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成为中兴名臣

《大唐:成为中兴名臣》

第31章论赏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从蓟门关一路打出来,赵铎手下也有不少的损耗,之前他没有威望也没足够的了解来重新整顿这些人,只能简单按照平卢、卢龙。燕平三军军号分开,由他们各自原本的将校管理。

现在进了榆关,首先便要论功行赏。

士卒们公认功劳最大的几人中,阳惠元和刑君牙本就与他同阶,自然是无官可赏。

卢易和燕轨本来都是校尉,但因为犯了错,被调任亲兵。如今卢易出去办事,赵铎也不想单独奖赏燕轨,便暂且没提他俩的事。

另外一人是刘正臣的亲兵队正刘武,此人武功高强,无论是冲锋还是保护都是一把好手,但因为愧疚没能在范阳城下保住刘正臣,而坚决不愿带兵。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主将战死,亲兵本该问斩,之所以不死是为了完成主将的遗愿,保护好少将军,若赵铎不需要他,他将立刻追随刘正臣而去。

话都说到这儿了,赵铎确实不敢把他怎么的,况且他身边确实也需要一个武功高强,忠心耿耿的护卫。

颜从迁在平卢,卢龙士卒面前一直以少年郎君的形象示人。刘正臣身边的幕僚团要么留在了卢龙,要么在范阳城下尽数战死,军中就没几个能做文事的,赵铎自己和颜从迁两人,便把长史,录事,兵曹的活儿全干了。

赵铎是军中主将自然不提,颜从迁虽然看起来文弱年幼,却也是出身大家的子弟,又在颜杲卿手下经过事,一开始在蓟门关中还有些忙乱吃亏,在进了密云之后却开始寻到门路,开始将军中杂事管得井井有条,在士卒中的人望也开始上升得与诸位都尉不相上下。

赵铎在侯希逸面前过了明路,坐实了她在燕平军中将兵长史的位置。

侯希逸没见过颜从迁,却也稍稍听过些传闻,知道这位颜家郎君其实乃是女儿之身。他不是什么老顽固,这也不是他家的姑娘,自然没有当场揭穿之理,他只是觉得可惜,若此子身为男儿,将来赵铎要是真的能成为平卢节度使,那节度使下行军司马一职定然是她的。但若是个女子,也就只能在这种官阶低微之处蒙混一番了。

这些功高者不争,底下的士卒的安排便要容易得多。

赵铎以自己读书人出身,半年前还不通兵事为由,很虚心的请教了侯希逸。侯希逸倒也没摆谱,只是觉得他现在这状态很是微妙。

按照军中规矩,刘正臣出征之时便当以平卢行军大总管为名,他麾下都尉阳惠元,刑君牙,赵铎都有独领一军的资格。如今刘正臣战殁,将军事托付赵铎,便是要让他来做这个行军大总管。

可他的两位副将也是都尉,与他同品,且平卢尚有许多品秩远高于他的军将,若他现在以行军大总管的方式来任官,侯希逸觉得他羽翼尚丰便会得罪许多人。他建议赵铎就把手上这两千人当作一个大的折冲府,宁可低阶校官多些,也不要往都尉之上的官职使劲。

若将来他手中士卒多到赏无可赏时,朝廷还没有新的任命,再做其他打算也不迟。

当然,最后那个想法侯希逸只在心中过了一圈,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如今天下大乱,有心思是一回事,表现出来却又是另一回事。

赵铎接受了侯希逸的建议。

出蓟门关时,他手上有两千三百人。六个卢龙步卒营,四个平卢步卒营,还有一个燕平斥候营和近一百号散兵。进入榆关守捉城后,能战之人还剩两千多点小零头。

燕平斥候营校尉冯元高,改任辎重营营主,领原本的两百人和五百匹驮马,负责前方步卒全部辎重。

燕平斥候营队正石榴,升任斥候营营主,暂领斥候二十五人和骏马五十匹。

平卢军和卢龙军的十位校尉都还健在,便从中拔擢两人任平卢骑兵营营主和卢龙骑兵营营主,各领二百五十人、马、骑槊和骑弓。剩余的步卒仍由八位校尉率领,只将称呼改称营主,其余旅率、队头、火长、伍长皆照旧。

步卒营和辎重营的都尉为阳惠元,骑卒营和斥候营的都尉由赵铎亲自担任。

看起来改变似乎并不太大,但对于那些就在军中的军汉来说,称呼的变化便意味着状态的变化。营主是在战时才会用到的称谓,多半是由折冲府郎将以上的军将来担任,每营便是一府,可有千余人。

虽然圣人没下制书,但赵都尉心中却是明镜一般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劳。现在随便叫叫,但若他真的成了平卢的节度使或是行军大总管,他们自然能够变成真正的营主,到时候带的便不会再是手下这一两百人,而是一两千人。

他们手下的士卒也很高兴,自家校尉若是成了营主,他们这些卒子难道不会水涨船高?

任命一下去,士卒们的精神头顿时又高了几分,出蓟门关时还只是畏惧这个年轻人,后来开始佩服他,到现在他们看向赵铎的眼神除了拥护还有亲切和渴望,毕竟从此刻起他们的前途便和赵都尉绑在了一起,密不可分。

侯希逸都不得不感叹,赵铎这事儿办得足够贼。

明面上他只是改了个称呼,就算是将来朝廷追问起来,他也有很多理由能够糊弄过去,但在士卒们看来这个细微的变动却暗示着无限的可能性,哪怕距离这个可能性还有些距离,也足以让他们在近一段的战斗中死心塌地的为赵铎效力。

至于赵铎将来会不会将这个暗示变成真的,侯希逸倒是没去猜测,他有的是自知之明,人这东西,本性难测,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都会是自己给自己下的绊子。将来他要怎么做,那还得靠眼睛去看,靠耳朵去听。

整顿和休整花了一天的时间,进入榆关守捉城的第二个清晨,阳惠元带着八个步卒营先行出发,前往三十里外的临榆县城。

他们现在不像之前那般除了随身的干饼便身无长物,辎重营的五百匹驽马背上驮满了各类辎重,原本在范阳城下丢了的战鼓也补充了两面,还有门旗,军械,粮草,药材等各种东西。

瓶瓶罐罐一大堆,很多都是冯元高之前从未见过的东西。他丝毫没有觉得赵铎让他管辎重是小看了他,装卸的时候笑得跟地主家的傻儿子一样,还直呼“发了大财”。

送走阳惠元他们,赵铎又把石榴叫了过来。

“阳都尉他们今日到临榆县还要补给一番,明日便能到临榆县城以西的截山岭扎营,距离卢龙只有五十里路程。你吃过午饭便出发,去给卢龙城中的阿笃孤送个信,就说我邀他七日之后在截山岭外的平原上野战,若战败,便主动退出榆关,撤回柳城;若战胜,亦放他们出关,只是需要留下在卢龙劫掠的财物。”

侯希逸本来坐在一旁喝水,闻言再次皱起了眉头:“君声,奚族士卒擅于野战胜过守城,你为何却要弃其弱,而攻其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