的人。而你,两个多月,才做了十件坏事,丢不丢人?

至于吴广是否真的犯了这些罪,谁关心呢?

田臧不关心,李归不关心,甚至连陈胜也不关心。

当这份奏疏连同吴广的头颅一起送到楚王陈胜的面前的时候,陈胜看着这个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计落得如此下场,他的心真的痛了。

陈胜这个人,刻薄寡恩,对于身边的人极差。

无论是对他的义子、岳父,还是对他的结发妻子、亲生子女,都是如此。

唯独对吴广是个例外。

陈胜有很强的权力欲,却愿意分权力给吴广,让吴广做楚国的假王,由此可见一斑。

人生难得一只鸡。(划掉,一知己。)

而现在,前线的那些丘八居然杀了他最信任的人!

怒发冲冠,陈胜的怒火在燃烧。

他能不能冲过去,杀了田臧,杀了这些叛贼。

......

当他看到奏疏的最后,那一连串名字的时候,他瞬间清醒了。

在他眼中,这绝不是名字,而是赤裸裸的威胁。

尾大不掉,尾大不掉啊,这群小兔崽了,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些任他宰割的戍卒了。

现在的他们,都是是手中握有军权的实力派。

他们联合起来,就是陈胜这个楚王也奈何他们不得。

周文已经死了,武臣已经叛了,其他的将领也有不少与他离心离德、若即若离的。

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不该杀了葛婴。

葛婴这个人虽然愚蠢,但对他还算忠心,统军作战更是一把好手。

若是吾儿葛婴还在,那该多好哇。

他虽贵为楚王,但也不能随心所欲,为吴广报仇了。

现在,正处于秦楚交锋的关键时刻。

如果陈胜逼迫太急的话,说不定这些人就被背叛楚国,投靠秦国了。

要以大局为重啊,等灭了暴秦,再收拾他们也不迟。

陈胜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下,他心中苦楚,脸上却装出一副开心的样子。

他对使者说道:“若不是田臧、李归两位将军,孤险些被吴广这厮蒙骗了。”

随即,他大手一挥:“传孤的诏书,赐田臧楚令尹印,全权统领前线所有人马,遇事可先斩后奏。任命李归为上将,其他众将各有封赏。众将齐心协力,西向灭秦,孤等待着大家的好消息。”

就这样,陈胜的诏书慢悠悠的传回了荥阳。

果如田臧、李归二人所料,陈胜非但没有治他们的罪,反而给他们升了官。

他们想要的,陈胜都给了,如果他们能够看到这份诏书的话,一定会十分开心的吧。

可惜没有如果。

......

在诛杀了吴广之后,该怎么对付秦军的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

李归主张集中全部兵力,在章邯大军赶到之前,攻下荥阳城。

荥阳一破,章邯的大军就没有了落脚之地,到时候,他们可以从容的应对。

田臧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荥阳城城池坚固防守严密,短时间内,断然无法攻下。

如果他们将全部主力停驻在这里攻击荥阳城,一旦章邯的大军到来,他们就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了。

从兵法上来讲,章邯的军队远道而来,是一支疲惫之军,和他们野战,远好过去攻击坚固的荥阳城。

并且,一旦他们击败章邯军队的话,短时间内,这一地区不会再出现大规模的秦军,到时候,他们就可以从容的布局了。

关于这两个作战方略孰优孰略,两个人争论了好久,搞得十分不愉快,最终,还是田臧出了。

据说,那天李归掀了桌子,他气冲冲的离开了议事大帐,口中愤愤不平,说着什么“竖子不足与谋”的气话。

虽然不同意田臧的决定,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李归还得按照田臧的意见行事。

他们将八成的兵力都集中到了田臧的手上,由他率领,向西进发,在敖仓这个地方迎战章邯。

剩下的两成兵力,有李归率领,守在荥阳城下。

他们都很清楚,这恐怕是秦楚之间最后一次的大决战了。

如果田臧胜的话,楚军可以就势下荥阳、入关中,平灭暴秦。

如果章邯胜的话,陈县以东,再无险可守,无重兵布防,秦军可以直逼陈县,张楚政权将岌岌可危。

田臧带兵离开的时候,用手拍了拍李归的肩膀,自信道:

“我此去,必能大败章邯,这是毫无疑问的。你要做的,就是守在这里,防止李由出城营救。我把整个后方都交给你了,兄弟!”

