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名英雄

《三国之无名英雄》

第二十六回 累枯骨黄巾末路 弃兵戈义军恨消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却说下曲阳城外,皇甫嵩大军围堑数日,上万封传书以弓箭飞跃城墙,四散在下曲阳城内各处。

闻“天公将军”张角的死讯,大量的贼子心志开始动摇,皆欲开城请降,更有投机之人,闻缚得张宝可加官进爵,组织起不少人手,开始在暗中蠢蠢欲动。

十日后,午夜子时,下曲阳城内某处,忽然火光冲天,贼子粮仓于当夜被付之一炬,更是让十万黄巾贼子陷入了空前未有的混乱。

断粮三日,饥寒交迫之下,下曲阳城终于四门大开,十万贼子尽下兵器,跪于城门外请降,皇甫嵩率领官军没收贼子兵器,尽缚十万人于南门外。

大帐内,贼首张宝被两个自己手下绑缚,披头散发跪在皇甫嵩面前。

皇甫嵩对着张宝厉声道:“贼子张宝,尔聚众起义,反抗朝廷,贪恣暴虐涂炭生灵,今为我所擒,还有何话可说。”

张宝闻言神色坦然,淡淡道:“天道不公,自有人反,今既被擒,张宝无话可说,但求速死。望将军念及太平道众,亦是大汉子民,今聚众请降,已有悔意,请将军权且饶过众人性命,一切罪孽由张宝一力承担,如此张宝虽死亦感念将军恩德。”

说完张宝往地上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地面深深地留下了一个血印。

皇甫嵩感概道:“尔虽为贼,倒也颇有骨气,老夫便留你全尸。来人!将贼首张宝拖出南门外绞杀,留其全尸!”

被拖走前,张宝连声大呼:“将军,请刀下留情,饶十万大汉百姓性命!”

皇甫嵩闻言只是一阵沉默,并未做出回应。

张宝被处刑后,缚张宝来降的两个贼子嬉皮笑脸道:“大将军,我等闻缚贼首张宝请降者,可加官进爵,不知可有此事?”

皇甫嵩眼内闪过杀机,冷哼道:“哼!狡诈恶贼,反叛朝廷是为不忠,出卖兄弟是为不义,如此不忠不义之徒,留尔等何用!来人呐,给我将二贼绑了,拖至南门外,五马分尸!”

皇甫嵩大手一挥,二贼像死狗一般被军士拖了出去。

处置完张宝和两个叛徒后,皇甫嵩谓众人道:“今俘得贼子十万,不知各位将军以为,当如何处置?”

有人提议道:“今贼首伏法,黄巾已灭,既约定请降者既往不咎,当尽释贼人,以显皇恩浩荡。”

傅燮闻言眉头一皱,反对道:“将军,下官以为不可!劣民顽固,不可教化,下官闻南阳贼首张曼成被诛后,赵弘、韩忠、孙夏之辈接踵而起,杀之不尽,今日如不施以重典,杀鸡儆猴,恐贼乱又起。我意尽杀之,震慑天下不臣之徒!”

郭典道:“护军司马言之有理,下官附议。”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皇甫嵩能官至中郎将,亦非仁善之辈。

闻傅燮郭典二人之言后,皇甫嵩冥思良久,最后朝傅郭二人点头道:“尔等所言,不无道理,便依你二人之言。”

南门外,十万黄巾卸了兵器,绑缚双手,被数万官军重重包围。他们本以为张宝伏法,众人开城请降,依照传书的约定,训诫一番就会放他们离去,谁知皇甫嵩军令一出,等待他们的却是官军的霍霍屠刀!

官军乱刀之下,成片成片的贼子身首异处,倒在了血泊之中。

十万太平教众无助地哭嚎着,诧异、愤怒、恐惧、不甘、悔恨,各种各样的神情从他们脸上闪过,但奈何双手被缚,无力反抗,此刻只能任人宰割!

