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成为中兴名臣

《大唐:成为中兴名臣》

第39章筹粮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常源,马燧还有颜从迁三人坐在城楼上,他们面前是非常简单的饭食。

他们看完了今日所有的较量,包括现在正在城楼下发生的这一场。

李怀光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但常源眼中的光芒却是更盛了几分:“先凌之以威,再施之以恩,这小子不光是临战之时有所急智,在御人之术上竟也有如此手段,若有朝一日成卿相,不是大贤,便是巨奸啊。洵美,你此次去平原,可寻得此子家世?”

“平原赵氏,曲阳赵氏,南阳赵氏,长平赵氏和汲郡赵氏都没有赵三省此人,涿郡赵氏现在在叛军手中,不可详查,天水,扶风两地距离远且支系众多,一时还没有音信。”

常源点点头,夹了一筷子菜:“即便是世家子弟,必然也是不受宠的旁支。否则不至于四处辗转,做了二十几年官还在县令的位置上。竟然能教出君声这样的子弟,三省公也当是个身负奇才之人。可惜啊,被埋没至此。”

马燧脸沉下去:“还不是因为朝中有小人!否则先生您……”

常源竖起筷子:“慎言!”

马燧沉默了片刻,悻悻然将话题引向别处:“四姑娘,你准备何时启程回平原……四姑娘?四姑娘!”

颜从迁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城楼下的宴会上,虽然是一群粗鄙不堪的军汉,却比那些彬彬有礼的世家公子叫人看起来顺眼,马燧叫了三四次,她才猛地回过神来。

“啊,洵美兄,你说什么?”

“我说你什么时候启程去平原,应方公的信不都给你了吗?毕竟是家世清白的女子,舞刀弄枪也就罢了,军中净是些血气未消的男子,如何能日日为伍?应方公责令我必须将你带回,而且你父亲也在平原……”

说前面半截时,颜从迁还有些惭愧,微微垂着脑袋,听到最后一句,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却猛地冷了下去:“我父亲已经在常山战死了!”

马燧一愣:“没有啊,我此次去平原还见过他。”

颜从迁语气更加低沉,还带着几分嘲讽:“马家三兄,你可别败坏我颜家的名声。常山城破,我阿翁和三叔都战死了,父亲自然也是战死了……没有战死的那人,必然不是我父亲。”

马燧张着嘴巴,筷子上的野菜叶掉回盘子里。他这是流年不利还是咋的,怎么跟谁说话人家都不爱听呢?

赵铎挨桌喝了一圈,借口入厕上了城楼,正听到三人说话。

他不禁有种茅塞顿开之感,他就说像颜从迁这样刚烈的女孩儿,怎么没有像她祖父那样与常山共存亡,看来这其中还有别的隐情。

不过这不是他该去探究的。

那些为燕平流过血的姑娘,他会妥善安排,若是愿意留在燕平,必然能给她们找到活儿做,若她们还执意要跟着颜从迁去塞外学骑射,那他也不拦着。

但现在看来颜从迁倒是没有非要北上的意思,其他那些姑娘也是报仇之心更重,如果在燕平就能厮杀叛军,她们可能也未必非要出赛。

至于她们之前的身世命运,作为一个有分寸的男人,赵铎才不会跟个八卦婆一样去追根究底呢。

城楼里沉默了一阵,再次响起了说话的声音。

开口的是常源,说的却是些四六不着的风月感概,等三人点评了一遍各地的月亮,赵铎才在外面跺了几步,假装刚到,绕到了三人面前。

三人的话音戛然而止。

常源抬起头,脸上浮起笑意,他伸手替赵铎斟了一杯水:“恭喜赵县令收服朔方清夷二军,此次策应郭公的首功之人想来是非你莫属了。”

“若是没办好,这首恶之人也得是我,没什么好祝贺的。只希望大家能团结一心,早些把这个叛乱平定了,也好过几天安生日子。”赵铎一屁股坐在坐榻上,端起杯子咕嘟嘟咽下去:“说说筹粮之事吧。”

常源那句客套话也只是顺口说的,听见赵铎切入正题,马上便正色起来:“燕平周边有妫川,密云,渔阳,北平,柳城五郡,郡下有县。郡有郡望,县有乡老。天宝四年后突厥汗国为回纥所灭,北地已承平十年。叛军只是向普通农家招募丁壮,强收租税,对于郡望乡老一直持怀柔态度,这你可知晓?”

赵铎点点头:“听钱家伯父说过。”

“想从郡望乡老手中取钱粮,只需要做到两点便可。”常源竖起手指,“求财而不征丁,有证却无所凭。”

赵铎倒水的手停在半空中,“求财不征丁”这句他明白,只要粮食和钱,别动人家的人,但“有证无凭”这是啥意思?

常源没有卖关子,马上就解释了:“郡望乡老都不缺钱粮,他们犹重家族传承,不到万不得一,不可能坚定的选择某一方,大家族犹可舍弃部分子弟,处处落笔,而小家族便只能龟缩家中,明哲保身。所以可以求钱粮,却不能接受他们的子弟。”

赵铎很以为然,他在钱家身上已经领教过这种心态了,要不是阿史那休谟帮忙,他接受钱文远时,就是在跟钱家结仇。

“而有证无凭则是指,你得给他们些东西。让他们能够在朝廷获胜后证明自己曾经资军;却又不能让这件东西在叛军盘查时成为把柄。但凡能长久生存的家族,一定都是擅长大小皆买的,左手给叛军筹钱,右手亦可替我们筹粮。”

“什么东西能这么好使?”

赵铎眉头一下子拧死了,水倒的漫出来了都不知道,颜从迁连忙将水壶接了过去,又将他碗里的水到出一半,重新塞回他手里。

赵铎下意识地抬手喝了一口,还在想什么东西能做到“有证而无凭”,常源又从袖筒里取出了一个信筒。

“郡望乡老只是零散的,也是表面上的。你可听说过左骁卫将军,平卢游奕使刘客奴?”

赵铎脑子转了一圈,发现自己对唐史也算挺了解,但就像没听过常源此人一样,刘客奴这名字也毫无印象。

他摇了摇头:“没听说过。”

“此人出身怀州,曾随平卢军戍守蓟门,燕平一带,当时地平卢节度使乃平阳郡公第五子,名曰楚玉。薛家楚玉公见客奴英勇,便令他与室韦首领普恪交战,客奴单骑将普恪斩于马下,受封左骁卫将军,任平卢游奕使。”

常源不紧不慢地说道,并很自然地从马燧手上接过地图,推开杯盘,在桌面上摊开。

“柳城郡是安禄山地老巢,且距离燕平甚远,其人心向背不容掌控。密云,妫川二郡,且间杂归顺,鲜,燕等州,胡汉混杂,不便从事。而渔阳和北平二郡,濒临东海,能与平原呼应。应方公已筹集粮草十万石,只要拿下其中一郡,便可通过海运将粮草运至燕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