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胖

《大明第一胖》

第二十六章 李景隆要来了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八月底,江南进入了最舒适的时节,现在金陵城秋高气爽。战争对京师的人来说,太过遥远,外出游玩的江南士子比比皆是,他们三三两两,才子佳人,面对着美好河山,点指庙堂好不快哉。

相对于这些风流快哉的江南士子,朱允炆这个皇帝就不太好了,武英殿里,朱允炆看着北方战败的军报有些不解。

而下面跪着的齐泰心里忐忑,耿炳文是他大力推荐的,这次打了大败仗,他也逃脱不了干系,可上面的皇帝看了后毫无动静,让他实在有些捉摸不透。

朱允炆沉静了一会道:“照耿炳文所言,此战官军可谓惨败,连他都被打的闭门不出,朝廷军队的损失恐怕不小,想来那四叔的气焰肯定大涨,这平燕之事该如何为继?”

“如今朝政之上,无数勋戚反对与燕藩开战,朝局人心惶惶,朕该如何应对?”

齐泰听着朱允炆发问,只得道:“兵败之事,乃兵家之常有,但皇上为众臣之仰望,一举一动可为朝廷风向,臣以为在朝廷未定新策之前,皇上务必沉着应对,“

朱允炆久久没说话,让齐泰退了,齐泰见此心中忐忑,但也只能退了。

果然,真定文武和王钺详细的奏本进京,北伐大军大败的消息传遍了金陵的每个角落。

这几日来,朝堂上纷争不休,文臣与勋戚之间为了平燕之事吵的不可开交。王宁带着勋戚更是乘机发难,他们把矛头直接指向一直主持平燕大计的齐泰、黄子澄,对二人口诛笔伐,誓要皇帝追究其责任。

勋戚这边看这二人不顺眼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如今找到机会真是往死里喷。

不管朝堂上怎么吵闹,最终做主还是当今的天子朱允炆,只要皇帝一心平燕,他们就不怕那些世家子弟。

朱允炆一心削藩,如今朱棣反了,他也是铁了心要平燕,所有对削燕一派的参劾奏本都被他压下了,对勋戚的各种吵闹也是装聋作哑,搞得勋戚一派叫唤好几天,却发现毫无动静。

见皇帝如此,勋戚么也只能慢慢消停了。

这一日的朝堂又在吵闹中度过,而朱允炆却是召见了他的削燕二人组到武英殿议事。

这段时间朱允炆没怎么召见他们,而齐泰为了将功赎过是忙了天昏地暗。如今再被天子召唤,心中也落了下来。

朱允炆这段时间收到一个奏本,让他有些意动,但他还不打算用。

见齐泰黄子澄二人到来,他便与二人商量这平燕之事,之前他一直想不通他的北伐大军为何会败,而且是惨败,直到王钺的密奏到来,他才知道原因。

原来这王钺怨恨耿炳文,密奏里尽是对耿炳文的贬斥,就连程济私自出城的罪过都算在耿炳文头上,相对于耿炳文,朱允炆更相信他的心腹王钺。

于是在他的想法中,之所以这场仗败了就是这主帅年老懦弱,所以换个英明神武的主帅就行了。

朱允炆想通了,就让齐黄二人推荐主帅人员,齐黄一听,好事,证明皇帝还想北伐。

可二人想了好半天,没想到什么合适的主帅人员,也怪朱元璋太狠,能打仗的差不多都杀了。

齐泰想不出人来,可黄子澄却一直有个人选,那就是曹国公李景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于是黄子澄推荐了他,齐泰其实不喜欢这个人,这个人在他印象里就是纸上谈兵的货,可是实在没人选就不说话了。

李景隆在朝中右班排名第二,任他为帅也完全说的过去,齐泰心中还有一人比李景隆合适,那就是魏国公徐辉祖,可徐辉祖是燕王的内弟,他脑子瓦特了才会推荐他。

朱允炆一听李景隆,不错,当初抓捕周王时事情办的不错,给朱允炆极好印象,而且他皇爷爷也认可李景隆,在朝中也听说这李景隆“知兵”,于是决定主帅为李景隆。

三人决定好人选,第二日早朝后,李景隆被建文帝召到了武英殿,说要任他为主帅讨伐北燕,李景隆一怔,事情的走向完全跟他的弟弟李增枝说的一样,他立刻慷慨请命,朱允炆大喜,当场下诏命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任征伐北燕大元帅,总领平燕军事,再次北伐。

几日后,李景隆在三山门外誓师,建文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送行,建文帝给足了李景隆面子。

,,,,,,,,

九月,幽燕大地已经刮起了北风,北平城再次进入了紧张的备战当中。

朱棣已经得到消息,朝廷的第二波北伐大军在李景隆的带领下已经渡江北上,正率五十万大军往河北赶来。

朱高炽站在端礼门上,他知道,他应该很快就会被李景隆带兵包围在北平城,五十万大军,原本的世子是如何抵挡住的,他不知道,但是现在换成了他,他是真不知该怎么抵挡这五十万大军。

