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奴牙郎

《大唐奴牙郎》

第579章 离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吐蕃军主将桑赤若,已经隐约能够感觉到敦煌城中兵力不足,武备缺乏。

以往吐蕃军攻城,唐军不仅能抵御住攻击,还能借机出城反攻,可如今唐军大多都是死守不出;再比如唐军手中那种可以爆炸的震雷,起初还能见到,现在使用次数越来越少。

桑赤若心知敦煌城破在即,便向吐蕃大军承诺,一旦敦煌城破,刀不入鞘,屠城三日,除了城中宝库献给祖赞,其余允许士卒自由掠夺。

此令一下,吐蕃军士气大振,桑赤若的个人声望在一时之间,也涨到了最高。

在这之后的一清晨,吐蕃军前去打水的兵卒,在河旁发现了一块巨石。

走近一看,吐蕃士卒不禁被上面的一幕,吓呆在了原地。

只见无数的蚂蚁,爬在巨石的表面。

然而,这些蚂蚁的行进,并非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隐隐形成了几个特殊的图案。

打水的吐蕃士卒,将这一罕见的现象,汇报给了部族。

部族中的书令,听闻这一消息之后,急忙赶至巨石旁,一眼就看出这些蚂蚁组成的图案,是犽隆文字。

连在一起的含义便是:神赐福于噶尔。

犽隆文中的神,专指苯教中的萨满神,那么噶尔又是什么?

噶尔就是桑赤若的姓氏,也是他祖族的名讳。

噶尔族起源于荪波,被吐蕃所征服,之后族内的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吐蕃高层中担任着职位。

比如,吐蕃大贡论噶尔·赤扎孜门、噶尔·芒香松囊都出自噶尔一族。

但论其噶尔部族,其中最有名的两位大相:

一位是噶尔·东赞,他以臣子的身份,征服象雄、羌塘等等地区,统一了整个高原,并且服大唐和亲,又进行了经济、军事、民生、宗教等等一系列改革,建立了吐蕃帝国。

而另一位的名字,在大唐史册之中却成了禁忌,也成了唐军不败的陈伤旧疤,很少有唐人敢公开提及。

这个人就是禄东赞之子,噶尔·钦陵赞卓。

论钦陵身为吐蕃大论,统领吐蕃军长达三十年之久。

在这三十年间,他与唐军大作战百余次,从未遭逢过败绩。

薛仁贵、李敬玄、韦待驾、阎温古等等唐将,皆负于论钦陵之手。

最后,论钦陵在吐蕃国中声望太高,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吐蕃赞普的地位。

吐蕃赞普器弩悉弄与大臣论岩合谋,以狩猎之名前往论钦陵的驻地,捕杀其党羽两千余人,论钦陵率兵谋反,但大部分将领选择忠于赞普不与抵抗,论钦陵兵溃自杀身亡。

吐蕃国中的噶尔名门,至此彻底势微。

而如今,在甘泉水旁,突然多了这样一块巨石,上面又有蚂蚁成字为神赐福于噶尔,这中间就多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意味。

蚂蚁成字一事,很快就传到了吐蕃大营。

桑赤若本就名望正盛,此时又加上了这一档子事,整个吐蕃大军的上上下下,再看他的眼神,都变了不少。

当在军营中,不少信奉苯教的部族将领或士卒,见到桑赤若,都会跪伏在地,轻吻其靴尖,又尊称其为疙牙摩罗。

起初桑赤若还不察觉,以为是军卒出于尊敬,才行此大礼。

但是后来,桑赤若从他人那里获知了蚂蚁成字的消息,一时之间大惊失色。

噶尔家族世世代代被赞普所忌惮甚至仇恨,这在吐蕃国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桑赤若忍辱偷生,低声下气,这才好不容易得来今日成为大将的机会。

即便如此,桑赤若在出兵前,吐蕃祖赞还是不放心,特意派出一群本家贵族,名为协助,实际上就是监视,目的就是怕桑赤若掌控兵权,意图不轨。

可是眼下,却生出如此变故,这令桑赤若顿时欲哭无泪。

桑赤若为了消除不利影响,连忙在军中下了数道命令:

一、立即派出人马,去甘泉水旁就地掩埋巨石;

二、禁止士卒讨论蚂蚁成字一事;

三、找到随军的本家贵族,向祖赞表了一番忠心,更是偷偷摸摸送出去不少重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