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殊途

《红楼之殊途》

第一百章 不满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且说贾琏因为收拢了林家近半的产业,招了觊觎林家产业的姑苏世家和豪族的眼,应对不能,又舍不得吐出已经入嘴的肉,以至于不好在姑苏在做停留,因此忙忙的辞了林堇,听从林堇的建议,沿途采买了好几船“土仪”,往京城赶去。

离开姑苏不久,贾琏就听到了元春封妃和省亲的消息,急着往回赶的时候,被跟来额林家管家李和给阻止了,趁着这边的商家还没得到消息,让贾琏赶紧采买几船建省亲别院所用之物。贾琏反应过来之后,因为身上没剩下多少银钱了,所以他采买时,好多东西都是打着荣国府的旗号赊欠回来的,因此,在回京时,船上还跟着商家随他进京结算来的伙计。

贾琏回家之后,参见过众人,回至房中。凤姐虽然近日多事,无片刻闲暇之工,但见丈夫远路归来,少不得拨冗接待。房内无外人,凤姐便和贾琏开起玩笑来,以“国舅爷”相称。

因为没能带回黛玉,挨了贾母一顿数落,并且被宝玉也责难了几句的贾琏心中有气,摆着手道:“罢了罢了,我可当不起,我算什么国舅爷,大妹妹正经的亲兄弟在那呢。”

刚才贾琏挨骂,凤姐就在场,听了他这话,撇了撇嘴道:“行了,老太太说你几句你还矫情上了,要不是走的时候,你大包大揽都在老太太面前保证,说一定会把林妹妹会带回来,结果你却一个人回来了,怎么会挨骂?至于宝玉,他根本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又一向有口无心惯了,你和他计较什么?”

虽然平时贾琏因为凤姐的好胜、爱揽权和醋劲,对她有些意见,但作为少年结发夫妻,此时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彼此分开几个月,回来后,贾琏见凤姐竟然百忙中抽出时间迎接他,预备的饭菜都是他素日爱吃的,心中高兴。被凤姐这么吃哒了几句,也没生气,歪坐在椅子上,辩解道:“我不是生气,我只是觉得我辛辛苦苦离家几千里,除了你之外,其他人的眼里看到的都是我没办好的事,没人关心一下我,觉得挺没意思的。”

端起平儿递过来的茶,贾琏喝了一口气,然后问了一下凤姐别后家中的诸事,还谢了她的操持劳碌。

凤姐特地抽出功夫来接待贾琏,可不仅仅就是为了迎接丈夫归家,想到自从将家中大半产业压了出去之后,管家用钱时的窘迫,忙关心的问道:“你走时,太太吩咐你的事,你可办妥了?”

想到比宝玉年纪还小,但是行事却成熟稳重的林堇,贾琏冷哼一声道:“快别提了。果然不出门,不知道天下之大。本以为凭着我们荣国府的牌子,在江南,特别是扬州和姑苏这两个地方畅行无阻呢,结果,哼,那边的势力错综复杂,一点都不比京城这边的水浅。如果不是我见机行事,发现事态不妙,赶紧跑,说不得,我这次就要被永远留在那里了。如果不是……”林家表弟知恩念情,我根本带不回来这些林家的产业。

后面的话,不等贾琏说完,就被贾赦派来找他的人给打断了。因为贾琏没说完,所以凤姐听到他这话的意思,好像是白跑了一趟,什么都没得到,想到原本指望贾琏拿到林家的家财好把家里押出去的产业给赎回来,如今眼看希望落了空,凤姐的脸色不由得发白,担心的看了平儿一眼,正好对平儿看过来的眼神碰上。

平儿一脸的担忧的喊了一声:“奶奶——”

“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呢,慌什么慌。”凤姐嘴硬的说了一句,在心里盘算着:林家家财指望不上了,那么只能指望娘娘这边了。不知道打着大妹妹的娘娘的名头,能不能把这个窟窿补上?不然,在这么下去,不上两三个月,家里连月钱估计都该发不出来了。

贾琏去了不多时,就回来了。

凤姐一面命人摆上酒馔来,坐在贾琏对面,一面装作不经意的问:“刚才大老爷找你是什么事呀?”

“能有什么事,如今家里的大事除了省亲之外,还有什么事?”贾琏混不在意的说:“老爷叫我过去,不过是吩咐几句,还说了一些什么皇恩浩荡,一定好让娘娘满意,哪怕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之类的言语。”

贾琏并没有把贾赦的话听进去,觉得他不过就那么一说罢了,真要倾其所有,一下子精穷了,以后的日子就不过了?没了钱,贾赦拿什么花天酒地,喝酒养小老婆?

