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长孙

《大唐皇长孙》

第345章 高句丽灭国(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长安城中,最近弥漫着一股喜悦的气氛。

《大唐报》上几乎每天都会有高句丽战场上的相关报道,大家都很喜欢看。

这让《大唐报》的销量又创造了新高。

“陛下,渤海道行军大总管跟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已经胜利的在国内城汇合,高句丽大部分的城池都已经投降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北部的城池还在渊盖苏文的带领下反抗。

但是显然也是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

如今,我们直接让高句丽俘虏去攻打高句丽人的军队,那些俘虏为了活命,拼命的去劝降对方,倒是省了我们不少的力气。”

李和满脸笑容的给李承宗汇报着好消息。

这段时间,每天都会有好多高句丽战场的相关消息传回来。

有一些是两路大军的例行汇报,有一些是情报调查局汇报上来的消息。

甚至还有一些是渭水新城各个作坊的掌柜收集回来的消息。

这些消息五花八门,但是普遍都是好消息。

“听说长安城这段时间有很多商家都朝着登州而去,想要去平壤城分一杯羹?”

高句丽战场上能够取得胜利,李承宗是一点也不意外。

毕竟唐军现在的装备水平,已经完全不是高句丽人可有比得上的。

“是的,最开始的时候是登州本地的商家跟着大军去了平壤城,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这个消息慢慢的传开了之后,就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前往。

毕竟我们除了把平壤城拿下来了之外,其他的城池也都落到了大军的控制之中。”

“辽东那边,去的商家多不多?”

很显然,相比半岛上的情况,李承宗更加关注辽东。

将来大唐是要把辽东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中的。

反倒是半岛上的情况,李承宗还没有考虑清楚,是不是要让他们直接成为大唐的一个道。

“辽东那边去的商人相对比较少,但是也有一些。

不过从各个消息来看,辽东城基本上已经被毁于大火之中了。

我们的商家要想去到辽东,不仅路途遥远,全部都是走陆路。

关键是可以获得的收益不是很值得期待。

商人都是逐利的,两相对比之下,自然是去平壤城的更多了。”

李和小心翼翼的在一旁解释着。

很显然,他对于李承宗的想法,也是有所了解的。

现在这个局面,似乎不是陛下希望看到的啊。

“商人逐利没有错,既然我们希望他们多往辽东而去,那就让去辽东的利益变大,让大家更加愿意去辽东。”

“陛下,我觉得在这个事情上面,《大唐报》可以充分的发挥一下舆论引导作用。

让大家充分的了解辽东道的情况,提高辽东道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这一次大军顺利的灭掉高句丽,朝廷必然也是有各种赏赐的。

陛下是否可以跟当时处理镇北道的情况一样,将辽东大量的土地封赏给有功的将士。

这么一来,一方面可以为朝廷结余封赏的钱财花销,另外一方面可以让辽东有更多的唐人。

与此同时,朝廷可以继续鼓励百姓移民辽东道。

这几年,大唐各地的人口数量都在快速的增加,哪怕是往辽东道移民一百万人,也是有可能的。”

李和能够在李承宗身边站稳脚跟,自然是有几把刷子的。

他说出来的提议,倒也不是乱说。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按照他的提议去干就行了。

“你把《大唐报》的负责人叫过来,还有六部的尚书也叫过来,朕跟他们商讨一下。”

虽然高句丽的战事没有完全平息,但是大局已定。

剩下的无非就是一些收尾的工作了。

……

“阿耶,新城肯定是守不住了,四周的城池都陆陆续续的投降了,有那么一两个城池动作慢了,也是直接被唐人的热气球和火油弹给烧毁了大半。

最让人恶心的是那些投降了大唐的败类,他们不仅直接带着唐军攻打城池,更是帮助他们劝降。

甚至还拿他们自己作为例子,诱惑我们的将士们投降。

这样子下去,我担心下面的人心会不稳。”

新城城主府,已经在这里落脚的渊盖苏文跟两个儿子商量着事情。

负责情报工作的渊男生现在汇报的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这让房间内的气氛不是很好。

“靺鞨人不愿意出兵吗?大唐如果占据了辽东,怎么可能会容许他们在北方继续自由自在的生活?”

