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汉末举明旗

《我在汉末举明旗》

第166章 海上丝绸之路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率先站起来的是赵则,朱业连忙抬了抬手,虚请道:“赵老家主有什么看法尽管谁便是。”

“主公。”

赵则拱了拱手道:“我对于其他各师的安排都没什么疑惑,不管是六师去支援三师进攻长沙,还是各郡所需要的兵力驻守都能想明白,但唯独一处是我不能理解的。”

“哦?”

朱业想了想,瞬间就明白了过来,直接说道:“赵老家主莫不是对混四师往会籍所属越地前进有些不接?”

“主公睿智,正是如此。”

赵则点了点头,紧跟着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会稽所属越地多是些山地、丘陵,道路险阻难行,哪怕与牂柯郡相比也不遑多让,而且人口也较为分散,地方民众蛮横霸道......”

“五师进入会稽所属越地以来一个多月,往前推进不过三四百里路程,单单是患病者都已经达到了五六百数......”

“不仅没有给我们带来一分一毫的益处,反而在我等正与朝廷对立的关键时刻,加重了我军的医疗负担。”

“还有粮草补给,因为其地势的原因,后勤保障实在的难以跟上,目前我军掌控之地已达六郡,主公所说之战略纵深已足......”

“集于以上种种,老夫实在是想不出此时继续攻打会籍所属越地对于我军有什么作用,现在即将开春,正值用兵之际,为何不将五师召回豫章,以应不测?”

这话一出,与同样想法的人纷纷点头。

其实会稽所属越地只是其周边以及会稽北部的人会这样叫,在整个大汉来说,它其实是属于会稽的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叫呢?

原因很简单,会稽和会稽所属越地有差距,并且非常大。

会籍自汉以来,前后曾作为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等王的领地,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其生活水平、经济实力甚至可以说不下于长江北部的某些地方了。

而会稽所属越地呢?

汉武帝元封年间才将此处闽越覆灭,将其纳入了会稽郡管辖范围,这个地方多是山地丘陵,道路难行,基本上就属于是那些个被流放的官员该去的地方。

这种地方,你说原会稽的管理者又怎么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呢?

任由其自主发展,被流放到此的那些官员又是每天唉声载道、碌碌无为的,慢慢的南北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的。

差距一出现,生活在会稽北部的人自然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久而久之会稽南部地区曾经的喊法就再次出现了。

赵则等人会这样想,朱业并不奇怪,毕竟他们又不知道几千年以后,这个地方会有多发达不是?

他们不知道,并且觉得对这里继续用兵没有作用,朱业也不能蛮干非要用兵,所以就得给他们解释。

思索片刻,一个合理的理由就出现在了朱业的脑海里。

那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

其中的南海航线就是朱业想到的理由。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

早在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就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

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业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还有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南海丝绸之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唐宋元朱业无法解释,但这条路在秦时就已经存在了,汉武当初灭了闽越,不也是凭借海路拓宽了海贸规模吗?

其中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中就有记载,上面还明确的记载了当初使用的航线:从徐闻、合浦等地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

更何况前些年,东汉还曾与罗马帝国有过来往呢。

汉桓帝延熹年间,大秦王安敦还曾派使臣到达过洛阳,并且赠送给了汉桓帝象牙、犀角等礼物。

甘英曾言: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

这各时期的中国人认为罗马帝国就像另一个中国一样位于世界的另一端,所以把他们叫做大秦。

当时,东汉商人们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把丝绸、瓷器等物品经海路运送至马六甲经苏门答腊到印度,并且将采购香料、染料运回中国。

印度商人再把丝绸、瓷器经过红海运往埃及的开罗港或经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到达安条克,再由希腊、罗马商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加沙等港口经地中海海运运往希腊、罗马两大帝国的大小城邦。

这条道路的产出可是让汉桓帝死后的灵帝,也就是现在的刘宏在即位初期稳定大汉周边局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你想想,如果啥都没有,东汉末年内战不休,又是从哪里来的资本可以对外无敌。

战争打得就是经济。

东汉末年的百姓日子过的苦不假,但这个时期的刘宏以及那些个皇亲国戚、士族老爷们可是一点也不穷。

几十万黄巾起义再怎么不堪,那也是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可结果呢?

刘宏一道圣旨下去,各地士族们随便掏点钱出来就拉起了一支军队,然后没花多少时间就将他们给镇压了。

要是没点家底,你想拉一支军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