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卷尘沙起

《峰卷尘沙起》

第第二十九章继任二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宁砺看大家暂时不发言,还是保持先前的镇静,又开口说道:“我和诸位军中同袍仔细研判了所得情报,垚军不管用什么方法进攻岭州,总绕不开我国的三万边军和十万援军。除非他能让驻扎在府州的十万援军不得来援,或者说垚军能在最短的时间攻破岭州边军,接着攻破岭州,再攻破中遂城,在胤都反应过来之前堵住这来援的十万大军。但是从军事角度考虑,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从军事上垚国不能寸进,那么他们就只能从政治上下功夫”。

说道这里,宁砺略略停顿,转头看向在座诸位的反应。宁氏一族虽然偏居胤国边陲一隅,但向来重视朝中形势,听到这里,众人脸色开始难看起来。

二叔宁故试探地问了一声:“可是在等老国王……”?剩下的话,他没有勇气说下去。

众人看向二叔,眼中已然明白,这垚国所等待的政治因素是什么了。

宁砺点了点头,说道:“我的分析也是如此,老王病重,朝中党争剧烈,太子并未完全掌握朝中诸多力量,在军中更是没有什么实力。反观二皇子生母,嘉贵妃父亲为军中宿将,军中多少门人现为上官。一旦老王离去,垚军趁势而来,朝中那帮人忙着争权夺利,哪还有闲心管岭州的事。况且周边曙国等邻邦,有没有想要趁乱分一杯羹的,也是未知之数”。

众人听宁砺这一分析,立马明白了现下形势的恶劣,坐得近的长辈们开始低声议论起来。

三叔宁郡着急地说道:“族长可有什么定计,既然现在情形已然如此恶劣了,还请族长早做安排,我等奉命就是”。

待众人议论完毕,宁砺接着三叔的话,说道:“为今之计只有壮大自身以图自保一途,舍此绝无其他可行之法。我的意思,这场注定要来的浩劫,未有可知不是我宁氏一族崛起的契机所在。”

众人一听,都是面面相觑。眼前恶劣的形势大家倒是看得分明,却怎么也没有看到契机现在何处。不过见宁砺说得如是轻松,众人都忙问其故。

宁砺淡淡地说道;“既然诸位已经知道,再过几个月、一年或是两年的时间,当垚军攻灭岭州边军,兵进岭南城下之时,就是我们宁氏一族族灭身死之日。那我们为何不趁此危机破釜沉舟,倾其所有赌上这可能改变我们边陲小族命运的一局”。

族长的话虽然说得轻飘飘的,但怎么都感觉得出来他由内而外的强大自信。

看大家眼神如此的坚定,宁砺也不再遮掩,向后一挥手。侍立一旁的书童将宁砺身后三块遮住的巨大课板逐一揭开,而后拿出一根长条形的木棍恭敬的站在一旁。

宁砺站起身来,走到课板前,伸手接过卿之递过来的长棍。

宁砺一起身,宁顶等人“哗”的一声站起,还是行伍的作风。

宁砺指着课板,语气沉稳地说道:“想要抵御侵略或再乘势崛起,我理了三个方面的战略,大家请看”。说着用木棍指向第一块课板。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制以聚力”。

“要改制必是弊大于利的局面才会行的事,现在的弊是什么?目前我族是以我为首的大房掌握族内最大的生意,各位长辈同时也都有自己的生意和负责的区域。有大事时大家团结在一起听从族长的号令,平时相当于各自为政的谈生意。大家只看到了在有事时团结对外和对族长命令的服从一面,却并没有看到平时各自为政对财富增长带来的影响。举个例子,二叔和三叔家里都是出售生猪的大户,并常年销往外地。可是由于是分开销售,在运送货物时要用两批人分开运送,这就白白浪费了一批人力增加了成本。如果两家生猪同时出现在某地,必会影响当地的价格走势从而谋得更多利益,单独销售却做不到。所以要改制,就此点来说改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更多的利益。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家仔细想一想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宁砺给了大家一个深入思考的时间,自己也在准备接下来的演讲。看到大家陷入沉思并时不时的点头、摇头、点头,宁砺知道,在这个时候大家接受了他的观点。

等待大家消化了自己的观点,宁砺指着第一块白板,说道:“改制,简言之就是改变以前已块为主的经营模式,为条块结合的经营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我族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聚合能力等等”。

