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燎原

《大宋燎原》

第165章倒霉的李成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郢州既下,以襄阳、随州、郢州三点为支撑,开始分兵收复周边城镇。

在收降纳俘之后,徐宁的兵马扩充至三万余人。

半个月后,徐宁率三万大军北上,准备再次与伪齐军决战。

伪齐高层过来的消息,金人主力入陕,没有多余兵力投入荆楚战场,但为了照顾刘豫的脸面,仍以刘合孛董统率一万汉人签军再度赶至邓州城外与李成会合。

刘豫在指望不上金人之后,再次四处征发青壮,悉数发往李成大营。

宋廷在得到徐宁捷报与下一步计划之后,诏令张浚派韩世忠、刘锜、杨沂中三人派兵出击,策应徐宁继续北进,然而韩世忠、刘锜直接以对面金人与伪齐实力太过强大为由拒绝派兵主动进攻。

赵嬛嬛得知后,越过张浚,连下三封措辞严厉的诏书给韩世忠与刘锜,催促进军,并诏令杨沂中率军自扬州北上,顶在了韩刘两军的后背上。

面对此种情势,韩世忠与刘锜不得不整军出击。

在获悉徐宁整军北上的消息后,李成率大军南进,号称三十大军,进至汉江支流襄江北岸的新野,连营数十里,准备再次攻打襄阳。

徐宁从襄樊守军中抽调了一万将士,合兵四万,在凌波营贾虎的水军配合下,渡过襄江,准备与敌决战。

七月十四日,徐宁聚将升帐,布署任务。

牛皋与岳云各率一万兵马由光化军、横林路出发,从左右两面向敌营靠拢,形成分进合击的钳形攻势。

徐宁亲率一万五千步卒从正面突进,而将所有骑兵约四千人布置在自己的身后,以作奇兵。

七月十五日,天气晴好,甚至是带着炎热。

决战就此展开,宋军旌旗四起,三路大军如汹涌的波涛向李成的营寨反复的冲锋,凶悍之气很快压倒了多由新卒组成的伪齐军,缺乏作战经验,没有经过生死血战的伪齐军初始还能抵挡几波,但听着呼啸而至的箭簇如扎破布般穿透身边人的身体,看着同袍们各式各样的死状,早已心惊胆寒,当韩五的骑兵突然从中军两翼杀出,突入一座营寨后,伪齐军再也支撑不住,开始溃败,哭爹喊娘声中,撒开双脚,弃寨而逃。

一寨溃,便一发不可收拾,诸寨接连溃散,更有宋军未至先弃寨而逃者。

李成内心的苦楚只怕无人能够体会,刘豫两次将齐军主力交予自己手中,然而好不容易攒下的这些家当,却在自己手中败得如此干脆干净。

痛心、愧疚、无地自容,李成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生死关头,逃命要紧。

李成与刘合留下高仲守邓州,一路逃回开封。

本以为会经历一番苦战的宋军士气更为高涨,一路追杀,将伪齐军打得落花流水,横尸二十余里,生擒了杨德胜等大小将领二百余人,俘获士卒两万余人、辎重无数。

宋军打扫完战场后,没有停歇,立即乘胜向邓州发起了进攻。

前面介绍过邓州的重要性,邓州位于商山古道和南襄隘道的交叉点上,其中的商山古道是从西面长安通往南阳的交通线;南襄隘道则是南阳与襄阳、樊城之间的交通枢纽。

邓州为大宋所得,则可成为“襄汉之藩篱,荆楚之咽喉”,而为伪齐所据,则可当作“中原之南门,关中之门户”。

李成与刘合心有余悸,不敢在邓州停留,而是让自己最倚重的大将之一高仲留守。

然而,对于留守邓州的高仲与一万伪齐军来说,他们知道自己被抛弃了,士气可想而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