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夺舍扶苏开始

《从夺舍扶苏开始》

第162章蒯通之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蒯通的话,极大地引起了韩信的兴趣。

这句话怎么听起来那么耳熟呢?

能说着这种话的,一定不是普通人。

(韩信:我夸我自己。)

谁能想到,就是这一句话,救了蒯通的性命。

据《淮阴故事》记载,听了蒯通的这句话之后,“韩信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至于赵国的其他人,全都被斩首示众。

他们的人头全部高挂在巨鹿城楼上,作为一种警示,这无疑极大的震慑赵地的不轨之徒。

造反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三天之后,这些人头作为韩信的礼物,连同他的奏疏,一同送去了洛阳。

是的,扶苏皇帝目前就在洛阳。

如今的洛阳,已经是和咸阳平起平坐的大秦东都了。

扶苏甚至已经开始酝酿,修建以洛阳为重新,西到咸阳,北到蓟城,南到会稽的大运河了。

基础设施还是要建的,要知道,这个年代的运河相当于后世的高铁。

不过,这个事情不能操之过急,能慢慢来干。

隋炀帝的教训就摆在面前,扶苏还是有些害怕的。

他看到韩信的奏疏之后,十分的高兴,连连称赞联系韩信是他的神之右手。

果然,人才永远都是人才,只要给他机会,一定会发光发亮的。

对于韩信等人的功劳,扶苏不吝啬财物,所有将领和士兵全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加官进爵,自然不在话下。

洛阳城中,一派喜庆的气氛。

昔日张楚反贼,声势极大,他们席卷天下,险些攻入关中。

自从秦军开始出关平叛之后,局势瞬间扭转。

三路大军连连取胜,天下六个叛国,至今已灭其四,独余齐国与楚国。

相信这两个国家也会很快被消灭的。

国内和平的日子,不会远了。

......

巨鹿城,韩信的大军就驻扎在这里。

现在的他们,手中有钱又有粮,每个士兵都肥的流油,简直成了地主老财。

自从韩信诛杀赵国君臣之后,各地此起彼伏的叛变就消失不见了。

赵地变得十分平静,犹如一潭死水。

所有赵地的黔首,俨然成了大秦最忠诚的良民。

果然,刀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道理。

之前还誓死效忠赵王的几座城池中,守军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继续造反,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成功的希望了。

赵王歇都死了,张耳都被杀了,只剩下他们这些人了。

造反?造个屁!

赵王都是了,可拉倒吧。

于是,他们全都在蒯通的游说之下,无条件投降了韩信。

至此,韩信彻底掌控了赵地,他的名号在燕赵大地上算是彻底打响了。

人人畏之如虎,敬之如神。

......

谁能想到,这个不久之前,才被扶苏召来咸阳的落拓男儿,竟然一跃成为了大秦帝国的战神!

他离开咸阳的时候,手中只有万余人马,这还是扶苏力排众议给他的。

如今,他手中的士卒已经不下十五万,足足翻了十五倍。

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他自己打下的。

这意味着,他对于手下人马的掌控力是空前的。

人,一旦有了点权力,就会容易飘。

何况韩信掌握了如此巨大的权力呢。

这会不会助长韩信的骄纵之情,他又会不会生出异心呢?

最先想到这个问题的人,就是锦衣的头子李左车。

自从六国叛乱战争爆发之后,他就成为了大秦朝堂上的隐形人,悄悄潜伏,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行踪。

与此同时,他的情报暗网撒向了全国各地,重要的人物几乎全都在他的网中。

借助这张网,无数的信息毫无阻碍的流向中央,流入扶苏的手里。

天下之事,扶苏无所不知,就想开挂了一样,这也是扶苏从始至终一直那么自信的原因。

因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就是操控天下走势的那个人!

聪明的部下,总能在上司还没开口的时候就做好一切。

自从韩信灭赵之后,他身边潜伏的锦衣密探,数量直线攀升。

李左车甚至清楚的知道,韩信在睡梦中所说的每一句梦话。

锦衣暗网,恐怖如斯!

