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往事

《五朝往事》

第8节西军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自太祖建朝以来,见识了前唐的节度之弊后,赵匡胤对武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宋开国后几个最有实力大将兵权。随后实行更戍法,对将领和兵士进行频繁的调动,使得将不识兵将不识兵。更将全国的精锐兵士调至京城组成只有皇帝直辖的禁军,设立由文官执掌的枢密院来掌管统兵、调兵大权,对武将百般打压提防,这不仅使得大宋的军备羸弱,更使得民间好武之风大减、人人皆以吟诗做赋为荣。

宋朝对武将矫枉过正的防范使得宋军的战斗力极其低下,不光对抗不过北方的契丹,甚至和西北小国西夏之间的战争也是败多胜少。严酷的现实终于刺痛了大宋君臣的自尊,神宗年间面对西夏小国的挑衅,忍无可忍的神宗皇帝任用王安石变法图强,誓灭西夏,变法虽告失败,却早就了一支精锐之师------西军。

为了更方便的和西夏争战,王安石赋予了西军将领统兵权和调动权,使得西军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而且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禁军、厢军、河北军不同,西军都是父死子继的世袭将领,共有鄜延、环庆、熙河、秦风、泾原五路西军共计八万余人,整个大宋仅有的能战之师。

西军能苦斗,敢战死,已经是天下闻名,陕西五路范雍开始经营起,强兵之名,已垂近百年,西军除四路正军,其他不管蕃兵,强壮,弓箭社,与西夏,青唐诸羌纠缠百年,是一支敢于深入瀚海戈壁千余里做野战、为大宋开拓疆土、收复河隍千里沃野、截断西夏横山,平方腊梁山之乱的精锐之师。

正所谓成也善战衰也善战,西军的善战被大宋君臣滥用,宋夏之战、平方腊之战、征辽之战,西军犹如大宋君臣手中的木偶一样随意指派使用,以至于军力耗尽,惨败于汴京的金人铁骑之中。

陕西五路中的种家军在汴京被金兵击溃后本已元气大伤、随后种师道的病逝更使得种家军名存实亡,杨家军和折家军也随着汴京之战先后消亡,折家残部在折可求干脆直接投降了金庭,其余西军残部除了大部逃往秦岭,只有少部分在陕西在金军和西夏的残缝间周旋,与大局已无足轻重。

薛道源把信件交给了马彻,马彻接过信件,看着父亲的亲笔手书,觉得既陌生又熟悉,分离五年的父亲从未单独给自己只言片语,首次接到父亲的亲笔书信后,里面没有父子温情、没有散碎琐事,只有陈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达者兼济天下的抱负。

随信而来的还有一封写给镇西军节度使吴阶的书信,虽不知这封信写的什么,可自己从军之地正是吴阶的军中,真是私信无情,公信有情。

待马彻看过信后,薛道源接着说道:“彻儿,这五年来为师受你父亲之拖传你武艺,你我虽有师徒之情,可我从未想让你继承为师的衣钵,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可在这大争之世,为师也只能让你作为俗家弟子入世从军,兵家血光不容于道家。你我师徒之情恐怕暂止于此,待大宋将士收复河山,你退伍归田,你我再续师徒缘分吧”

听罢马彻立刻跪下哽咽道:“徒儿从军受命于父命,更受命与苍生,虽不合道家之义,可舍己度人,也算是功德,就算无法继承师父衣钵,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徒儿也不会忘记师父的教诲、”

薛道源扶起马彻,道:”大争之世,岂止天下不平,江湖之中更是鱼龙混杂,妖孽横生,师父偷懒五年现在恐怕是为江湖通道分忧的时候了,你我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说罢转向宗婉,温道:“婉儿出身忠义之家,却是女儿之身,生在太平年间尽可相夫教子,安享天伦,可如今家人四散飘零,暂无居所,也只能跟随师父游荡江湖,只希望在师父有生之年能庇佑你安然无恙,方不符宗公所望。”

宗婉刚刚止住的泪水又流了下来,跪了下来:“婉儿已经没了爷爷,母亲早亡,父亲终日奔波于军中,婉儿更不能拖累于他,婉儿这几年只有师父和师兄两个亲人了,师兄去军中后婉儿帮不了什么,不过只要婉儿一日在师父跟前,便照顾好师父一日。”

说到这师徒三人都已悲泣不已,过了一会薛道源道:“都回去歇着吧,明日准备准备,三天后彻儿去陕西,我和婉儿也要离开这里。”

三人出了书房满腹心事的离开,师徒三人的平静岁月随着这一封书信彻底结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