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有令

《师爷有令》

第2章化骨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往年到了上元佳节期间,长安多飘着鹅毛大雪。

天下第一城里层台累榭戴上一顶顶白茫茫的雪帽子,配合着为节日里装典的红红绿绿,也便成了长安秀儿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西市尤为如此,人们会翻出平日里藏在箱底的华冠丽服,撑起红色的纸伞,挑着花笼,结伴赏雪赏灯楼,直至深夜。

而今年这暖冬的大雨却是扰了长安的兴致。

虽依历取消了宵禁,西市街头却只有稀疏几个醉酒的狂生在雨中挥洒文采。

远远瞅见两位身着黑衣的不良人冒雨疾行,便也醒了大半,识趣的闭上嘴巴。

都说长安城“东贵西富”。

李太白一首“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更是坐实了西市“金市”名号。

“金市”南边怀远坊住的皆为富贾,个个豪宅大院。

而最出众的就是陈人九眼前这座邱大郎的宅邸。

阔气!看这规模甚至有些僭越之嫌。

又是佳节时分,门前装典更是富丽堂皇。

小景一时被这满目华灯晃的睁不开眼,啧啧赞叹。

陈人九倒是觉得习以为常。

平日里跟邱大郎也算有些交往,这邱掌柜算是大唐暴发户,早些年靠倒腾些外域珍宝发了家,也就是咱们现在所谓的倒爷。

虽说有了钱财,但一没文化,二没出身,富而不贵,便生怕自己会被看轻。

于是,面子上的事情从不含糊,就拿这装典来说,这灯笼自然是能挂多少挂多少,能挂多大挂多大。

一句话,不差钱。

至于宴请四方名人雅士,几乎是邱大郎的日常。

不管是李太白、贺知章、杜子美这些闻名遐迩的名士,还是朝堂、藩镇、西域、南洋这些达官贵人、异域来使,皆可是其座上宾客。

而这邱大郎引以为傲的邱家宴,今夜要了他的性命。

陈人九没再往下想,便重重得拍了几下紧闭的大门。

门内县衙的武侯看来守候多时了,听到拍门紧忙拉开一侧门扇,见是陈人九到,恭敬抱拳上前说:

“陈头儿,你可来了,里面乱成一锅粥啊。”

陈人九顺着敞开的大门往里看去,依旧一副华灯璀璨的景象。

只不过,这高墙厚门之前挡住了里面的哭嚎声、嘶吼声、叫骂声。

陈人九深吸一口气,便大步迈进邱宅。

邱大郎这新修的宅院在陈人九眼中的大唐时期算得上颇为新潮,不是简单说几院几进就能形容。

这些年走南闯北的邱大郎将四方所见都塞进了这个院子中。

进了前院抬眼一瞧,正堂还算端正,但厢房立马给你搞一个大食风格。

前院冷不丁会冒出来的几尊古罗马雕塑,绿色披风包住了估摸是赤裸的身躯。

土豪!陈人九嘴角刚要翘起来,就被一声哀嚎惊醒,这差点忘了自己是来查案的,便问身边武侯道:

“什么人惨叫?”

“兴是邱宅的家奴扛不住讯问了吧。”

武侯抱拳答道,依旧是毕恭毕敬的样子,按道理来说,大可不必,虽说陈人九是不良帅,但武侯并不属于不良帅管辖。

要说起长安县的武侯和不良人,确实属于一个系统,都归长安县衙管。

可细说起来人家武侯才算是正式编制。

朱雀大街将长安城一分为二,西边长安县,东边万年县。

这长安面积大,人口密集,便于市坊间四处设立武侯处所。

不论抓贼还是救火、治安防备、维持交通,甚至调节邻里纠纷、驱逐摊贩,这些工作都是由武侯承担。

说起来倒有些类似于现在消防、交管、城管以及派出所的综合体。

而不良人只管缉事拿贼,却是由身负劣迹或者官兵改籍而来的恶迹之人组成,堪称辅警编制的刑警部门。

不良帅陈人九能上得县老爷偏宠,下得众武侯恭敬,那也是这几年没少为长安县衙上下公私之事忙活。

忙活什么?

嗨!谁家不问个前程卦象,不遇到几件稀奇古怪的蹊跷事。

既然江湖术士饭碗被陈人九砸了,那肯定他自己吃了这个行当的独食。

比如他早在五年前便为县老爷“算的一卦”,算得杨氏娘娘得势,可封贵妃,应早早攀附国舅爷杨国忠。

“这才多会功夫,就在人家宅邸用上刑了?”

陈人九就不喜欢暴力,听这惨叫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有些埋怨。

“这不是老爷有令,陈头不到,都得在这里守着,咱弟兄们把出事那厢一围,闲来无事,就先帮陈头甄别甄别。”

武侯嬉皮笑脸道,好似这杀猪似的哀嚎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罢了。

“你们这帮......”陈人九刚要再絮叨几句,一想也罢了,一群糙人而已,便接着说:“先停了吧,要是有古怪,那也得过了我陈人九这关再说,叫弟兄们找个暖和房间歇着,让家奴安排点吃喝,何必听这个丧气。”

“喏!”

