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之我成了最强的胖子

《穿越明朝之我成了最强的胖子》

第六章 朱允炆的心病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这朱允炆为什么一当了皇帝就那么火急火燎的就要削藩呢,实在是他这些叔叔手中的兵权太重了。

这些王爷兵权过重,洪武九年朱元璋活着的时候,那年天下大旱,朱元璋来了个求真言的诏书,一个平遥儒学训导(一个负责地方教育方面的事务官)叶伯巨就觉的机会来了,立刻上书,说历朝历代藩王的兵权过大祸害中央的事,让朱元璋限制他那些封王的儿子,该削的削,该去兵权的去兵权。这不就是大家常说的,这叶家的人就是胆子大。

朱元璋一看,卧槽,这姓叶的小子胆子真他妈大,敢管老子的家事,对于朱元璋来说,那些都是他的儿子,他最是信任。立马下旨就要斩了这叶伯巨,不过这叶伯巨也算本事不小,官缘不错,好多官员向朱元璋求情,最后死罪能免,活罪难逃,打入了天牢。

这件事后,朝廷的百官也知道了朱元璋的德行,从此后就没人敢提削藩了。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呢,他的儿子当然啥都不敢,朱元璋也不是蠢人,一直以来就以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宗法制度作为合法的宗礼制度,他一开始就明确的立他的大儿子朱标为太子。

这个朱标呢,朱元璋最是喜爱,不过朱标也争气,天性仁慈,也极有文才,兄弟都爱戴他,他当太子,就是最为倨傲的朱棣都服气,可惜命不好,死的比他老子早,洪武二十五年就死了,这朱标死的时候,差点都让朱元璋气死过去。

这朱标死了,朱元璋没立其他儿子为储君,而是立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本来呢这太孙轮不到他。

朱标本来有个嫡长子朱雄英,可惜也是命不好,早死了。朱雄英死了呢,他的母亲常氏朱标的原配夫人也病死了。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机会就来了,吕氏贤惠,也讨朱元璋欢心,就由小妾给扶正了,吕氏扶正,他儿子朱允炆就成了活着的嫡长子,成了朱元璋的嫡长孙。

朱元璋立了朱允炆为储君,这些王爷心里不服,但是朱元璋威势在哪里,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朱允炆呢,从小就是名儒教导,性格柔弱,优柔寡断,长的也比较单薄,受这些影响就不怎么喜欢那些武事。

朱元璋一看,自己这孙子喜欢是喜欢,就是性格太弱,怕朝中的武将跋扈,以后孙子皇帝不好当,就大杀特杀了一批跟着他打天下的勋爵武戚。著名的就有那蓝玉案,朱元璋说凉国公造反,就杀了蓝玉全族,又以蓝玉案为契机,连杀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不过也就是这朱元璋这次的大杀特杀,把中央能打仗的都杀了,让他孙子打仗时候,能打的一个都找不到。

朱元璋想为了他孙子,外人那是杀的相当痛快,可那些手握重兵的儿子们,他就下意识的的忽略了。

他一死,没人压着那些儿子,朱允炆仓促登上帝位,立刻就感受到了压力,他又饱读诗书,标准的文人样子,历史上的各种藩王作乱,让他本就不怎么赞同他皇爷爷的分封制度。

本来他还有两位亲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近他的王爷,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他两跟朱标都是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是朱允炆的亲叔叔,可惜一个比一个死的早。

朱标、朱樉、朱棡相继薨逝、朱棣就成了诸王里最大的一个,朱元璋活着时候视他为北方柱石,死之前还下旨让他节制诸王军队。

朱棣也是马皇后养大的,正史上记载的朱棣的生母是马皇后,可好多地方也记载了他的母亲是其他妃子,不过他与周王最亲近,周王一般也以他为主。

朱允炆当了皇帝后,亲近他的王爷没几个,个个都看不上他,尤其这个燕王,文韬武略,又长年累月的带兵打仗,朱允炆想想都头疼。

本来他当上皇帝,第一个削的就是燕王,可他性格太过柔弱,没有多少主见,他怕一削朱棣,朱棣就带兵来削他,所以面对朱棣最是头疼,

于是召见了他的两个股肱之臣,一个齐泰,一个黄子澄,这个齐泰之前讲过,朱允炆一当上皇帝就把他从兵部左侍郎提升为了兵部尚书。

黄子澄,名湜,字子澄,以字行,他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当了官后先是太子朱标的伴当,后来朱标死了,有成了朱允炆的伴当。一手学问文章那是手到擒来,很是受朱允炆器重。