第一步,成立相应机构……

第二步,明确划分职责……

第三步,明确议事规则……

……

宁砺边说,边指向课板上对应的区域。

大家看着课板上,画着上面稀疏下面密集的方格式图案。图案内部写着一些陌生的词汇,而在白板的两边注视着各个方块代表的意义。

议事一事我的初步想法就是如此,各位长辈、兄弟请发表意见。“

“这、这、这……”,二叔宁故,看着改制的内容完全颠覆旧制,一时间难以适应。

“族长,乍一看是你在削弱各支的力量壮大大房的实力,但仔细一看改制后的部署设置,很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我虽然没有完全明白你话里的意思,但是很明白这样可以很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同意改制”。大姑宁豫说到。

“族长,改制后我族几位姑姑、叔叔可还在要害部门任职”。三叔宁郡略显焦急地问道。

宁砺没有答话而是示意其他人发言。

“改制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先把大家的心统一起来”。二姑宁章说到。

“我等听凭族长安排”。其他众人说到。

宁砺嗯了一声,继续说道:“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强军以图存’”。

“拥军之事向来是朝廷的大忌讳,举个例子,如今国君亲弟中南王表面上看是一方诸侯、逍遥自在,实际上豹子军一直在旁监视,如有任何异动可以直接将其拿下。所以我们想要有自己的军队必须是秘密行事,在这一点上大家要严格保密。

至于如何成军,大家请看,说着,宁砺指向第二块课板。

第一是,……

第二是,……

第三是,……

宁砺简明扼要的阐述了自己的成军观点:“成军一事我的初步想法就是如此,各位长辈、兄弟请发表意见”。

“议事之改制改得再大也是自己的事,但成军一事稍有泄露就是灭族的大罪,这一步是不是太险了”。大姑宁豫道。

“我有两点疑问,其一,如果岭州军打不过垚军我族成军能否抵挡得住垚军的攻击。其二,万幸我族之军战胜垚军,朝廷又会如何待我族。一族拥军必是带来杀身之祸的根源。”二叔宁故道。

“我等也有此顾忌”。总管时维、执事沈岳先后说道。

“好,大家问得很有水平,说明是认真思考了此事。第一,成军、练军之事在前期可以族内选拔人才为由,召集训练不会惹人疑窦;第二,如何隐蔽我已思虑妥当,回头在详说;第三,至于岭州军打不打得过垚军,我认为如垚军准备经年且占据战场主动,又全力来攻,邻州军是肯定打不过的。垚军不会在正常情况下,向我国发动大规模战争,但在国君逝世、政局不稳的特殊时刻,必是垚军发动攻击的时刻;第四,如果国内动荡不安,朝廷对我们的态度必是拉拢而不是打压。大家可明白。”宁砺向大家解释道。

“这一切均是假设,如不发生,我宁氏一族岂不是落下叛国重罪。”二叔宁故继续道。

“以我在外游历的经验和从军期间所获消息等方面判断,目前天下大势已经到了即将改变的临界点,随时可能爆发全面大战。而垚军已经制定了大规模入侵邻州的计划,等待时机成熟就会立马着手实施,而具体时间和选择的方式我们一无所知。现在风平浪静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翻天覆地的巨变,宁氏一族要在乱世求存必须不断壮大自己。”宁砺斩钉截铁地说道。

“各位的意见很好,成军之事确需慎重,这一点我会加倍注意。今天,大家务必统一思想,一旦决定就不讲任何理由,全力实施”。宁砺郑重说道。

“我等拥护族长决定。”众人一齐道。

“好,我们要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布局以自强’”。宁砺说着指向第三块课板。

老宅是依山而建,地势险要、又有粮有水,只需加强防御工事便可固守。

原驰在晴日之旁,前日发生山洪……

胤都是国之腹心……

阳州的技工文明天下……

曙国急需大量的粮食……

宁砺布局既有战略性质又有生意脉门,既有本国本土又有邻国、小族,滔滔不绝一口气连说带解释,说了接近两个时辰。

宁砺接过卿之递过来一杯茶水,猛的一口灌入嘴中,向大家说道:“诸位,如何”。

座上众人,一时惊大了嘴巴。谁也没有想到,年纪轻轻的族长居然布局如此深远。

还是大姑宁豫最先反应过来,张口结舌地说道:“这是好大一篇文章,可惜我们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过”。

宁砺手一摆,说道:“各位长辈、兄弟,觉得可行否”?

“谨遵族长之命”。众人大声的答道。

“好,既然大家有志一同,那么从现在开始倒计时,按计划实施”。宁砺命令道。

“诺”。众人躬身领命。

“县令大人到”。远处,门童的声音传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