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

《手艺》

第五章 曲河学堂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在皋城,学风严谨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早有定论,国之学,看河苏,苏之学,看曲河。

这是多少年流传下来的古话了,皋城的教育一直是皋城的教育家们最为自豪的。从古至今,皋城出过很多状元,很多大家名流,只不过如今不逢时,久而久之,皋城的教育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

不过,即便如此,皋城的教育依旧名誉四方的。

现如今,时代在变。皋城里头原先的个私塾、旧式学堂也都乘着好风,悄悄的变化成新式学堂了。

当今这皋城,当要数曲河学堂第一。曲河学堂原来是皋城首富王青山投钱建的一座私塾,王青山是个粗人,但眼光很独道,一直信奉“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

于是,花了大钱,请了当时的名宿,给这私塾起了个他听不懂的名字—曲河私塾。

曲字,取自于《易·系辞》当中“曲成万物而不遗。”意思是,万物发展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弯曲迂回。

河字,皋城傍水,人杰地灵,人要感恩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

因而,最后定下来曲河私塾这样的一个名字。因为王青山的名头,皋城的大小富贵的儿女,都被送到这私塾学习。

再后来王青山在官途上买了富贵,一家子全都搬到京城。这曲河私塾就空了下来,后来有个出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洋的皋城人孙衍,相中这块地方,花钱买了下来,做了新式学堂。

由此,曲河私塾正式改名叫曲河学堂,随着纳入的老师越来越多,曲河学堂稳居皋城第一学堂,几十年来,一往如旧。

马建国动的心思就是曲河学堂,骨子里认死,要学,那就去最好的地方学,不然花那冤枉钱干嘛。

到皋城的第二天,马建国和马元在城里租的地方吃了个早饭,就出发,今天马建国想着先去找人打听打听,了了再去请陈三给帮衬帮衬。

马建国想去找的是他二爷马云峰,他在城里有一家古董行,常年混迹在皋城,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马建国老爷子名叫马云天,家里排行老三,兄弟有四个,老大叫马云东,老老早早就出了地方,在外闯荡,除了偶尔会有些书信寄回来,再后来,就没了音信,所以马家一干兄弟当他死了。

老二就是这个马云峰,是个极其刻薄的人,一辈子从不喜做木匠手艺,拾掇了一门好运气,从茴乡搬进了皋城,又在城里盘了一个古董行,做起了古董的生意,慢慢也就有了些资本,更是鼻孔里看人。

老三就是马建国的父亲马云天,是地地道道继承了祖上的家产,踏踏实实在茴乡做木匠,不过也是因为他认真,人好,十里八乡都知道他手艺不赖,所以凭着好手艺,农忙也能挣不少,不过马云峰是一直瞧不上马云天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老四叫马云龙,绰号马彪,是几城之地闻风丧胆之人,他是黄蟒山上的匪,当时他要上山的时候,马家老爷子气的一病不起,吐血不止,并与马云龙断绝父子关系。后来老爷子去世,马云天与马云龙有过几次来往,虽说老爷子不认,但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血液里还是流淌着一样的血。

马建国打心里并不想去找这个二爷的,马云峰有个儿子叫马建群,现在古董行就传在他的手里。

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马建群比他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刻薄。

但凡往年有事,马建国开口来找他办事,免不得受了一肚子气,但马建国都忍了,有求于人就得拿出受的住羞辱的态度。

这次马建国也是想找马建群先打听打听曲河学堂的情况,然后再做打算,找找门路,把马元给送进去。

马建群开的古董行叫马记古董行,很好记的名字,在皋城很僻静的一条巷子里,毕竟玩古董的都不太喜欢热闹。

马建国领着马元趟过许多弯弯,才是来到马记古董行的门前,门庭有些老旧,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上好的桃木刻的木匾咄咄逼人,五个大字也是熠熠生辉。

两扇门,一扇全开,一扇半掩,里边传出一些声音,似是有人在买东西。

马建国提了提衣领,顺了顺衣服,这才是领着马元踏步走了进去。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