渊盖苏文的脸色很难看。

明明只是两个月的时间,对他来说却像是老了二十年。

曾经意气风发的高句丽西部大人,如今手下能指挥的兵马还不到两万人,控制的城池更是只有了了几个。

关键是就这几个城池,现在也有了不稳的迹象了。

“他们在我们国内应该也是有一些探子的,显然也是打听到了一些事情。

再加上之前东突厥被灭的事情给了他们很大的冲击,现在借他们十个胆子都是不敢出兵对抗大唐的。

不过他们也没有把话给说死,如果我们愿意进入到靺鞨人的地盘,他们还是可以给我们腾出来一块地的。”

渊男生不说还好,一说渊盖苏文就更加来气了。

“给我们腾一块地盘?呵呵,他们这是想要让我们为他们继续抵挡唐军的压力吧?

到时候有什么事情都让我们冲在最前面,他们只要见到情况不妙,就继续往北方而去。

反正越是北方,对于大唐来说就越是没有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里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是冰天雪地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愿意生活在那里。”

渊盖苏文对于靺鞨人的情况显然也是比较了解的。

彼此互相算计,但是都是聪明人,谁也不愿意吃亏啊。

“阿耶,或者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着靺鞨人对我们的防备比较低的时候,直接把他们的地盘给占据了。

到时候我们就离开高句丽,在北方继续生活下去。”

渊男建显然是已经没有任何跟大唐继续作战的心思了。

在他看来,大唐完全是不可战胜的。

这一次出动了不到十万兵马,就把高句丽给灭掉了。

这要是多来几倍的人马,还有谁顶得住?

“二弟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个时候跟大唐硬碰硬,绝对不是什么好办法。

不如找一个地方蛰伏下来,等到大唐内部自己出了乱子,无暇顾及到辽东的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面对危机,渊男生和渊男建两兄弟的观点总算是比较接近了。

他们都还算年轻,还没有好好的享受人世界的繁华呢。

哪里愿意就这样子作战而死?

对他们来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再说了,他们也不是赖活着。

至少比大部分的人来说,他们的日子已经好很多了。

毕竟哪怕是到了现在,他们手中也还有两万多兵马。

这些人手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绝对算是非常大的一股势力了。

“再等几天看看,如果情况不顺利,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去办!”

渊盖苏文叹了一口气,心中很是无奈。

连自己的儿子都是这个想法,就更加不用说其他人了。

这个时候,自己要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指不定自己的脑袋就会成为进献给唐人的礼物了。

……

“韩掌柜,这大唐的将士还是很讲道理的啊,只要我们听他们的话,完全不用担心什么呢。”

韩四平脸上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当初从地窖里面重新出来的时候,他可是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的小命不保。

没想到情况比自己想的要好很多。

“唐人是希望辽东城尽快的回复秩序,听说他们已经安排人在辽东城修建水泥作坊和青砖作坊了。

到时候辽东城内的房屋,很多都将使用水泥和青砖来修建,这样子就比较不怕火了。”

韩洋作为经常行走在高句丽和大唐的商家,对于大唐的一些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像是水泥作坊这个东西,虽然大唐之外的地方还没有出现。

但是在大唐的各个地方,并不算稀奇。

单单幽州那边就至少有五六座水泥作坊。

“辽东城原本的房屋大部分都被烧毁了,今后重新修建的话,这里面蕴含的商机可是非常的大。

韩掌柜,我觉得这个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商家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呢。”

心中有了盼头,没有担忧之后,韩四平就想着怎么把生意做大。

“说的不错,现在不管是继续做以前的生意,还是借着辽东城重建的机会,寻找一些新的机会。

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不过我们的动手要快一点。

要不然等到大量的大唐商家进来之后,我们想要跟他们竞争,难度就很大了。”

韩四平能够看清楚的问题,韩洋自然也是清楚的。

“韩掌柜,听说平壤城那边已经被大唐拿下了,国王也投降了。

你说我们如果跟唐军合作,给他们做一些服务工作,是不是会更有前途?”

韩四平对高句丽并没有什么特别深的感情。

相反的,经常去幽州的他,见识到了大唐的繁华,很是期待自己成为一个唐人。

现在有机会抱大腿,他自然是要怂恿韩洋了。

“唐人会要我们吗?”

