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之风云行

《天启之风云行》

第52章郑一官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当朝霞透过云雾,映耀江面时,朱由栩的车马队到达了靖江渡口。江面上船帆林立,往来穿梭。各种粮草辎重,兵器甲帐一船一船奔向大海顺流南下。整个江面都笼罩在战时气息当中,想必年前上任的福建巡抚南居益决心干掉红夷海盗了。

这些朝廷军机事项,朱由栩是不会插手的。吩咐洪诚将马队安置在栈桥西侧,给运送粮草装船的力巴让开大路。半刻钟后,洪诚领着老三郑金山快步而来,身后还领着位二十七八,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青年。

在十步远的位置,郑金山单膝跪地,竟是哽咽着喊道“金山拜见小师叔”。后面那青年也慌忙跪地,一脸茫然。朱由栩内力涌动,将二人托起。看着被海风雕刻跟渔民似的郑金山,朗声道“山上十五个弟子中你年岁最长,这些年又吃尽苦头,今后切莫再行此大礼”。

郑金山抱拳道“辈分不可乱,礼更不能缺,叔祖的教诲岂敢忘怀”。说完对站在身侧的玉儿深深一辑“拜见小婶婶”,“您受累了”,玉儿大大方方的福了一礼。

朱由栩看向那个与郑金山眉眼相似的青年,郑金山拉了那青年一把说道“还不拜见少爷”。那青年急忙伏地叩首道“拜见少爷,少奶奶”,朱由栩将其托起,朝郑金山问道“这就是你在信中提到的老侄儿郑一官吧”。

“正是,因南下海路已被水师接管,暂时滞留在沙洲岛上,咱们的福船只能放在柳河船坊,等战事结束才能南下”。朱由栩点点头说道“一官这些年为隆兴出力甚多,我都记在心里”,随后吩咐装船。郑一官带来的船只有五百料。两条船运了两趟,才将朱由栩的车马全部送过长江。

柳河船坊所在地原名隐沙埠,现在叫隆兴堡。万历十六年,老道进京。找天家要下此地,言要在此地立道观,以镇江海。拿到圣旨后,却将此船坊三千多匠户保留下来。四处联系修船补漏的活计,勉强度日。

直到二十年后,万历三十六年。朱由栩上山,建立隆兴商号。才在隐沙埠建造堤坝,堆堰造田,修桥筑堡,整修船坞。不仅接管了水师的船舶修造活计,还给很多心照不宣的客户建造船只。不过也仅仅是海沧船,沧山船之类的,再没造过四千料的福船。

仅有的三艘福船,两艘在干船坞内,一艘老三有大活计时赚点银子,那些年为隆兴填补了不少银子上的缺口。到万历四十二年,江南世家才醒悟过来。纷纷鼓动朝官上本,称其违反禁令,请以查封。

谁知万历帝不仅将上本的官员降职调离,还赐御笔‘隆兴堡’三个字。江南世家豪门本想继续发力,山上的八十名行者住进了隆兴堡。昼夜巡视,更与巡检司合作,将一些武力护卫的不明商船扣下,护卫斩杀一空。在京中重臣到山上斡旋下,维持并实现了合作互利的局面。

现任隆兴堡主事孙忠光,已在栈桥岸边的隆兴望海楼安排了宴席,三楼宴会大厅正中首席坐着朱由栩,老三郑金山,老四车崇贤,准备接手杭州分舵主事的张宝,孙忠光,高桥卫指挥使刘义,吴淞县令高广恩七人。

左长席刘和·王林陪着郑一官领来的十二人和高桥巡检司一伙子人,右长席洪诚陪着老魏一帮子内务府的宦官。二楼跟随朱由栩来的行者和驻守在隆兴堡的行者近百人,一堆鬼脸杀星们早已高呼畅饮起来····

气氛热烈,隆兴佳酿管够。酒逢知己,豪情如黄浦江水奔流~。当明月高挂柳枝头的时候,众人才依依惜别,洒泪而别。朱由栩回到议事堂,坐在院中海棠树下太师椅上。洪诚给朱由栩·老三郑金山·老四车崇贤·张宝·孙忠光和郑一官上了酸梅汤。

