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古

《断古》

第四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院内课堂,众孩童坐定,直至再无喧闹声,鹤发老者准备开始讲课。

台下锦衣女孩突然高举着手,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

“先生,先生!您出的题,我知道答案了。”

老者注视道:“讲。”

“蜻蜓七只,蝉六只,蜘蛛五只。”

台下孩童听到答案,有些立刻十指相算,有些拿起毛笔在书本上推算,更有些搞不清状况的低头一起窃语谈论。

“哇,真的是吔。”

“怎么算出来的?”

“安静!”老先生敲了敲木案,维护课堂纪律,接着道:“你怎么算出来的?”

“是隔壁院子的男孩跟我讲的。”她也不藏着掖着,胡乱承认,老师定要让他说出个所以然来,不如照实说,省的在众人面前闹出大红脸。

“隔壁院子?”

老者捋了捋山羊须,一脸疑惑。他还真不知道隔壁院子有什么男孩。

“你去将他找来。”

锦衣女孩允诺一声,欢快的跑出去,几个眨眼功夫就带过来一个浑身补丁的男孩。

男孩见院堂内众多目光朝他投来,顿时紧张的唯唯诺诺,不敢抬头,像一只受惊蜷缩在角落的鸟儿。

“听慕容讲,你把老夫出的题答出来了?”老者饶有兴趣的问道。

见男孩支支吾吾,不敢开口,老者试着缓和语气,轻笑道:“没事,但说无妨,不会找你麻烦。”

十三两手紧紧的攥着袖口,才微微点头承认。

“他还算得很快,半盏茶的功夫都没到就知道答案了。”

锦衣女孩随口补充,引得老者身躯一震。

此道题他一步一步推算出来,花费时间巨量,他不敢相信一个孩童,不费一盏茶的时间就能计算结果。此题问世不久,曾经难倒了许多数派子弟,如今虽攻克,但也还是用粗糙的手法,实打实的用实物摆推,方得解精准答案。

是巧合?还是刚好动手依次类推,撞准了答案。

老者平复内心的惊讶,缓缓问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十三偷看了眼案上的纸笔,默不作声。

老者见男孩目光游离自己身旁木案的纸笔,明了意思,拿起纸笔递给男孩。

十三伸手欲接,看到自己指缝满是泥土,于是又缩了回去。

老者不知男孩缩手是何意思,是怕还是不敢?

此时锦衣女孩双目微缩,察觉男孩窘境,便道:“先生,我见他在院子里用石子作笔,地面为纸,写了一堆看不懂的字符,您学识渊博,一定能看懂。”

“带我过去看看。”老先生语气急促道。

锦衣女孩愣住了,有些不解。

话罢,女孩便领着着男孩与老先生来到所指小院,老者观察地面的字符,一个xyz的符号频繁出现,老者眉头一锁,自己也不懂其意。

估计没了课堂上众多目光注视,十三觉得轻松许多,胆子大了几分。

十三捡起方才扔掉的石子,来到自己刚才比划的地面,那些符号是母亲教授于他的,外人看不懂,所以他用脚底抹平地面字迹,重新开始笔划。

“设蜘蛛蜻蜓蝉为甲乙丙只,已知三种之和为一八,即甲乙丙之和为一八,又已知全足为一一八,即八倍之甲、六倍之乙、六倍之丙总和为一一八,已知翅膀总数为二十,即双倍乙、单倍丙之和为二十……”

十三边写老者边念,待十三书写完毕,老者静立在旁久久未动,心神沉浸其中,整个人像一方石雕。

“没想到你还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写字?”锦衣女孩惊讶的发出声,先前男孩书写的字迹没有任何文字,她以为男孩用的自创的符号代替文字,如今不禁双手捧鼻惊问。

男孩衣着褴褛,全身打满补丁,明显是穷苦人家。当今乱世战国,教育匮乏,一般平民识字实属少见,更何况比一般平民还要穷苦的人家,如何不稀奇。

“我娘教的。”十三轻声喏喏道。

十三退至一旁,给小女孩做了个嘘声的手势,提醒她不要打扰先生思绪。

女孩点点头,就这样两个孩童陪着老者在院内发呆,闹市的吆喝声断断续续传来,但此时的场面却非常安静。

直至一刻钟后,老者缓过神来,“真没想到有如此算法,如今真是大开眼界。”老者开怀一笑,转向男孩问道:“娃娃你叫什么名字,这个方法谁教你的?”

“我娘教的,她说这叫代数。”

“冯氏?”

十三摇摇头,将自己与冯姨的遭遇尽数告知老先生。

老先生面露惋惜叹息道:“唉——可惜了。”

老先生好奇十三的娘亲究竟是何样一位的奇女子,想他计明微穷尽一生,钻研算术四十载,今天得见算术的另一方天地。像是闭塞不通世俗的野人闯进了繁华盛世的庙堂。

“对了,除了这些你娘亲还教过你什么。”老先生转而又激动的问道。

十三自己也不清楚母亲教授的哪些东西是眼前老先生感兴趣的,不过能察觉老先生似乎对算术一类颇感兴趣。于是他歪头挠了挠后脑勺,含蓄说道:“听我娘说就算当今文明将圆周率后几位数字也不过精确到六位,三又十之一、百之四、千之一、万之五、十万之九、百万之二、千万之六、亿之……”

“哟,这是怎么了。”正当十三数到第十一位,一道声音传来,打断十三言语。

原来是盥洗衣物的冯氏赶巧回来,冯氏见到院内人物,两眼一瞪,赶忙放下手里杂物,牵着十三小手向老者躬身赔礼,“老先生,孩子不懂事,您见怪勿怪,见怪勿怪。”

冯氏以为十三惹事,不明真相的赶紧赔罪。

老先生笑着伸手拦住两人继续赔礼,道:“哈哈,无事无事,冯氏你可真是捡了个好娃娃。”

冯氏愕然,不明其意。

“罢了罢了,冯氏,明日你便带着这娃娃来我温学堂,这孩子我收了,还有,给这娃娃换身好衣,衣着寒酸,我可就不收了。”

冯氏为难道:“里面都是贵人,我家十三卑微,哪能有资格和贵人们并坐啊。”

“开设学堂的是老夫,授课的也是老夫,有何不可?”

