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这个皇孙可太稳了!

《大明:这个皇孙可太稳了!》

第二章 一鸣惊人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才识渊博?

见多识广?

朱允炆睁大眼睛看着詹徽,这说的是自己三弟吗?

那个犹如咸鱼一般,总是默不作声的朱允熥?

总觉得,这些词语和朱允熥这个人,完全不搭干才对。

“三皇孙?才识渊博?”作为首当其冲被詹徽怒斥的齐泰,毫不掩饰自己的讥讽。

詹徽眯着眼,看向一旁的齐泰。

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詹徽自然有其特有的威严。

一时间,齐泰竟然不敢多说什么。

“你知道什么?”

“我问你,现在河南什么情况?有多少受灾群众你知道吗?需要多少粮草?疫情是否爆发?”

“这些问题你是否考虑过?”

“淮安有多少粮草可以运往河南?需要抽调多少民夫?这些问题,你又是否想过?”

“一句话不负重托就想担此重任?真是可笑!”

詹徽不屑的看了眼齐泰,回身朝着依旧倚在一旁石柱的朱允熥作了一揖,“殿下。”

此时满朝文武的目光,都聚集在朱允熥身上。

所有人都想看看,这个三皇孙,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饶有兴趣的看着大殿里发生的一切。

“熥儿,聊聊你的看法吧?”

朱允熥有些无奈的上前一步,“回禀皇爷爷,孙儿虽然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但是关键的问题还没有想明白。”

“所以,还是算了吧。”

朱元璋原本以为,朱允熥会和他二哥那样,侃侃而谈。

现在看来,这小家伙有些小心的不像话。

“哦?”朱元璋稍稍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可是,咱现在就想知道你的想法!”

“皇爷爷,这满朝文武还没吃早餐呢!要不,明天再聊?”

“着御膳房,给百官准备好早餐。”朱元璋朝着身侧的大太监说了一句,又回头望向百官前列的朱允熥,“现在,可以说说看了?”

果然,老朱就是这样一个不讲道理的人。

朱允熥再次肯定了自己的判断,随后,朱允熥从怀里掏出一份折子,“从洪武元年至今,河南共计发生大小水灾二十四次!杨贵作为布政使这些年,也经历过多次大小水灾!”

“所以,孙儿以为,河南各地官员已经有丰富的赈灾经验。”

“因此,我以为,不需要派遣任何官员前往河南赈灾,只需让河南布政使便宜行事即可。”

齐泰朗声大笑起来,“我还以为三皇孙殿下会有什么高见!”

“饥寒起盗心的道理,殿下不会不知道吧?”

“百姓如果得不到赈济,就会出现叛乱、盗贼、人食人等乱象!”

“殿下难道想要看到,赤地千里、饿殍茫茫的景象吗?”

詹徽也没想到,朱允熥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以至于,面对齐泰的反击,竟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朱元璋看了看齐泰,又瞥了瞥朱允熥,“熥儿,你继续说下去。”

齐泰瞪大双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陛下!”

朱允熥这才接着说道,“赤地千里,饿殍茫茫?我确实未曾见过。”

“我大明境内,还会发生这样人间惨剧?”

“齐大人只知道大灾之后必有大乱,你可知道皇爷爷为了黎明百姓,做了多少准备?”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于河南建仓储,同年七月蠲免其劳役并对其进行赈济。”

“洪武二十四年,前后对河南进行两次赈济,且今年正月修建水利工程。”

“孙儿以为,河南四大仓足以应对此次水灾,无需派遣大臣前往赈灾。至于齐大人所说,皆为谬论!”

朱允炆听到这番话,再也坐不住了,“三弟,莫要胡说八道!你长年待在应天,可知开封府库是什么情况?”

朱允熥默默的从怀里拿出另外一份折子,“洪武二十四年,开封上缴国库后,府库剩余粮草约二十万石,杨贵任河南布政使多年,为人谨慎。怎不知河南灾情频发,又怎能不留有后手?”

你大爷的,你怎么这么清楚河南府库的存粮?

朱元璋看向一旁户部尚书赵勉,赵勉急忙出班应道,“陛下,皇孙所言确为事实。”

如果不是因为知道早朝的目的,就连赵勉也不会如此清楚的知道开封府府库的情况。

而朱允熥,显然不知道今日早朝的目的。

朱元璋摆了摆手,让赵勉退回班列之中,目光落在一旁的朱允熥身上。

今日朱允熥的表现,确实让朱元璋有些惊讶。

这个皇孙并不像平时那样唯唯诺诺,反而有一种别样的自信。

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即使开封府那边存粮足以赈济灾民,可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道理,我想你不会......”

看到朱元璋的目光有些奇怪,朱允炆连忙开口反驳。

话还没有说完,就看到朱允熥那宛若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向自己。

朱允熥放下手中的奏疏,“我觉得,蒋瓛大人会有话跟你说。”

锦衣卫在老朱手底下,那可是监察天下的存在。

“据我所知,周王殿下组织滕硕、刘醇等人编写医学著作,对于疫情,他们更有发言权。皇爷爷应该比我知道的更加清楚才对!”

听到周王朱橚(su)的名字,朱元璋下意识的皱了皱眉。

他当然知道这个儿子在开封的所作所为,只是没想到,朱允熥也能知道这么多消息。

看起来,这个孙子并不是表现出来的那样懦弱,而是单纯的谨慎。

从他能够随身携带这么多奏疏来看,可以想象他是有多么小心翼翼。

朱元璋突然对这个孙子有了兴趣。

“另外,我知道你还想说什么!”朱允熥又从怀里拿出第四份奏疏,“这里记载了历年河南赈灾的方法,也详细记载了之前是如何善后的。此次水灾与往年并无两样,赈灾自然可以依循旧制。”

说完这话,朱允熥将手中的奏疏递给了一旁的付大丰,接着从怀里拿出第五份奏疏。

朱元璋的眼角微微一抽,他很想知道,朱允熥的怀里到底藏了多少份奏疏。

随身带着这么多本子,难道他不觉得累得慌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