老三郑金山思量了会儿说道“一官此次由鹿儿岛回来,一时半会儿回不去。扶桑那边几下里打的正欢,颜思齐的灵柩还滞留在沙洲岛。少爷,眼下如何安置。”

朱由栩端着杯子沉吟道“明天忠光找吴淞县令,将沙洲岛买下建新村,起名崇明村。原岛上的黑户,逃民愿留的按惯例办。颜思齐葬在隆兴堡的枫陵吧,家眷嘛”朱由栩看着郑一官“这次跟随来的和后续来的能有多少人?”

郑一官稍一思量道“在沙洲岛有三百户,后续怕是有小六千户,近两万口子人,北疆府只接走了三千浪人”。说完盯着杯子,一脸愁容。朱由栩点点头说道“这德川家纲接手幕府,要整合扶桑全岛,还得经年。先在沙洲岛扎营,粮草由隆兴供给,帮着修建崇明村

等海上战事少歇,六扇门将接管大员岛。天家的旨意也快到了,入冬之前将全部移至大员岛。一官在大员的小营地将大变样了,此番六扇门驻岛,是不会再离开了。告知你的人,踏实待着吧。”

郑一官起身,跪在朱由栩跟前“一官愿为朝廷效力。”郑金山猛地站起“你个混小子~”,看朱由栩正瞪着他,赶紧收声,闷闷的坐下。

朱由栩沉吟道“明天你办理颜思齐后事,给在崇明岛上的人讲清楚。愿意跟你老叔在隆兴的留下,愿意跟随你入仕途的,带我的书信,两天后和内务府的人前往杭州梅园。信王正在那里,可举荐给天家。东南水师俞家·施家·程家,张家已有经年,你受不得那些委屈。还是去登莱水师,哪里缺主将,有仗打,水师人员,登莱巡抚衙门你都熟悉,可以很快站稳。”

郑金山起身,走到郑一官旁边深深一辑,哽咽道“小师叔,我这···”,转身在郑一官屁股上踢了脚“还不谢谢少爷”。郑一官刚磕了一个头,朱由栩的内力已将其托住,缓缓的对郑一官说道:“你搭小随你舅长大,又跟随你老叔练就了海上本领,以后不管高居何职,万忘了仁·孝二字”。郑一官起身郑重应诺,拜别众人转身离去。

郑金山满脸尴尬的坐下,朱由栩打趣道“志不在此,你硬摁着他心里也不痛快。你们也都记住,凡是要入隆兴的,一定要问清楚本心是否意入朝堂。一旦打上隆兴烙印,再入朝堂注定走不远。”

众人齐齐起身应诺,朱由栩又详细和老四车崇贤,讲解了苏州隆兴工坊的修建事项。人员主要是辽东难民,登莱还会陆续送来两千多户。车崇贤在烛光下仔细的作着记录,少倾思量着问道“小师叔,这工坊车间如此宽大,不像是按装纺机的啊”。

朱由栩笑道“咱们要按装的自然是最新款的织机,天家已经给江西奉新县举人宋应星下旨,赐进士,授中书舍人职。不日将来苏州隆兴工坊常驻,执掌新式纺机的研制,试用之事,这位可是科工好手啊”。

车崇贤听罢松了口气,在应天这些年,受尽了窝囊气,菱角都磨平了。想了想对朱由栩道“小师叔,此番我可否常驻苏州?”朱由栩刚要喝酸梅汤,想了下道“应天(南京),杭州·苏州·扬州·由内务府和厂卫整治,最快要两三年才能安稳。也行,应天只设一管事支应着。

重点在苏杭,张宝执掌杭州分舵和分号。宋康年两个月后也会来杭州,将来让他打理应天事宜。我和老三,李信不日将前往大员岛。此四地由信王坐镇,应对勋贵,豪绅,世家的反扑。孙忠光这里不仅要恢复另外两艘福船,还要准备三百左右工匠随行。修建崇明村,接手陆续到来的海外难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