老先生说着不忘从袖兜里掏出几枚刀币交给冯氏,话说到这份上,冯氏哪里还不晓得什么意思。

冯氏双手接过,收下先生好意,鞠躬不迭道,“谢谢先生,谢谢先生。”

“十三,还不谢谢先生。”冯氏轻拍了十三后背一掌。

“谢谢先生。”十三小脸微红,看向老先生,害羞道。

“好吧,你先忙着,我先回去了。”说完老先生便满脸欣慰的离开,锦衣女孩笑着朝十三挤了个鬼脸跟了上去。

“十三,究竟发生什么了,你快跟冯姨讲,刚才吓死我了。”见老先生走远,冯氏躬身双手搭在十三双肩,扭正他的小身板,问道。

十三原封不动的将事情始末告诉妇人,引得妇人眉毛上抬,道,“哟,我家小十三还有这本事呢。”

“我娘教的。”十三翘着脑袋看着冯姨,轻声强调。

提到十三娘亲,冯氏面容伤感。感觉一股酸楚涌上心扉,那名冻僵去世的女人,临死前呈现哺乳的姿势,让她同样作为母亲的自己记忆犹深,念念不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冯氏抚摸十三的小脑袋道,“等回去冯姨给你弄身新衣裳,十三有新衣服穿咯。”

十三重重的点点头,久违笑容的小脸上难得有丝喜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七年时间悄然而逝,七年光阴,凡人能有几次。

但对九川大陆各国而言尤为漫长,大陆每年甚至每日的格局都在翻新变化,有的惊天动地,有的如叶沾水,影响甚微。

玄历1188年,远在姜国天之遥的距离外,燕国破薛国国都,薛王不堪其辱,自缢于宫梁,薛国宣告灭亡。

而史书上只会添上一笔,玄历1188年,入秋,燕攻薛,围薛都数月,入春,薛都破,薛王自缢于梁,薛国灭。

同年春,姜王启用汤成为相,汤成游说吴国,瓦解泯、吴两国攻姜之师。

1189年夏,皆是女子的汝国,拥立吕凤为相,实行变法三年,国富兵强灭东南小国徐,徐国灭。

同年1189年周王采纳上大夫卫捷谏言,国内废除人殉。

……

而玄历1195年,十三不过十七岁。

十三本家姓宗,被计明微老先生收为学生后,老先生觉得十三其名简陋单调,某些场合不适提用,便给起了新名——宗恒,意为在算术学派之中驰骋纵横。

自十三当日被计明微老先生收为学生当日,十三心情激动,最激动的当属计明微老先生,老先生当晚辗转反侧,彻夜未眠,屋内油灯烧枯熄灭皆未察觉。直至天微亮,鸡鸣渐起,便出府来到冯氏十三所居乡下。这让村里乡民无不感到惊讶,青城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似乎算是几乎没有来过环境脏兮,简陋的民居。老先生敲门惊动冯氏二人,开门的冯氏见到老先生站在自己门口那一刹,冯氏受宠若惊,全身兢兢危危发抖,手足无措,甚至连茶水都没来得及备上一杯。只听老先生一句:我是来接孩子上学的。就在脑袋嗡嗡,神情木讷的冯氏面前将十三接走。

村里百姓见到这一幕,无不惊讶。村民文化低,对读书有学识的文人有种骨子里的敬仰,村里有孩子被这位身份高贵的老先生亲自接送,哪里不清楚其中含义。

自此在乡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妇人冯氏,在这穷乡僻壤有了一种“母凭子贵”的环境,村内乡民照顾有加,生活氛围非常和睦。

至此之后七年,十三生性乖巧,聪慧,深得老先生喜爱,除却日常教育文学典籍知识及生活常识。更多的时间让十三和他讨论算术上的见解。年幼的十三经常提出一些奇特的专业术语:代数、几何图形面积、方程、函数等。时常语出惊人,直教计明微老先生活了数十载,重新发现了一片算术新天地。

计明微老先生多次试问所学来历,十三一切的回答统一都是:“我娘教的!”

计明微只好作罢,不再询问,毕竟十三娘亲早已不在人世。

长此以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人师徒的关系加深,甚至有些微妙的转变,更像是一个年幼孩童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老者的老师,十三对此浑然不觉。

因为战争导致人口需求问题,大陆男女成年年纪规定,十六岁加冠成年。所以十三在他十六岁成年之际,计明微深感年迈,无力担任任何职位,于是决定将自己衣钵交给这个精通算术的学生手里,希望他能在他原先就职的地方顶替他的位置。

收留十三第三年,计明微便关闭了温学堂,苦心钻研他所发现的算术天地。

十三内敛温柔的性格,又作为平民子女,身份卑微,备受那些军官子嗣们冷眼偏见,七年下来,十三能相处和谐的玩伴仅仅只有两名,不过幸运的是碍于计明微老先生的偏爱和呵护,军官子嗣们不敢欺辱十三,几年下来,十三生活过得比较平坦,也仅仅结识了两位玩伴,一位是慕容将军的女儿慕容贞;另一位是在军官子嗣中,父亲职位比较低下的百夫长之子樊良。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