韩洋听了很心动,不过显然也有一些顾虑。

“如果是过个一年半载,人家不一定看得上我们。但是现在的话,他们应该还是很愿意有我们这样子的商家跟他们合作的。

辽东城中,比我们更加熟悉当地商业情况的人员并不是很多。

愿意主动跟唐人合作的人就更少了。

这个时候我们主动的过去寻求合作,他们没有理由拒绝啊。”

“你说的也对,我们等会就去试一试。”

……

“陛下,高句丽国王对于大唐一向还算是臣服,这次的事情主要是西部大人渊盖苏文惹出来的。

如今他已经投降了,并且还下令各个城池的守将向我们大唐投降。

这种情况下,我们直接把高句丽给灭了,是不是会让其他番邦属国人人自危?

微臣提议把辽东地区纳入到大唐的统治之中,设立辽东道。

鸭绿江以南的区域,继续留给高句丽国王管理。”

宣政殿中,大唐的朝中重臣都跟李承宗在商讨着高句丽的处理问题。

作为礼部尚书,岑文本的提议还是相对中庸一些。

一方面,他已经考虑了李承宗的部分述求,辽东道正常设立。

另外一方面,他也考虑到礼部需要面对番邦属国的压力,保留高句丽王国,他觉得也是可以接受的。

“陛下,微臣觉得既然我大唐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那就干脆把高句丽给吞并了。

虽然在我大唐建立之后,高句丽人总体还算是安分守己。

但是纵观几百年的历史,高句丽人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守规矩。

并且,辽东那些地方,汉朝的时候就是归属于中央朝廷管辖,我们现在也只是恢复老祖宗的荣光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许敬宗的胃口显然要更大。

能够借着这个机会吞并高句丽,他觉得不用客气。

反正李承宗既然让大家讨论,那么就什么提议都是可以讨论的。

“岑尚书和许尚书说的都有各自的道理,微臣倒是觉得这两个方案可以综合起来。

比如在辽东地区设立辽东道,朝廷安排官员去辽东道任职,并通过移民的方式,提高唐人的比例。

最终实现朝廷对辽东道的确实控制。

而鸭绿江以南部分的高句丽国土,朝廷可以通过册封高建武为王爷的方式,作为封地的形式来继续交给高建武管理。

但是并不保留高句丽王国的这个称号,相当于高句丽已经消失了,今后只有大唐的王爷。

而朝廷可以在平壤城驻军,通过军事和经济的手段加强高建武封地的管理。

这样一来,既不用直接面对那一片高句丽人的反抗,也能让其他番邦属国稍微安点心。”

马周这个提议一出来,很多人的眼睛立马就亮了。

很显然,这个提议非常的不错。

既满足的李承宗的一些要求和想法,又考虑到了高句丽那边的一些实际情况和国际影响。

大唐该拿到的利益都能到手,一些不想承担的责任却是可以抛出去。

到时候高建武带着封地上的百姓,如果一直没有办法过上好日子。

估计高句丽人自己都会把他给推翻。

“马尚书的这个提议不错,微臣觉得可以考虑。”

褚遂良首先站出来表示了自己的对马周的支持。

在他看来,马周的这个灵活提案,充分的考虑了各方的需求,算是这个阶段最能让大家接受的内容了。

“确实挺不错的提议,微臣也没有意见。”

岑文本承认马周的这个提议比自己更好。

这一点心胸,他还是有的。

很快的,许敬宗也觉得马周的提议可以接受。

“既然诸位爱卿都这么认为,那么按照马周的提议去办理吧。

朝廷开始策划辽东道的安排,与此同时,朕将册封高建武为大唐韩王,赐丹书铁拳。”

李承宗没有把这个问题拖得太久,直接就拍板定了下来。

从今往后,这个世界就没有高句丽了。

有的只是大唐韩王的封地和辽东道。

……

“余站长,当初您可是承诺过的,我们只要配合你的工作,就能继续保持高句丽的王位的,可是现在……”

高建武看着余则成,心中很是无奈。

形势比人强,他也就只剩下一点点抱怨的胆量了。

“韩王殿下是对陛下的旨意有意见?你可以不接圣旨的啊。”

