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夺舍扶苏开始

《从夺舍扶苏开始》

第167章衡山王的诱惑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秦南方的九江郡,此刻正处于无尽的战火当中。

俗话说的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自从天下大乱之后,很多人都包握住了机会,在乱世当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功业。

吴芮,毫无疑问就是最传奇的那个。

他本是番阳令,有声望,甚得江湖间民心,百姓们都很尊敬他,号曰番君。

当张楚政权的葛婴到达九江之后,很快就摧毁了大秦原有的统治秩序。

旧的秩序已经崩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这就是属于吴芮的“沧海横流”。

他包握住了这个机会,招揽各方势力,顺势成为了九江郡最大的军事集团。

如今,九江的事情,扶苏说了不算,他说了才算。

当时天下叛秦,局势动荡不安,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谁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占据了九江之后的吴芮,也开始思考他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是应该响应张楚的号召一同反秦,还是应该忠于大秦带兵平叛呢?

这是在是一个非常艰难地决定。

吴芮甚至,这一个选择,将决定他们家族几百年的命运。

动乱的天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赌局,所有的人都成为了身处其间的赌徒。

赢者通吃,输者将一无所有。

现在,吴芮得到了一个上台的机会,他要开始自己的押宝了。

怎么选择,全在他一念之间,选择的依据,就是利益。

因为政治就是利益的游戏。

当时,大秦的局势一天不如一天。

有几次,吴芮真想着响应陈胜的号召,直接造反。

他最终还是克制住了。

......

他在冥冥之中感到,新继位的扶苏皇帝不一般。

扶苏作为始皇帝的长子,声名早已经传于天下,世人皆知其贤。

作为大秦南方的基层官吏,他并未见过这个扶苏,却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

可以说,他一直是皇位最有利的争夺者,极有可能成为日后大秦的主人。

不过,始皇帝的年纪并不甚老,加之迷恋修仙长生之术,大秦的太子之位一直悬而未决。

这显然违背了秦国早立储君的传统。

要知道,在秦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权力交接的动荡。

因此,之后秦国一直坚持早立储君,力图避免出现动乱。

始皇帝的储君迟迟未定,所有皇子都还有机会,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大臣们早已经暗中站队。

这种站队是危险的,但也是必须的。

因为不站队的人,将会是最先被清理出局的。

在不起眼处,生出许多波澜。

吴芮隐隐约约听说过许多,诸位皇子争相表现以博取始皇帝的欢欣或者相互争权的事情。

在这些争夺皇位的皇子当中,扶苏和胡亥的希望是最大。

扶苏是始皇帝的长子,他的年纪最大,也是最早进入朝堂当中的,有执政上的训练。

并且,他已经开始进入军队系统了,得到了许多历练,也培养了自己的势力。

始皇帝亲信的蒙氏家族,已经有意无意的站队了扶苏。

至于胡亥,他是始皇帝的幼子,最受始皇帝喜爱。

始皇帝出行,胡亥常随左右,这不得不令人浮想联翩。

吴芮曾将见过这位胡亥皇子。

那是的胡亥,正陪同着始皇帝巡行天下,风头正盛。

那是的吴芮,还只想着老老实实做一个县令,根本想不到,他自后竟能掌握如此庞大的势力。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始皇帝猝死于沙丘,扶苏提兵进咸阳,登基为帝,并且假借赵高之名,诛杀了胡亥。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始皇帝遗命胡亥继位的传言。

是真是假有谁知呢?

世人皆知始皇帝喜欢这个小儿子,许多人都曾见过他跟随着始皇帝巡行天下,因此对他很有好感。

张楚政权,最早就是自称奉了将军项燕和公子胡亥的命令而起兵的造反的。

......

