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河内太守开始

《三国:从河内太守开始》

第49章 诱敌疲敌,顿兵虎牢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却说讨董联军在酸枣盟誓后,王放北返河内,都督北线战事。

豫州刺史孔伷也返回阳翟,主持东南方向的军事。

而王放穿越所造成的蝴蝶效应也越来越大。

历史上的酸枣联军,根本没有做出什么对董卓有威胁的军事行动。

唯有那么一次,曹操不甘心坐观局势败坏,毅然独自出兵。

结果却在荥阳被徐荣击败,最后若无曹洪献马,连曹操本人都几乎身死。

而在眼前,袁绍主持酸枣军事。以他的名声、威望足够压制各路诸侯。

联军盟誓当天就从酸枣开拔,立刻向西进军,十多万人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司隶境内。

三天后,联军抵达荥阳城下。

斥候探听得知,城中有数千兵马防守,守将乃是徐荣徐伯进。

徐荣是幽州玄菟郡人,本在洛阳北军五校为官,在董卓入洛后才归属董卓。

他和吕布二人,也是董卓军中唯二的非西凉人的高级将领。

能够得到如此重视,皆因其人善战,连董卓都难以舍弃不用。

联军当晚安营扎寨,次日就地取材打造攻城器械,第三日围三缺一,三面攻城。

联军新集,士气正盛。

将士无不奋勇向前,期待先登破城,斩获首功。

可一连七日,莫说攻破城池,联军就连登上城墙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徐荣部下兵马悍勇,不是联军新募兵马所能相比。

顿兵城下之后,联军士气渐衰,之后攻城就愈发无力了。

可到了第十天,形势转变了。

不知为什么,徐荣明明防守的游刃有余,却撤出了荥阳,向西退却。

可不用管为什么,这样的机会联军可不会放过,当即派出追兵,准备衔尾追杀。

但徐荣不是贸然撤离,西面虎牢方向有数千骑兵接应他,层层断后,最后还是让徐荣安然退却。

望着徐荣撤离的方向,曹操喃喃自语:“恐怕这是诱敌深入,劳师疲敌之计啊。”

不过这又能怎么样呢?

董卓的目的并不难猜,他就是要用坚城消耗联军的士气,然后再拉长战线,增加联军运粮的后勤负担。

这是阳谋,没有什么巧思,却很有效。

即便联军知道这是董卓的计谋,难道就不追了吗?

联军刚刚拿下的是荥阳城,又不是洛阳城。

即便是到了洛阳,若没有诛杀董卓,夺回天子,那就一切都不算完。

所以曹操什么都没说。

荥阳自古以来都是兵家重地,可以控扼东西。

而且荥阳境内还有天下最大的粮仓——敖仓,在敖仓屯粮可以借助黄河水系转运,减轻运粮负担。

不过联军接手敖仓的时候,里面的粮食早被运走了,运不走的也都被烧干净了。

即便如此,联军好歹是接收了荥阳,算是打了个胜仗。

联军士气稍稍振作,休整之后,再度拔营西进。

两日后,联军抵达虎牢关前。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因流经关前的汜水而得名。

虎牢南接嵩山,北有黄河,地势险要,极难攻陷,自古以来都是天下雄关。

此时虎牢关上已经防守严密,董卓早就任命华雄为骑督,李肃为副,率领五千兵马入关把手。

而之前西撤的徐荣,则进驻了虎牢关后面的成皋,作为华雄的后援。

联军就地结寨,连营数里,将整个虎牢关东面的平原全部占据,就好像一夜之间建成了一座城。

两日后,联军汇集兵马直攻虎牢。

攻城的战况极其惨烈。

虎牢关要比荥阳难打多了,这条关隘南面有山,北面有河,西面就是成皋,有徐荣防守。

所以虎牢关守将华雄只需防守东面即可。

莫说关上现在只有数千兵马,即便是只有一千,若是联军不使用车轮战,也是不能轻易攻下来的。

盖因虎牢关城墙就那么宽,关前的空地面积就那么大。

无论联军有一万人、十万人或是百万人,其实结果都一样。

同时就只有那么几千人能参与攻城,再多的人就没地方摆了,毕竟又不会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联军士卒仰攻坚城,头上矢石雨下,实在太过难捱。

从最初的两天以后,联军攻城的时候,就不断有士卒因为承受不了,而临阵逃窜,甚至造成大面积的溃败。

如此状况,攻城就更没有进展了。

到第六天的时候,袁绍心中发狠,亲自击鼓助战。

然而却毫无作用,联军士卒该溃败还是溃败,虎牢关上的董卓军倒是越战越勇,对联军大加杀伤。。

如此情形,倒像是袁绍在给董卓军擂鼓助威,场面十分可笑。

此日过后,联军不敢再贸然攻城,随即陷入两难之地,也不知该如何破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