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主任非要拜我为师

《救命!主任非要拜我为师》

第111章 按剧本来?没门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采访定在了周一的晚上。

西北医科大腾出了最好的会议室,一切会议延期,为采访让路。

社团联合会和学生会两个西北医科大最大的组织,联手为这次与此是说新闻采访,不如说是新闻发布会的活动保驾护航。

挂横幅,为远道而来的记者朋友按照报社大小的排好座位,然后按照位置放好临时赶制的写有单位和记者名字的座位牌。

“上次见这么多媒体,还是在西北医科大建校一百周年的庆典上。”现任学生会主席童语涵对着一旁社联的现任主席裴芊芊说道。

“是啊,老主席一直是这么优秀。”裴芊芊做为陆千里一手培养出的主席,对陆千里自然是赞不绝口。

她从一开始的外联部干事,到外联部部长,再在年终述职以及答辩中一骑绝尘,取代已经进入毕业年级理应不再连任的陆千里,成为社联新任主席的一路上,陆千里居功甚伟。

采访还有半个小时开始。

西北望工作室、《黄河报》、《金城日报》三家媒体占据了提问席。

最佳的摄影位置,被西北望工作室不那么高端的摄影器材牢牢占据。

眼镜男涂星河坐在中控台上,反复测试着会议室的麦克风和投影仪,以及灯光的颜色和方向。

西北望工作室,虽然人不多,但都是身兼数职的斜杠人才。

涂星河不仅仅负责视频剪辑、制作h5等宣传界面,所有音响和录像设备,也是他在调试。

程序员加灯光师,双重人设,稳如老狗。

西北望工作室二号人物佘影,和那个平时里挨吐槽最多的小王同学,负责此次新闻照片的拍摄,以及前期记者入场证明的发放。

每位记者,都被严格核实记者证以后,才被准许入内。

一号人物孙梦雨,还在反复推敲着采访的文案。

整个金城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虽然得到采访的机会,但是得以在后排旁听。

能容纳三百人的会议室,此刻竟像是早高峰的公交车,塞得满满当当,像是个涨盒的沙丁鱼罐头

戴着各色记者证,肩扛手提着各式设备的记者,都在等待陆千里的到来。

今天的主角,只会是陆千里一个人。

曹和伟老师本来想让黄苍院士出席,毕竟一位口碑极好的华夏中流砥柱,能在这种场合,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黄苍谢绝了这个邀请,让陆千里一个人面对几乎是金城最大规模的采访,也是一次不错的压力测试。

曹和伟本来还想代替学校说两句,但见黄苍这么说,也就打消了借着东风电视上露个脸的小想法。

不过曹和伟还是把孙梦雨那边提供的采访稿子,以及精心润色过的,滴水不漏的回答,提前给了陆千里,然后嘱托,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陆千里握着那一摞“官方回答”,没有做声。

无非是隔靴搔痒,说些高大上不接地气的话。赞美自己,赞美西北医科大。

就是不知道是黄苍的意思,还是曹和伟的自作主张。

身处舆论中心的陆千里,倒还能沉下心完美通过了技能中心儿科的所有测试,这令封杰、邝佳怡在内的技能中心老师,都为之侧目。

陆千里谢绝了宣传部老师化妆的邀请。

哪怕只是简单的打打粉底,画画眉毛。

他从心底抵触化妆这件事情。

医生嘛,展现最真实的一面就好。过于光鲜亮丽,反倒不利于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当然,这只是陆千里自己片面且狭隘的看法。

还是有很多南方那边的医生,西装笔挺,气质彬彬,同时又技艺精湛的。

不过还是去学校租了一件稍有些奢侈的正装。

平日都是35元一天的那种,今天选的是50元一天的。

不仅面料厚实,手感也比35元的要好上一些。

裁缝店的大妈认出了陆千里这个小名人,说什么也不愿意收费,还拿蒸汽熨斗反复把西装上每一个细小的褶皱熨平,然后根据陆千里的身材,重新调整了西装扣子的位置。

陆千里还是执意扫码付了50元。

名声这种东西,值得起消费几次?

以后总不能次次刷脸租西装吧。

陆千里依旧是提前半小时到了会场,一个人坐在了原本常常属于校长黄苍,或至少是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的专属采访位。

说不紧张是假的,就是程度没那么高,甚至还不如高考时候的英语听力考试。

可能是因为不在乎,也没有负担。

陆千里看着下方不时闪光的照相机,和接连不断的快门声,不禁有些恍惚。

确实会有些飘然,目眩神迷。

陆千里起身,走出了会议室。

距离采访开始,还有十分钟。

他来到厕所,松开西装的领子和衬衣最上面的那颗扣子,把原本板正的领带往下拽了拽。

看着镜子里激动、兴奋交织,脸微微有些涨红的自己。

摇了摇头。

扭开水龙头,用凉水狠狠冲了一把脸。

“你才不过是个实习生,还有很多知识没有掌握,把炎黄医院的外挂给其他人,别人很可能比你做得更好。”

“我只是比别人,更幸运了一些罢了。”

陆千里慢慢镇定下来,重新回到波澜不惊的状态。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想捧杀我,没门儿!”

陆千里整理好仪容仪表,六点整,踏入会议室,到那个暂时属于自己的位置,坐下。

“可以开始了。”陆千里倒是也没有应对过这么多记者的经验。

但是好在,他采访过很多次。

大一的时候在青年传媒,他可是人物报道的一个好手。

“请问陆医生,您当初去社区义诊,初衷是什么?”孙梦雨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其实,是因为急诊科人手不够。其他医生都在接诊的第一线,我实习生比较轻松,就和师姐方亚琼一起去的滩尖社区义诊。”

孙梦雨挑挑眉,倒是出乎意料的回答。

原本拟好的回答是:“闲暇时候,深入社区,为了普及医学知识,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

岂不是形象一下子拔高了。

孙梦雨的双手停留在键盘上,迟迟没有敲下。

这和预定的回答,大相径庭。

孙梦雨回头看了眼主管宣传的曹和伟,曹部长的脸色,着实不太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