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朝堂笔记

《大夏朝堂笔记》

第四章 逛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昨夜那场盘肠大战,方承嗣战了个三进三出,直到双方都筋疲力竭,体力不支才双双昏睡了过去。

方承嗣一觉醒来,只觉着神清气爽,全没了昨日那场宿醉后蔫样儿。

翻身一看柜子上的大座钟,九点半了。

“汤晴!”方承嗣朝外呼唤一声。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推门进来。

“墨画啊!汤晴呢?”见到今天换人不免有些疑惑地问道。

自打汤晴来到方家,方承嗣早上起床都是汤晴伺候的。

小丫头怯生生地答道:“姐姐说今儿老爷得吃海胆蒸蛋,我们都不会弄,知书和钰棋也跟着去学了,便只留我候着。”

早年方承嗣父母去世没两年,奶奶忧思成疾不久也病故了。方老爷子一心国事年岁也大了就没再续弦。因家中少了女眷,方承嗣在身边时候又少,便只留下方伯夫妻,几个洒扫婆子,车夫门房留用。

这三个丫鬟,是这几年方承嗣陆陆续续通过朝廷牙行买的。模样都周正,原先方承嗣倒想凑个十二钗什么的,可想到钱还得省着花,如今只出不进若是再挥霍无度,恐怕到头来也是一场空,只能先凑合着算上汤晴的谐音,凑了个琴棋书画。

墨画是三人中最早进来的,除了汤晴数她最大。

坐了半天发觉没动静,抬眼一看,小丫头正捏着衣角不知所措,便只让她拿了衣服,自己穿好,打发她去寻汤晴了。

解决个人卫生问题自不必多提。

下楼来到院子里的餐厅,就见墨画拿来报纸进来说:“海胆才刚下锅蒸还得一会才能吃。”

翻看了会报纸,汤晴带着知书、钰棋端着早饭进来了。丢下报纸一口气吃了三个,余下的让汤晴带着三个丫头分食了。

正看着报纸就听到汤晴说道:“少爷!过几天就要立秋了,今天若是没事不如咱们出去转转吧!”

方承嗣前世就是个宅男,这一世也不例外。这些年除了过年期间,偶尔上街感受一下前世没有的春节气氛,正儿八经的逛街还真的没逛过。

想到这便答应了下来。

吃完饭等四人收拾完,便带着她们来到前院,让车夫胡四将马车赶了出来。

一行五人上车虽略有些拥挤,也还坐得下。拉开两边的帘子沿途看看风景倒也不耽误。

太祖定都金陵前,将整个城市重新规划改建,只保留了前朝的皇宫,明孝陵。现在的京城分内外城,内城以西北面的狮子山为起点,画了一个长方形。南北长约十二公里,东西跨度约为八、公里。

城内建有十二条纵贯南北,东西横跨东西的百米宽大道。南北向四条,东西向八条。十二条路分别对应着二十四座城门,道路也按城门名称命名。

南北的大道从西往东分别为:虎踞大道,玄武大道,朱雀大道,龙蟠大道。对应的自然也就虎踞门,玄武门,朱雀门,龙蟠门。只在名称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上南北来区分二门。

东西向的八条道路也一样,由北到南分别为:仪凤,朝阳,定淮,太平,清凉,钟山,三山,聚宝大道。

这十二条大道将京城切成横五纵九,据说取九五之尊意。

新的皇城在玄武湖西南面,毗邻朱雀大道占地约二百顷。当然宫城只占三分之一,余下是大朝会和平日三省处理政务所在。

其余六部衙门,大多沿太平门大道皇城一侧。而街对面便是朝廷建造的衙门大院,方便高品级官员上下班。方以智去世前也住在那里,现在方承嗣自然没资格在住了。

京城地方衙门则在衙门大院南面,老皇城的东面。

方承嗣的家,离朱雀大道和太平门大道的交汇口不远,位于衙门大院的斜对面,算得上一等一的好地段。车夫胡四驱车出门不久便上了朱雀大道。

百米宽的路面中间供车马通过的大约七十米宽,花坛隔开的两侧,各有约十米左右的内部道路供自行车、黄包车通过,行道树栽种在青石路面旁,行人大多在这里沿街逛着,道路两边人头攒动,店铺林立。

马车沿着朱雀大道向南行去,两边沿街都是统一的三层小楼。酒楼、茶馆自不必多说,书画斋、古玩店也有好些,还有那些专营胭脂水粉、女人亵衣的铺子琳琅满目,方承嗣甚至看到几间专营西夷货品的店铺。