对于这些纠葛,吴芮懒得关心。

政治本就是成王败寇,扶苏能够战胜胡亥,这本身就说明了扶苏的能力。

掌权者掌握着权力,权力也掌握着他们。

皇帝没有好坏之分,只要他们能娴熟的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出他该做的事情。

扶苏继位之后的一系列措施,让吴芮眼前一亮。

他敏锐的觉察到,这个扶苏不一般。

他的野心,甚至比已经驾崩的始皇帝还要旺盛。

这种皇帝,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

无论哪一种,都是吴芮这样的官吏希望看到的。

只有皇帝想做一些非常之事,非常之人才能得到出人头地的机会。

是挑战,也是机遇。

当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显然是生活在平庸收成的皇帝的统治下更加的幸福。

政治家们的幸福,往往就是底层百姓的苦难。

宁为太平犬!

在天下叛乱四起,张楚反贼进犯九江的时候,吴芮最终选怎了站在大秦这一边。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扶苏这个皇帝了。

他希望着扶苏的未来。

吴芮甚至想,如果接过始皇帝的权杖,继位为帝的是公子胡亥的话,或许他就不会这么选了。

......

如今的吴芮治下的番阳,俨然成为了九江郡的中心。

各地的秦军在叛军的打击之下,陆续积聚到了这里,归入了吴芮统辖。

声望是这个年代的硬通货。

吴芮的声望极重,不仅的江湖间民心,更深受百越人的拥戴。

现在大秦的经济重心仍然处于是关中-河洛一线,南方地区并未开始大开发,许多地方都处于蛮荒状态。

秦人设置的郡县面积虽然大,但他们能够真真正正掌握的,也就是这个大面中的几个点罢了。

如果郡县的治所、军事据点、交通枢纽。

广阔的乡野地带,仍然生活着许多的本地土人。

这些人和大秦的关系并不太融洽,有的时候甚至会兵戎相见。

吴芮能够将声望传播的土人当中,得到他们的拥护,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山东六国群起叛秦的时候,南方的土人、山越等竟然能够自发的帮助秦军守城,包围大秦,这简直峨眉贼赢。

主站的百越之人,说多不多,所少也不少了,目前全都归吴芮统辖。

他们的战斗力极强,在包围九江郡的战斗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吴芮感慨,这些土人的装备虽然简陋,但是作战勇猛,丝毫不逊于大秦的守军。

如果能够加以训练的话,绝对是出色的士兵。

他们都是很好的兵员。

......

目前为止,吴芮已经不知道打退了多少次叛军的进攻。

这次的叛乱来势汹汹,一开始就是展现出了要席卷天下的样子。

这次叛乱能够如此猛烈,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则始皇帝去世,大秦失去了最权威的舵手。

二则人心思故国,六国复辟是当时的趋势。

三则,这么多年以来,在大秦的铁血统治之下,积累了太多的动乱势能,需要爆发一下了。

在开始的时候,大秦东方的郡国,几乎尽数陷落。

只有三个郡表现的比较好,大秦的黑旗没有倒下。

一个是北方羌隗的邯郸郡,一个是东海王的东海郡,还有一个就是吴芮的九江郡了。

羌隗是邯郸郡的郡守,东海王更是东海郡的王,他们能够站出来团结全郡抵抗,这不令人意外。

只有吴芮,他本是大秦的番阳令,并非高官。

当叛乱摧毁了大秦原来在九江郡的行政体系的时候,是他站出来力挽狂澜,维护了大秦在九江郡的统治。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是历史选择了他,是命运早就了他。

不过,吴芮始终有点担心。

在天下大乱之时,他凭借着个人的能力和声望掌控了九江郡。

名义上仍然拥护大秦的统治,实际上无异于割据的军阀。

当大秦平息叛乱之后,他统治的合法性就不复存在了。

到时候,扶苏真的会容忍一个异姓人保有如此大的权力,建立一个国中小国,成为一个异性诸侯王吗?

......