他虽然只是个正三品的小九卿衙门掌印,但是要提到皇帝圣眷,那可就是众百官之首了。

朱允炆正式登基后,立刻就把他升为太常寺卿,让他与齐泰一起参与国政。

朱元璋死后,三人就商议了,最后决定以遗诏的名义先收回各王的统兵之权,朱允炆让齐泰督办这件事。

齐泰呢,虽然是个文人,可也是略懂军事,是真的略懂,不是什么谦虚说辞。

朱允炆对他二人明确了削藩之后,两人夜以继日的苦思冥想,各种策划加谋略,经过无数次的商议,两个小老弟定下了“从速削藩、依次而行”的宗旨。

可是从谁开始削呢,二人起了争执。

齐泰呢有些军事知识,他知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他主张,削藩,第一个就要削燕王朱棣,因为他是藩王中最强的一个。只要削了朱棣,其他那些王爷都是渣渣。

黄子澄也有考虑,古代的人凡是都要讲究个师出有名,这个燕王朱棣做事滴水不漏,也没有啥不法之举,而且人家朱棣两次出塞打仗都是大获全胜,在国家当中很有声望,如今要是无缘无故削了他,那国家如何服众?

两个为这个事去找朱允炆决断,朱允炆是个耙耳朵,没啥主见,所以他又召见了一个人,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方孝孺乃是儒学大宗,博古通今,朱允炆一直很欣赏,这次叫他来正好问问这削藩的事。

齐泰、黄子澄去见朱允炆时,朱允炆不在武英殿,而是在谨身殿,二个人争论这进去,发现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清廋男子。

朱允炆看到二人,立刻给二人介绍:“两位爱卿,这位就是儒学大宗方孝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孺,希直先生了,他前日才到京城,今日正好见见。”

二人立刻客套的跟方孝孺打起招呼,三人寒暄了一阵,才说起正事。

本来齐黄二人看着方孝孺在,说起削藩的事有些顾忌,朱允炆一看,立刻说道:“两位爱卿莫要顾忌,方先生乃忠义之人,也是朕之股肱,两位爱卿但说无妨。”

二人一听,立刻就知道这方孝孺定会被朱允炆大用,于是就直接说起了削藩之事,也把二人争执之事说出来。

朱允炆一听,他也想要直接削燕王,可他也是心里没谱,于是就问方孝孺。

方孝孺一听,这事比较大,于是思考了好半天才说道:“臣常居偏僻之地,此等国家大事,以臣之微能,本不该妄加评断。燕王为诸藩王之首,先削燕王,的确能震慑诸王,削藩之事也能事办功倍。可臣这几日随侍下来,见皇上敦儒修文,有大兴文治之意,文治之道,就是一个’礼‘字”

“如今燕王并无什么过失,有于国家有贡献,强行削之,于礼不合,此事的确两难。臣也不敢妄言,还需陛下决断。”

齐泰见朱允炆被方孝孺说的不断点头,急道:“陛下,燕王乃是朝廷心腹大患呀,若不速削,恐生大患呀!陛下。“齐泰是心中焦急。

朱允炆心中也想着:“爱卿,朕也想削他,真想削他。”于是再次看向方孝孺,方孝孺感受到朱允炆的目光,接着道:“齐大人的方法确实快捷,可是齐大人想过没有,燕王他虽然没有什么过错,但内心所想就不为外人知道了,若陛下削他的诏书一下,他抗旨不尊,立刻兴兵造反,我等该如何处之,北平诸卫都是燕王旧部,是否忠于皇上还不可知,燕王手握如此重兵,一旦起兵那可是生灵涂炭呀,齐大人。“

齐泰一听,想想燕王造反的后果,一下子就说不出话来了。

黄子澄求全的人,一听,立刻奏道:“方先生说的对,削藩的事,必须要稳妥,先慢慢除去其他诸王,然后在削燕王,此乃循序渐进之举。一旦诸藩俯首,燕王在强,还不是孤掌难鸣!“

方孝孺的一番分析加上黄子澄的话语,朱允炆心动了,他也希望能稳妥的处理掉这些叔叔,于是赞赏的看了二人,接着对黄子澄问道:“那以爱卿之计,这削藩大计该从何处开始?”

黄子澄高兴呀,皇帝朱允炆听从了他的建议,立刻就把心中所想叭叭的说了出来,这燕王削不得,那就我们就削亲近他的周王,建文帝也是此意,于是在四人一番商议策划下,周王就倒了霉,也怪他自己,很多把柄被朝廷握在手里。

削周王,黄子澄给朱允炆推荐了一个人,曹国公李景隆。

朱允炆一听,可以,三人定了决策,朱允炆下了调子,一旨下去,就让李景隆去削周王了。齐泰见朱允炆没有用自己的方案,又确定了用李景隆,本想开口在说,可看到朱允炆兴奋的样子也就默默闭上了嘴。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