......

这一日,蒯通返回了巨鹿。

他用自己的肉舌,为韩信攻下了七座城池。

回到巨鹿之后,韩信亲自摆酒为他接风。

赵地传檄而定,少不了他的功劳。

韩信情不自禁的称赞道,蒯通一张嘴,可抵十万兵。

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每个领军将领的梦想。

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这些人亏欠了手下的士兵们太多太多。

宴会上,众人听着蒯通诉说着他这几天游说各地城池中的守军投降的经过。

像蒯通这样能言善辩的人,一般都十分会讲故事。

他讲的故事很完整,起承转合,夹杂着各种铺垫,各种专设,各种伏笔,各种笑料。

众人听着他的讲述,不禁都着迷了。

这个蒯通,如果穿越到后世,一定会是一个一流的家。

韩信越来越觉得,当时留下蒯通的性命,是一个再明智不过的决定了。

他都能清楚的感受到,这个人不简单。

当下,韩信占据燕赵之地,佣兵不下十五万。

他不单是大秦朝堂上最闪亮的新星,也是能够决定天下局势的一极力量了。

目前,他的阵营中不缺少征战沙场的猛将,缺少的是蒯通这样运筹帷幄的谋士。

蒯通,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他现在的军师了。

......

庆功宴后,众将纷纷离去。

韩信独留下了蒯通,两个人继续小酌,把酒言欢。

韩信先敬了蒯通一杯:“先生辛苦了,五日之内,奔波百里,连下七城,居功甚伟!”

这个话,他刚才已经说过一次了。

蒯通闻言摆了摆手,脸上的表情十分的谦逊,说道:

“哪里哪里,这全都是将军的功劳,我不过是狐假虎威吧了。”

“正是因为将军统帅大军在后,这些城池守军无不胆寒,蒯通这才能以咫尺之书,劝降七座城池。”

“他们怕的不是我蒯通,而是将军您呐。这一杯酒,该我敬将军才是。”

两个人连连把盏,相谈甚欢。

刚才,两个人都已经喝了不少酒了。

如今几杯酒下肚,他们都有了几分醉意。

韩信似乎有些不胜酒力,他的身体要要晃晃,醉眼蒙眬的问蒯通:

“如今燕赵之地已经被我们平定了。北有匈奴、东胡为患,南有齐楚为乱,我下一步是该南下还是该北上了?陛下并未吩咐,我有些犹豫不决,请先生为我解惑。”

蒯通似乎也醉了,他也谢着眼睛望着韩信,摇了摇头,口齿不清的说道:“难道将军就没有想过第三条路吗?”

韩信有些疑惑的问道:“第三条路是什么?还请先生明示。”

蒯通站起身,身体歪歪扭扭,他没有回答韩信的问话,似乎是在回忆少年之事,自顾自的说道:

“我少年时候曾经学习过相术,看人极准。”

“将军可知,人的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三条相人,万不失一。”

听到这话,韩信来了兴致,“我万万没想到,先生竟然是一位相术大师。请先生为我相一相,如何?”

蒯通摇了摇头,眼神撇了撇身边的侍女,说道:“天机不可轻言。”

韩信见状恍然,他点了点头,一挥手,左右侍从纷纷退去。

有些话只能在没有人的时候说,有些话必须要在醉酒之后才能说。

至于韩信和蒯通两个人到底醉了没有,谁知道呢!

......

看到身边一个人都没有,蒯通这才开口说道:

“不瞒将军,我曾经暗中给将军相过面。依据面向显示,将军今后最后只能封侯,而且面临着无数危急,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不过,将军的背,却贵不可言。”

韩信笑了,眼神中充斥着玩味:“哦?是吗?你还会相背?”

蒯通口中的“背”值得的是什么,韩信已经明白了。

所以从这一句话开始,韩信不再称呼蒯通为先生。

蒯通似乎有些焦急,他凑近韩信,低声说道:“将军难道还没看清天下的局势吗?”