李归认真的点了点头,“大哥,你放去吧,有我在,后方无忧。”

两个人相拥而泣,仿佛之前因为意见相左而破口对骂不是他们两个。

......

事实上,他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荥阳城中的李由,已经是自身难保了。

他守卫荥阳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早是强弩之末了。

现在的荥阳城,人疲马乏,各种物资,尤其是医疗物资、城防物资奇缺。

唯一不缺的,大概就只有粮草了吧。

这里靠近运河,是大秦东方的转运站点,之前囤积了大量的粮草。

这也是李由能够坚守孤城的原因之一。

乱世有粮就有兵,四下都在打仗,流民的数量在激增,他用这些粮草,招揽了许多流民。

这么做虽然不合规矩,但却实用。

面对部下的质疑,李由如此说道:“我不招揽他们,难道让叛军招揽了去吗?日后陛下若是追究,我一人承担就是!”

不得不说,李由说这话的时候,真帅。

指挥军事行动,需要极大的自主权,束手束脚的将领,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

不给武将们放权,武将们就会打败仗。给武将放权,武将们就会割据。

这恐怕是历史上所有皇帝们都困扰的问题了吧。

现在,没人给李由放权,他自己给自己扩权了。

他一个三川郡守,本就是为君治民、为国守土的角色,现在的俨然成了三川郡的土皇帝。

虽然这是为了大秦好,但难免会被扶苏猜忌,只不过,现在的李由,已经完全顾不上这些了。

......

之前,李由一直以温文尔雅的形象示人,三川郡的百姓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出口成章的文弱太守。

现在的李由,简直变了一个人,就像是魔王下世一般,强硬、蛮横且不讲道理。

为了守城,他几乎用尽了一切的办法。

他的独断专行,伤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城中的豪强们。

本来这些人都是地方的实力派,任凭是楚国统治也好,秦国统治也罢,都伤害不了他们的利益。

他们的手中拥有者巨大的力量,却不会出力帮忙防守城池。

这座城池的主人是谁,又有什么关系呢?左右不过是换一个国号罢了。

流水的县长,铁打的黄四郎,如是而已。

起初,李由没敢动他们,他清楚,这是一个捅不得的马蜂窝。

在这个年代,大家只认宗族不认国家。真正的国家认同建立起来,那是两千年后的事了。

宗族豪强的力量,强大到令人窒息,没人敢对他们开刀。

但是,当城中军民的潜力被榨干之后,李由无奈之下,将目光投降了他们。

各种好言相劝、各种软磨硬泡,甚至是各种封官许愿,都没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气之下,李由用军队围住了城中的豪强,挨个逼迫他出力帮助防守。

再大的豪强,也打不过成建制的武装,在灭门的威胁下,这些豪强们终于屈服了。

他们献出了自己的部曲、车马以及私藏的兵器,全力的投入到了荥阳的防守工作当中。

这是一步臭棋,不到万不得已,李由是不用会的。

打了一个地方土豪,就等于打了天下的土豪,哪怕是扶苏皇帝,也不敢与天下豪强为敌。

大胆的李由,却这么做了。

死都不怕,害怕豪强们报复不成!

事实证明,李由的决策是正确的的,这个全民防守的政策,给荥阳争取了太多的时间。

他们一直防守了好久,直到今天,荥阳城的潜力才被彻底的榨干。

李由认命了,他真的尽力了,能做的他全都做了,最多也就能再防守两天了。

“援军怎么还不来啊!”李由的内心几乎绝望了,但是外表要装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勉励军民们继续守城。

中午的时候,叛军突然停止了攻城,大批大批的向着西南方向撤退。

当士兵们向他禀告这一切的时候,李由惊讶的不敢相信,难不成有什么阴谋?

直道亲自登上城楼,他才相信这是真的,叛军居然撤了!

城内的李由已经弹尽粮绝了,城外的叛军却不知道。

他们误判了形势,选择了迎击章邯,错过了唾手可得的荥阳城。

惊喜来的实在是太突然了,李由笑了,李由又哭了。

如果他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的话,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感谢田臧吧。

如果李归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的话,一定会火吞了田臧吧。

历史处处是迷雾,其微妙与精彩之处,就在于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