原本在方承嗣潜意识里,这个时代和前世的城市相比,肯定是天上地下不看也罢。如今仔细观察倒也别有一番风情。

汤晴看到三个小丫头指指点点,叽叽喳喳,又碍于少爷在旁刻意收敛着。

便摇着方承嗣的膀子道:“少爷!车里坐着闷得慌,不如下车沿街边走边逛,兴许还能看到什么新奇货。”

方承嗣看到汤晴话刚说完,三双大眼睛都齐刷刷的从窗外挪到了自己身上,痴痴地看着自己,不忍扫兴便答应下来。

让胡四拉着马车在一家茶楼前停了下来,马车进了后院自有人照料。给了胡四一百块大夏币,汤晴又在旁边买了些点心给他充作午饭,让他在茶楼喝茶等着,众人逛完再来寻他一起回去。

坐在马车上看这一排小楼倒未觉着什么,走在这铺面前的青石板路上,三层高的小楼倒多了几分压迫感。

三个小丫头一下了车便将汤晴围住,颇为兴奋地问个不停。倒让方承嗣没处插脚,只能跟在后面。

就听前面的汤晴说道:“这里我替少爷采买东西的时候来过几次,越往南走人越多,据说南面的夫子庙更热闹!”

说完回头对着方承嗣道:“少爷去过那秦淮河吗?好像就在夫子庙那,据说到了晚上好多画舫都在河上飘着,两岸的路灯和店铺外挂的灯笼把河面照得和白天似的。”

方承嗣一囧,穿越十多年秦淮河畔的烟花之地还没感受过,真是情何以堪啊!黑着脸叱道:“那也是女孩子家家该打听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不是方承嗣清高,只是这大夏朝规定,学生读书期间是不许去烟花之地的。放了假又没人邀他同去,自己一个人逛青楼也没个气氛不是,当然他定是要找机会去见识一番。

几个小丫头吵吵闹闹地沿街逛着,尽是去那些胭脂水粉铺子,还光看不买,搞的方承嗣只得硬着头皮跟着。还算是克制,没有往那亵衣铺子里钻,否则前世没谈过对象的方承嗣,倒是有机会体会一下在店门口站岗的感觉。

因早饭吃得迟,到了一点左右才找了个酒楼用了午饭。吃饭时方承嗣就教训了汤晴,并说好下午可不能由着她们性子逛了。

过了三山门大街便带着四人从路对面往回走,汤晴跟方承嗣并排在前面走,三个丫鬟在后面跟着。

年纪最小的钰棋这个时候充当起了好奇宝宝,一会指着路边的窨井盖问这问那,一会又问路边那层水泥镂空的盖板是做什么用的。

方承嗣便给几人介绍了雨污水管道和线路管道的用处。不单单是京城,大夏朝每个市镇都要将这些做好规划。当初立国之时电厂还没造好,太祖却也提前做好了准备,所以这道路自打造好就没有再挖过。虽然未看过图纸,单看这么多年不管多大的雨都没淹过,可见这地下管网也小不了。

回去的路上终于告别了只看不买的尴尬,给四人各选了一个音乐盒,自己淘了个怀表,将原来那个淘汰给了汤晴。汤晴也摆出姐姐的派头,买了几个糖葫芦给几个小丫头解了馋。

快到胡四等着的那家茶楼时,发现有间西夷铺子,带着四人走了进去。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普鲁士人,叫阿尔伯特.马克,大夏话还算流利。他说普鲁士在和奥地利打仗,听出海回去的人说,大夏遍地黄金又安全,就带着家人来打算定居。到了才发现,不是大夏人是不能永久定居,须得每隔半月去地方衙门报备,且无权买房,只能租了这里的铺子,靠着贩卖西夷货品为生。

听说汤晴还会德语,便喊了妻子来招呼汤晴她们几个,自己陪着方承嗣相看。货品倒是没什么特别的,现在大夏的制造业水平远超西夷。给汤晴她们几个买了两瓶香水,又单独给汤晴淘了两件西夷特色服饰,打算哪天让汤晴换上增加些意趣。

临走的时候看到马克从铺子台面下倒了杯自酿的啤酒。这啤酒运送不便价值也不大,所以方承嗣之前倒是没见过。得知后院还有两桶,便买下了其中一桶。给了地址,又付了运费,让其找货栈送去。

来到丢下胡四的茶楼,上了马车只感觉两条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再看看身边四个女人,不论大小都是一脸的意犹未尽。心说:“这女人逛街的天赋看来与时代无关!”

回家路上又买了几个西瓜,立秋之前带大家解解馋。

慢慢悠悠地回到家已近六点,正巧啤酒也送到了。

晚饭时候喝了两杯啤酒,感受着熟悉又陌生的味道,方承嗣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世界。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