“当此之时,六国发难,俊雄豪并起,天下之士云集。”

“目前,齐楚两国,将数十万之众,距山河之险,与秦人分庭抗礼,胜负尚未未知也。”

“将军手握燕赵两国之地,麾下精兵猛将无数,将军助秦则汉胜,助齐楚则齐楚胜。”

“依臣之见,将军不如按兵不动,坐观成败,从中取利。秦人胜,则助秦灭齐楚;齐楚胜,则助起灭秦。”

“事成,可为天下之主;不成,亦可为燕赵之主,岂不美哉?”

“现在将军只要调动兵马,就可以轻松的斩断和秦人的联系,割据一方,这是上天赐燕赵之地给将军啊。我听说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将军孰虑之!”

听了蒯通的话,韩信摇了摇头,说道:

“陛下待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我听说,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我怎么能够背叛禀陛下,行篡逆之事呢!”

蒯通头上的青筋暴起,似乎有些恨铁不成高,继续规劝韩信道:

“将军误矣!人是会变的。昔日张耳和陈余为刎颈之交,如今不也反目成仇了吗?今天扶苏善待将军,明日或许就厌恶将军了呢?到时候,又当如何?”

“臣听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将军连灭两国,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这就是取祸之道,窃为足下危之。”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将军三思!”

听了蒯通的话,韩信笑了。

他的笑声很狂放,在很远之处都能听得很清楚,这让蒯通有些紧张。

韩信站起身,将手中酒杯一挥,豪迈的说道:

“你说的都对,或许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吧。”

“但我韩信,不是小人,如果我此刻算计这些,我都瞧不起我自己。陛下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纵然是死,我也绝不行悖逆之事。”

韩信的话,振聋发聩。

扶苏皇帝当初也曾说过,绝不迫害功臣,如此君臣,良矣!

蒯通听了韩信的话,知道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他微微叹息了叹息了一声。

韩信拍了拍蒯通的肩膀,和颜悦色的说道:

“今日之言,出先生之口,入韩信之耳,我只当没听过。下次你若敢再提,我定斩不赦!”

“我们两个都喝多了,也该回去好好休息了。”

在这一句话中,韩信重新称呼蒯通为先生。

......

按道理讲,韩信和蒯通的对话的时候,身边并没有什么人。

他们的对话,应该只有天知地知,韩信知蒯通知才对。

但在短短几日之后,一封密奏出现在了扶苏的桌案上,里面详细的记载了两个人的对话。

每一个字都分毫不差,清清楚楚。

扶苏从头到尾看了三遍,胸中感慨无限。

“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这封最终并未像其他的奏疏一样抄写存档,而是被扶苏亲自烧毁了。

火光映照着扶苏英俊的脸庞,他欣慰的笑了,口中喃喃道:

“这是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每个人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英雄的故事,因为他们拥有热血和激情,能够创造无限的可能。”

“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会迎来和平。”

“每个孩子都能幸福快乐的成长,每个成年人都能无忧无虑的度过自己的一声。”

“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请记住,是这些身处战争年代的英雄祖先,用他们的刀剑,为这个国家奠定了万世的基业,为大秦子民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广阔空间。”

“这场内战,已经打了太久了,是时候结束了。”

“请相信,大秦万里征程,才刚刚开始而已!”

......

臧荼逃到东胡之后,联合了匈奴、东胡的人马,不断的进犯大秦北部边疆。

在扶苏的一纸诏书之下,韩信的人马全部开拔,反复了北境长城。

属于他们的内战已经打完了。

接下来他们将镇守北方,杀掉每一个敢于进犯大秦的异族人,将他们的鲜血,装点长城,将他们的尸骨,永镇长城之下。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将配合蒙恬,完成对于匈奴人的大反攻。

与此同时,一直身处洛阳的扶苏动身了。

他将赶赴秦国和楚国的战场,亲自见证楚国的最终灭亡,送别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英雄之一。

属于六国的时代,终将结束。

而大秦,将继承列国的意志和血脉,大步向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