李睿带领的义军此刻就站在南门外,如此残忍的场景,让他们每个人心中震撼不已。

皇甫嵩来到义军阵前:“我知诸位义军,与贼子皆有深仇大恨,今贼子尽缚于此,尔等可随意斩杀,以泄心头只恨!待贼子伏诛,本将军便聚其尸首,于城南筑“景观”,用以震慑天下不臣之徒!”

李睿闻言沉默不语,只是看了身后的众兄弟一眼,意思是让他们自己看着办,他虽是统帅,但这种事情,是无法帮众人做决定的。

广宗之战后,义军有一部分人已经返乡,如今只剩下三百余人。

其中有些年轻人是满腔热血,为除暴安良而来,贼子已降,他们定不屑于行此等残忍之事。

但义军除去这部分人,其余都和贼子仇深似海,比如像大岭村人那样,被贼子屠村后,侥幸生存下来的孤苦遗民。

听到皇甫嵩之言后,李恒第一个抽出腰中长刀,迈着沉重的脚步,气势汹汹朝一个被绑缚贼子走去,剩余众人见有人带头,也都目露凶光紧随其后。

李恒持刀站到一贼面前,对方因无力反抗,只得涕泪横流,反复地磕头求饶,地面被他的额头砸出了一个深深的血印。

想到父母和自己那未过门的妻子,李恒心如刀割,他高高举起长刀,脸上充满了对贼子的怨恨,同时又难以掩饰内心的挣扎。

长刀在空中驻留许久,忽然银光一闪,李恒手起刀落,但刀锋并没有划过贼子的脖颈,而是深深地插在了贼子磕头留下的血印之上。

李恒仰天长啸道:“大丈夫顶天立地,不杀手无寸铁之人!父母之仇,妻子之恨,李恒今日已报。此后,黄巾贼子与我李恒,生死无关!”

言罢李恒凄然一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个“人间地狱”!

其余村人见状,也都如释重负一般,将手中长刀重重丢在地上,毅然跟随李恒之后离开了现场。

肆意残杀无力反抗之人,这种违背人道的事情,义军这群普通百姓实在是做不出来。

李恒与众人回到李睿跟前。

李睿见众人眼角闪着微光,神情却异常坚定,他能感觉到,随着长刀落地的瞬间,这半年多来,时刻缠绕在众人心中的那股仇恨,终于被放下了。

李睿心中感概万千,眼角闪着泪光,对着众人欣慰一笑道:“乡亲们,我们回家……”

众人也都与李睿相视一笑,齐声高呼道:“回家!”

出征七月有余,这支义军的复仇之路,终于在此刻画下了句号!

李睿携众人朝皇甫嵩等人拱手作揖后,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不再属于他们的战场。

皇甫嵩也没有阻拦,目送李睿等人远去后,只是对着手下一众将官摇头笑道:“此子虽智谋过人,却过于良善,若想成为合格的统帅,非要更多历练不可。有道是慈不掌兵,古之名将大帅,何人不是血债累累,岂有为性命所累者乎?”

一众将官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

公元184年,冬十一月,下曲阳城十万太平道众,尽数被斩杀于南门外,皇甫嵩下令收集贼人首级,于南门外筑景观,震慑天下不法之徒。

一将功成万骨枯!

后人有诗叹曰:

庙堂失圣轨,乱世降黄巾。

赤子兵戈满,山河万里倾。

贤师穷将略,利欲动人心。

头断城楼处,何曾现太平。

随着张宝及十万黄巾被俘杀于下曲阳,历时一年的黄巾之乱,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李睿所率领的广阳义军,在这乱世之中所溅起的那些许浪花,很快也被遗忘在了时间的洪流之中。

然而这场动乱给大汉王朝所带来的余波,还远远没有结束……

黄巾可灭,仇恨能消

但死去亲人们的身影

却永远只留在了李睿等人的记忆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