武侯抱拳转身正要下去,陈人九好似又想到什么便又嘱咐道:

“也别吃喝了,要真是邱大郎偷摸运回什么猛兽?去准备点长兵器。”

“喏!”

武侯回完一溜小跑钻进穿出惨叫的厢房。

这边惨叫声刚压下去,院中邱家前堂的哭声却愈发悲怆。

陈人九叹了口气,便领着小景向着前堂而去。

推门一看,满屋女眷,东倒西歪在地面上,各自哭着各自的心思。

一看便知这邱家夫人、女眷、婢女都集中关押在此。

堂中央胡床之上,邱家夫人抱着一位约莫四五岁样子的孩童正顿胸锤足的哀哭。

一抬头见两个不良人推门而入,便起身扑倒在很有官样的陈人九脚下,不知哪来的力气将孩子高高托举到陈人九面前,哭得更大声了。

其他女眷一见也纷纷扑倒过来,抱住陈人九的腿放声大哭起来,一时间哭嚎声此起彼伏。

陈人九说起来也是经历颇多,面对这样好似是自己要赴死的场面,依旧是......

慌了。

急急说道:

“夫人快起身!都起来吧!既然我陈人九来了,自然把本案查个.......”

还没等陈人九说完,邱家夫人却将孩子举的更高了,大声哭叫道:

“救命啊!大人!救命啊!救救这孩子吧!”

陈人九一听,才注意到这孩童脸色煞白,用微弱的气力不断干呕,嘴角翻出的白沫里还夹杂着血丝。

“这是被什么卡住喉咙了?”

陈人九从孩童症状上看出了个大概。

“鱼骨!大鱼骨!”

邱家夫人边抽泣便大声回话,全然没有了大户人家的端庄。

“方才小儿哭闹着饿,便求武侯大人们放婢女去厨下烧了鱼来吃,没曾想......被鱼骨卡住了。”

“卡了多少时辰?为什么不唤大夫?”

陈人九将孩童接入怀中,将其上半身直立起来,在背上不停拍打。

“两刻有余,求武侯去请大夫了!却迟迟没有回音。”

邱家夫人答道。

陈人九刚要骂。

“这帮痴汉!”

小景转身骂骂咧咧就往门外走去,边走边说道:

“属下这就去请大夫!”

“来不及了!将桌上碗筷给我取来!”

陈人九叫住了小景,看向桌上鱼盘旁的还有副干净的碗筷,便把孩子抱到胡床之上,将其立身坐起。

陈人九接过小景递来的瓷碗便端正的放在孩童头顶中央,后退一步,将筷子夹在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掌面端到面前,又伸出右手中指、食指,朝天画了一个圆,口中念道:

“师爷有令!”

说罢,用右手食指压中指在左手掌心画了一个“丿”,接着念:

“天转天地动!”

又画了一个“乛”,念:

“右转天地动!”

接着画了一个“一”,念:

“丹下横一索!”

最后,重重得在掌心点下“丶”,念:

“一点鬼神惊!”

念罢,陈人九便抄起筷子在孩童头顶瓷碗中心直直得捅了三下,大喝一声:

“鬼化鱼骨!”

退到一旁,长长吁了一口气。

刚才还哭天喊地的夫人、女眷们,呆呆的看了看陈人九,又看了看孩童,却见这孩童依旧是喘不上气来,煞白小脸还在不断呕着。

“陈头儿,这是......方术?何时起效?”

小景楞了半天,壮着胆子问了嘴陈人九,陈人九也回话,就立在那瞧着那孩童。

正常来说,小景那是有事没事就要被陈人九踹上几脚消遣的,

陈人九这次对小景明显带有质疑的话语如此容忍,原因很简单。

他心里也没底!

这祖师爷留下的方术,总得来说,时灵时不灵。

穿越来大唐之前,陈人九就发现自己远没有父亲“老狐狸”在祖传方术上有天赋,要不然也不至于穷得苟在乡下祖宅艰苦度日。

可惜老爹早早没了音讯,自己只能照着葫芦画瓢般学了个半吊子手艺。

好在也算是祖传的手艺,凭着自己学得半吊子方术,外加对那《平澜妖事录》译本的记忆,也算在这个世界混的风生水起。

主要还是,都说大唐是方术、奇异、妖兽鼎盛时期,呸!

尽是些讨饭的玩意,老掉牙的小把戏。

自己手上这些方术在这里简直就是神迹!

“嗷”一嗓门,把陈人九吓一激灵,邱家这大夫人又哭了起来,喊道:

“大人!求你了!寻个大夫吧!”

正要哭下去,却听见孩童突然哭得比她还来劲!

被卡住的这口气倒了上来!

陈人九连忙上前扒开孩童的嘴,往里看了看。

鱼骨,终于还是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