不过,现在的吴芮已经管不了这些了。

在击败退张楚政权的葛玄等人的先后进攻之后,张楚被章邯灭亡了。

吴芮想着能够缓一口气,项梁重新建立了楚国,并且派了他的侄子项梁攻略南楚之地。

九江首当其冲。

这个项羽真的太猛了。

楚军自从进入九江之后,战无不胜,打的吴芮节节败退。

项羽手下的钟离昧和季布,全都不是吃素的,一文一武,分兵掠地,极大的挤压了吴芮的生存空间。

在很短的时间内,吴芮就丧失了大片的土地和城池,好在人员都及时撤退了。

目前,双方对峙于鄱阳一线,形势对于吴芮很不利。

......

吴芮本就不是大秦的死忠。

他所有的决定,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的决策。

说难听一点,就是个投机分子。

当战局开始对吴芮不利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为自己寻找退路了。

他派出了使者,频繁的和项羽沟通,表示愿意何谈。

他表示只要项羽给的足够多,他是不介意叛出大秦投靠楚国的。

如果能够劝降吴芮自然是好的,项羽又不是那种只会打仗的傻子。

他放慢了自己的攻势,开始和吴芮谈条件。

项羽很大方,给出了一个十分有诚意的价格:让吴芮做楚国的衡山王。

项羽能够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来“守购”吴芮的人马,且并没有请示楚怀王,一方面显示了他的跋扈,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们项家才是楚国的真正主人,楚怀王不过是一个人形木偶罢了。

项梁派项羽南征的时候,就给了他充分的授权。

他是项家在南方战场的话事人。

“衡山王”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吴芮忍不住心动了。

双方频繁的接触,许多细节都已经敲定的差不多了,随时都可以两家变一家了。

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的话,这无疑极大地打击大秦在江南的统治。

......

就在吴芮准备归顺项羽的前一天,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从传了过来。

章邯灭了魏国,魏王和齐王双双战死!

这个消息,无异于当头棒喝,吴芮瞬间就清醒了。

魏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近乎灭亡,叛军的形势急转直下。

大秦已经彻底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叛乱的最终平息,只是时间问题了。

齐魏既灭,楚国又怎能独存了?

想到这里,吴芮有些后怕,多亏这个消息来的及时,这要是晚来一天,后果不堪设想!

他本来是秦国的大功臣,要是这个时候投降了项羽,无异于四九年入国军。

于是,他果断拒绝了项羽,摆出了一副坚决防守,誓死捍卫大秦的态势。

......

这可给项羽气的不行。

来来回回叹了这么久,玩我呢?还是再故意拖延时间?

项羽忍不了了。

他的军队,对着番阳发起了死亡冲锋,战斗日夜不停。

项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有一说一,吴芮和项羽真的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手。

在项羽的猛攻之下,番阳的防守显得是如此的薄弱。

吴芮手下的兵力也开始匮乏了,管得了东边,管不了西边。

捉襟见肘。

眼看着防守不了三两天了,吴芮又派人出城,去和项羽和谈。

吴芮问项羽,如果现在投降的话,衡山王还给不给?

他本是真心的,项羽却以为他又在刷诡计,想要拖延时间。

他把使者的头砍下来,丢回了城内,大骂吴芮奸诈。

于此同时,加紧了对番阳的攻势。

三天之内,他势必要攻下这座城池。

......

看到使者的头被项羽砍了下来,吴芮彻底的断绝了投降项羽的念头。

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如今项羽斩杀了使者,足见其愤怒,他是绝对不可能和吴芮和谈了。

既然谈不了,那就打吧。

吴芮将全部的兵力全都放到了防守之上,他就不信,项羽就真的那么猛。

事实证明,项羽真的猛。

一天,两天,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吴芮的鄱阳城已经摇摇欲坠了。

他将全部的兵力全都投入到了防守之中,已然独当不了楚军的攻势。

吴芮有些慌了,难道他真的要命绝于此了吗?

那天傍晚,夕阳如血。

楚军攻破了鄱阳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