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往事

《五朝往事》

第18节鄱阳湖畔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听到了绿水山庄的华老爷子马彻总算知道了洪州城里为什么有那么多江湖人士了,华铸乃南少林俗家弟子,南少林主持清妄大师的师弟,华铸出身巨商大贾家庭,家里有一兄一弟,华铸的父亲目光深远,让自己的三个儿子中的老大读书科举、老二习武、老三继承家业经商。

华父教子有方,三兄弟皆有成就,待华父去世时老大华铭在临安******已官居侍郎,老三华钦已成整个江西的大商贾,家产百万计,整个赣江中的船只有近半属于华家。老三从南少林学艺归来后在洪州开设了四方镖局。

华铸在南少林已习的师兄清妄大师“大悲掌”的真传,并练就了一身铜皮铁骨,横练功夫。华铸武功高强、为人豪爽、又急公好义,再加上兄弟的帮衬很快在江湖上闯出了名声。

金兵南侵后他关闭镖局散尽家财,用自己的镖师家丁和南少林的武僧一道组织了一支义军,给攻入江西的金兵造成很大麻烦,金军大将完颜拔离速曾悬赏千金索要华铸的人头。

看到如此多的江湖人士响应华铸的号召来参加以抗金为目的的群英会,马彻心欣喜道:“有我如此多的热血男儿,定能把金军赶出大宋,收复幽云十六州。”看到这马彻的好奇心尽去,心里更急迫地希望感动陕西吴阶军中。

马彻在街上买了两个馒头做晚餐在城门关闭前匆匆赶到鄱阳湖畔,夕阳的余晖下鄱阳湖上波光粼粼,岸边的芦苇随风飘展,湖面的渔船上勤劳的渔夫正撒网捕鱼、鸬鹚被主人“哟、哟’地驱赶着下水捕鱼,在水中游弋的野鸭不时的腾飞而起复又冲进水中抓起一条条小鱼,开心地呱呱大叫,景色让人如痴如醉,正应了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看到这些马彻露宿野外的不快烟消云散,鄱阳湖畔有不少金兵入侵时难民搭的草棚,草棚虽简陋且四面透风,可收拾收拾足可以挡住野外的露水。不一会马彻就在湖畔找到一个完整点的草棚,里面铺着厚厚的芦苇,因离湖边较远没有受到潮湿,里面很是干燥没有任何霉味。

天色刚暗马彻吃完了两个馒头稍事歇息就进入了草棚中,睡在草棚中不一会儿天就完全黑了,透过缝隙马彻看到了夜空下繁星点;听到微风吹过草丛的沙沙声、虫子蟋蟀的唧唧声,一时拿以入睡,不由得想起在漳州小山村的生活了,也想起了少时在汴京的生活。

祖父和父亲出身于西军世家两人都是西军中的低级武官,自从神宗朝来大宋君臣皆立志于灭掉西夏,从神宗朝到徽宗朝两国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期间既有永乐城的惨败,又有平夏城的大胜,凭借西军的顽强韧性,依靠着远高于西夏的国力,连年的征战下来西夏国力渐渐衰弱,土地人口也逐渐被宋军蚕食。若非方腊起义和宋金“海上之盟”的签署让大宋转移了视线,西夏恐已成昨日黄花。

祖父和父亲在宋夏的征战中立下战功,受到了陕西五路制置使种师道和西军大将刘琦的重视,后来徽宗让刘琦推荐出使金国的使臣时,考虑到出使金国的使臣既要弓马娴熟不坠宋军的勇武又要名气低下以防刺激辽国,刘琦便想徽宗推荐了自己的父亲。

在马彻出世前,父亲就离开了西军被朝廷招到汴京,并受命出使金国。马彻才得以在汴京出生并生活了十五年,汴京的繁华绮丽、车水马龙让自己的童年很是快乐,若是没有金兵的入侵自己也许会一直待在汴京,想到这里马彻又想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母亲。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西军胜利的代价即是使得整个陕西诸路村村寡妇;男人大量从军使得村落之中妇孺成群。每当西夏骑兵绕过宋军防线突袭而来时妇女皆上阵杀敌,秦陇之人慷慨悲歌,重义轻生,男人如此女儿也巾帼不让须眉,马彻的祖母死在西夏军队的袭击之中,母亲也在西夏军队的侵袭中受了重伤伤了元气。

父亲很少提起母亲,在马彻的心中父亲是一个有家无国,眼里只有朝堂而无家室。即使儿时的马彻问起母亲的情况时父亲都是沉默不语,只有那那深藏眼中的悲哀,问了几次马彻再也不问了。

长大后从父亲的同僚口中得知,自己的母亲受伤后被大夫诊断出此生不可生养,否则会有性命之忧。不能生儿育女对于一个女儿是多么大的伤害,但性情刚烈的马母却强行怀上了孩子。结果在生产时难产,接生婆向父亲禀明母子只能留其一,在子的父亲面临艰难抉择时,母亲毅然的请求接生婆留下孩子,接生婆受其感动,留下了孩子。

想到了这里马彻不禁潸然泪下,五年的安逸始终无法消磨掉血浓于水的亲情。马彻在纷杂的思绪中想着过去的种种,直到半夜才昏昏而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