虽然贾琏没把贾赦的话当真,但是凤姐听了,却对了她的心思。本来她和王夫人大肆变卖府中的产业,虽然有王夫人的话在前,可是到底没过明路,心中难免惴惴不安。原本是指望贾琏带回来林家的家财来补上的,可是刚才听贾琏的话,显然是指望不到了,因此,她这心不免不安起来。如今见贾赦也这般说,贾琏也不曾反对,可见家里都是这个意思,心就放了下来,一下子底气足了起来。

等贾琏的奶嬷嬷赵嬷嬷进来,说了一会话,气氛热络起来,赵嬷嬷开口求凤姐给她两个儿子谋个差事的话,凤姐见当着贾琏的面,赵嬷嬷竟然求到她的头上,心中欢心,满面春风的把事情应了下来,后又笑话贾琏说话不算话。赵嬷嬷见凤姐儿应了,自然百般奉承,倒把贾琏撇到一边。

贾琏被赵嬷嬷和凤姐扫了脸面,又被“内人”“外人”的说了一通,觉得好没意思,但是在场的两人,一个是自小将他奶大的乳母,一个是他妻子,当着两人的面,他也不好说什么,让她们在彼此面前没脸,只说了“胡说”二字之后,讪笑吃酒,借着他吃了饭要去东府商议正事岔开了话题,从“正事”上,又把省亲和盖省亲别院这个话题提了起来。

凤姐和赵嬷嬷借着省亲的话题,忆起往昔来。赵嬷嬷回忆的是当年贾府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预备接驾一次的盛况;而凤姐说的是王家,她爷爷管着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王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王家的,那个时候接驾时王家的兴旺发达;并由此提起了曾经接驾过四次的金陵甄家。

就在话题越扯越远的时候,东府的贾蓉和贾蔷来了。贾蓉告诉贾琏,已经选好盖省亲别院的地址了,就在两府相连的地界,不去别处了。

贾蔷被安排了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在贾琏问起这一项的使费,知道议定动用江南甄家曾经借用的五万银子中的三万两时,贾琏忙道:“这项银子我已经支取了,你赶紧去珍大哥和赖大管家去说,让他们从别处给你支取银钱。”

虽然在扬州的时候,贾琏从林家账上支钱,买林家在扬州的产业时,是多支用了些,但是在林堇处理林家在姑苏的产业时,贾琏手里的钱不够用,想到金陵甄家曾经借了自家五万两银子,忙派人支了过来,这才把林家的产业拿到手。

看到贾蔷拉着贾蓉忙忙的离开的身影,凤姐看着身旁的贾琏,厉声质问道:“你怎么把甄家收咱们家的银子给支用了?你干什么了?”家里如今正缺钱呢,少了这一笔,还不知道要从哪里挪借出来呢。

贾琏将藏在怀里的,原本属于林家,但是已经改姓贾的铺子和田产等房契和地契拿给凤姐看,非常得意的说:“我做了一笔大赚的买卖,这些是我拿五万两买回来的产业,真实价值大概在八十万两上下,一转手就翻了十几倍。”

凤姐看这些产业都是在江南,以在扬州和姑苏的居多,一下子就明白了它们的来历,心中欢喜,但是犹自不满足的说:“之前,我听你那话,还以为你事情没办成呢。只是你办事,心未免软了一点,干嘛还给林家银子呀?”那五万两花到哪不好,给林家,纯属浪费。

尽管凤姐没把话说破,但是贾琏听出来她的潜台词,斜了她一眼,叹道:“你这心也忒贪了。况且,我刚才也说了,江南的水很深,如果不是我见情况不对,赶紧跑了,估计你就要做寡妇了。

再者,虽然林姑父去世了,可是林家也不是没有男丁,人家凭什么平白无故的把产业给咱们家了?就算咱们家不想要名声了,可不是还有娘娘呢吗?林家大表弟年纪虽然不大,但也不是吃素的,更重要的是他和福郡王交好。真要惹急了他,闹开了,最终我们两家,谁倒下,还不一定呢。”

凤姐对杨婉这个做二房的上位成了太太,因为立场的缘故,天然就敌对,先入为主,印象不佳,因此对杨婉之子林堇更看不上。听贾琏这什么说,她语带不屑的说:“那林家小子才多大,就让你这么忌惮,你不觉得你这话水分太大了吗?”

贾琏知道这会儿他不管怎么说,凤姐都不会相信,因此说:“行了,我不和你争辩这个。眼见为实,等林家守满姑父的百日孝,入京之后,你看到他,届时你就知道他的厉害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