朱棣这几日带着心腹日日筹谋,但是不管怎么演练布阵,都被那五十万大军压的毫无办法,今天朱高炽兄弟和朱棣的两个女婿再次被朱棣叫到一起商议军事。

朱高炽老神在在,他知道朱棣会去哪里,大宁的都司掌印房宽本来是燕王旧部,这次他没有站在燕王这边,而是坚定的站到了朝廷那边,这位都指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盗铃之势囚禁了跟本想跟燕王朱棣一起起事的宁王朱权,然后又加紧整顿大宁各部,一直在消除燕王、宁王对军队的影响,朱棣对此人是恨之入骨。

而朱棣只有去大宁才会有生机。

朱高炽知道自己定然会在北平,虽然自己在老爹心里加了不少分,但是自己在老爹心里依然是个不能打仗的人,朱棣终究还是喜欢朱高熙多一点。

朱高熙无所谓,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唯一怕的就是他老爹,不过现在多了个老哥,他老爹嘛自不用说,他老哥嘛,实在是打怕了。

其他人都是一脸愁容,朱棣看大家的情绪都不高,想了想,觉得如此下去肯定不行,于是道:“大家也无须太过紧张,这五十万不过也是跟第一次的三十万一样,是个虚数,真定的十万人马,已是败兵;大宁、大同的十多万不能尽出;辽东河间九万,不是强兵;这九江真正能依仗的只有他自己带来的二十万兵马了。”

“父王说的是!”朱高炽看过具体的情报,他也不想这些人太过沮丧。

“但是这次皇帝似乎下了血本,京中四十八卫,除了天子的十二卫亲军外,其余的三十六卫大半全部征发,这京卫就有十四万多,其整体战力不在燕军六万之下,加上其他的各路南军,这次北伐之力可谓惊人。”李让见朱高炽说了一句话就没说,于是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让说完,手指德州又道:“这次北伐,李景隆有真定前车之鉴,他未必敢贸然出击,他驻守德州,蓄养实力,只待真定的士气恢复,大宁和大同的兵马也差不多整训完毕,那时候,一旦各路南军大举进发北平,我们恐怕危矣。"

"那我们不如趁着李景隆现在刚进德州,立足未稳之时大举进攻德州,只要拿下德州,杀了李景隆,其余的南军还不都是小菜一碟?“朱高熙用手指北平画向德州,跃跃欲试的道。

朱高炽白眼一翻,你个哈儿,朱棣到是夸奖道:“熙儿勇气可嘉,但却不可取,虽说南军尚未全军抵达,但眼下也是有十万兵马在里面的,以京卫之能,我军很难轻易取胜,德州又是兵家重地,墙高池深,我燕军又不善功城,以三四万人马攻敌方十万众的据守之城,那是绝无胜算的可能。“

“那怎么办?难道坐等他们来攻?”朱高熙也沮丧道。

面对如此险境,朱棣却微微一笑,说道:“本王决定日后誓师东征,救援北平,讨伐吴高。”

“啊!”朱高熙大叫出声,其他人也是面露惊色。真定大败后,耿炳文怕朱棣趁机图谋冀南,就急令吴高率辽东兵马围攻永平,以迫使燕军回兵。

可朱棣回来后对此没有任何反应,而是在北平一直休养,众人俱是觉的奇怪,如今李景隆的二十万大军马上就要来了,这朱棣竟然要去救援北平,一旦朱棣去了,北平城里最多一万兵马,如何守住这北平城。

众人都在惊讶着,朱棣却发现了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一脸平静,于是忍不住问道:“炽儿你不觉的奇怪吗?”

朱棣一问,众人看向朱高炽,朱高炽想了想,自己应该给父亲看到一些才能了,于是朱高炽看了看朱高熙两兄弟和自己的两个妹夫,低声道:“高熙,带着他们先出去,我跟父王有话要说。”

“奥,”朱高熙,朱高燧带着异常惊讶的李让和袁容就出去了。朱棣也是满脸惊讶,他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二儿子竟然这么听他这大哥的话,喊出去就出去了。

朱高炽不管朱棣怪异的眼神,等他们出去后,手指大宁:“朵颜三卫确实是精锐猛将,又承恩父王,父王这次去援救永平,不如再设法袭取大宁,夺这大宁都司之兵为己用。”

“什么,你怎么知道?”朱棣听完,顿时大惊,一下子站了起来大声质问朱高炽。

“你是不是偷听我们谈话,快说?”朱棣甚至已经声嘶力竭。

“父王,这是儿臣自己想的。”朱高炽跪倒在地,大声叫到,庞大有力的声音震撼了朱棣激动的情绪。

朱棣看着跪倒在地的儿子,满脸的不可置信,好久才平复了心情,燕王半生戎马,何种险境没见过,但如今天这般激动却是从来没有过,实在是这儿子让他太过惊讶。

这个办法是他与道衍、金忠日夜谋划才得来的,知道的除了去松亭关的马和,其他人谁都不知道,金忠和道衍不可能告诉他,难道真是他自己想的。

朱棣好似从未见过自己的儿子一般,仔细的打量着,朱高炽跪在地上不卑不亢。

“炽儿,真是你自己想的,”

“是的,父王。”

“好,好,好”朱棣高兴的连连叫好。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