余则成一句话就把高建武顶的无话可说。

别看高建武现在已经被封王了,但是他这个王爷注定会是一个傀儡。

整个韩王府的护卫都是由情报调查局平壤站来安排的。

韩王封地的各个城主任命,需要得到大唐吏部的批准。

而各个城池下面的一些官员,则是交给了各个城主来任命。

这么一来,就算是把高建武的人事权给剥夺了。

搞管理的应该都很清楚,人事权和财权是最重要的两个权利。

前者决定了下面的人会不会听你的话。

后者除了前者同样的效果之外,还决定了你有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办事。

“余站长,您误会了,我父王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一时还有点不习惯。

对,就是有点不习惯。”

高桓全一看双方似乎要谈崩了,赶紧站出来缓和了一下。

要不然得话,最终倒霉的还是他们高家。

别看高建武现在还有韩王的封号,但是高家的其他人都需要在一个月内前往长安城。

在那里学习,生活,工作。

他们想要回平壤城,必须得到礼部的批准。

这么一来,最大程度的确保高家的后人对大唐有充足的归属感。

同时也要让高建武熄灭不该有的心思。

“还是世子英明啊,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陛下能够没有把你当成俘虏处理,还册封你为韩王,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如果韩王殿下还是不满足的话,那我只能说是贪心是一切祸害的源泉。”

余则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看着高建武。

所以他自然不会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低。

这样不利于他以后工作的展开。

“余站长的话,我跟父王一定铭记于心,王宫里头最近新来了一批婢女,长得很是漂亮,余站长要不我们去看一看?”

高桓全赶紧岔开话题。

形势比人强。

他现在已经不敢有任何非分的想法了。

“看看也好,那就去看看吧!”

余则成瞥了一眼高桓全,点了点头。

很快的,两人勾肩搭背的离开了。

……

“大王,高句丽亡国了!”

新罗王宫,乙祭情绪低落的给金德曼汇报消息。

高句丽是新罗的大敌,乙祭对高句丽的实力还是比较了解的。

新罗对上高句丽,几乎完全没有胜算。

但是这么一个在乙祭看来很是强大的国家,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灭国了。

这给新罗带来的震撼是非常大的。

“前段时间我们让胜曼组织人手去长安城,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

不过,之前的力度现在看来还是不够。

所有在金城的勋贵子弟,全部都需要前往大唐至少学习一年的时间。

特别是今后朝廷任命的官员,更是要向遣唐使倾斜。

大唐如此强大,我们只有依附在大唐旁边,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旦招惹了他们,高句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金德曼倒是对现状看的非常清楚。

只要他们乖乖的不招惹大唐,大唐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去打他们。

而好好的跟着大唐学习,他们新罗还能有机会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

虽然面子上似乎不是很好看,有点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

但是作为一个小国,天天讲面子的话,那还要不要发展,要不要存活了?

“大王英明,老臣也是觉得应该全方位的跟大唐学习,让大唐朝廷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不要把我们当成是敌人。

我听说倭国人已经走在前面了,如今跟大唐的关系很是火热。

趁着其他国家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之前,我们赶紧向大唐靠拢,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乙祭能够被选出来作为辅助金德曼的大臣,自然也是有几把刷子的。

眼下显然不是新罗逞强的时候。

“就是不知道大唐会怎么看待我们,他们愿不愿意扶持我们。”

“大王,新罗婢在大唐是非常抢手的商品,既然唐人喜欢,我觉得不妨多送一些年轻女子去长安城。

到时候这些女子给大唐勋贵高官生下了孩子,那么她们对大唐的影响力必定也会提升。

哪怕是她们还是没有影响,但是那些跟新罗婢女生下了孩子的唐人,心里面多少也是会站在我们这里的。”

在乙祭眼中,女人显然就一种工具。

要不是金德曼是个女的,估计他还能说出一些更加直白的话出来。

“回头我专门写一份信给胜曼,让她到了长安城之后想办法跟大唐皇帝陛下扯上关系。

至于大臣你说的方案,我觉得可以试一试。

反正国内愿意去大唐的女子多的是,朝廷还能从中挣一笔钱。”

金德曼作为新罗女王,心思自然不是普通女子可以比的。

只不过是权衡利弊了一下,她就有了决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