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成为中兴名臣

《大唐:成为中兴名臣》

第36章留睢阳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斥候回报,尹子奇已经退出五十里,现在驻扎宁陵城东南,宁陵城中已无守军,想要留下定是留不住了。巡今在此,要再替睢阳数万百姓谢赵大使援救之恩,大恩难言,竟不知该从何说起!”

“远亦是如此!圣主英明,拔擢这等少年英雄于微末,乃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远虽为睢阳太守、宋州防御使,却不通刀兵之事,若不是有巡公相助,这睢阳城早就破了!如今赵大使前来,这宋州军事便由两位商量着办,远无异议!”

赵铎无奈极了,整整半个时辰,他们几个就在这儿客套过去,客套过来。张巡的意思是让他做主将,许远的意思是宋州军事就由他和张巡商量着办。但赵铎哪儿敢啊!他是平卢节度使,一没得到征召,二没上报朝廷,一来河南就砍了个都知兵马使,放跑五千多平卢卢龙的叛军,然后还接受了宋州的兵权。

换位思考一下,要是他自己是皇帝,心里怕也要犯嘀咕。

张巡见他拒绝到已经不说话了,忽然叹了口气:“君声,你的顾虑某是知道的。但现在的天下,容不得我们想那么多啊!若某担心上面怪罪,现在还是区区真源县令,又如何至于坐在此处?大丈夫不怕别人猜忌,只求问心无愧!你所行之事件件皆是忠君爱国,即便是将来清算,圣人也定会谅解。”

“……”

圣人会不会谅解赵铎不清楚,但他知道张巡说这话肯定特真诚,他就是那种为了家国天下,踩着刀子也要往前走的人。

“君声,你若是实在不愿留下,我也能理解。毕竟你才十几岁便做成了一地节度使,前程远大,封王拜相指日可待,睢阳能得救已经是承了四姑娘的面子了。远和巡公其实不该再说更多。只是睢阳之围虽解,缺粮之事却未解,若不能再夺些燕军的军粮,今冬怕是……”许远垂头掩面,恨不得再挤几滴眼泪下来。

赵铎简直是无语到了极点,这俩一个以进为进,一个以退为进,完全就是不把他架上车就不肯善罢甘休的架势。

不过许远说的问题确实是个实际问题。

围城是睢阳缺粮的直接原因,却不是根本原因。自从安禄山起兵南下,河南河北便成为主要战场,壮男丁男都被抓去当兵,老人妇人也被抓进军中充作辅兵,剩下的老妇幼童连自我保全都做不到,更不要说是种地了。

即便尹子奇中途有几个月不在城下,张巡他们也没能获得粮食补充,就在于整个宋州都已经没有粮食了。

他现在确实可以功成身退,把临淮兵和滑州兵都还给贺兰进明,自己顺着运河下扬州,去跟平卢诸军汇合,说不定还能顺便跟李白老哥混成友好,让他也给自己写首《赠赵铎》留下。

但……

好吧,他过不了这个坎,救人就得救到底,送佛就得送到西。

“巡公,远公不要说了,我留下——但这主将,定然是不会做的,请两位也替我考虑考虑。我手中的临淮军是从贺兰大夫手里借来的,如今睢阳之围已解,按道理应当让他们回临淮去,请两位莫要阻拦。滑州军倒是已经没有主将了,巡公乃河南节度副使,若是能让他们听命于您,那自然是最好不过。至于归降的平卢军……我想遣散他们!”

“遣散?”许远很不解。

赵铎点点头:“没错!首先,他们离乡日久,最盼望的便是能回去与家人相见,此时在强令他们作战,军心不可得;其次,我身为平卢节度使,说过要给他们一条活路,九不能言而无信;最后,他们人多,战力也强,我们人少,又缺粮,留下来危险太大。”

张巡摸着胡子,连连点头:“君声说得有理,只是你如何能保证他们不会在半途再加入叛军之中,与我等为敌呢?”

“海上马上就要转北风,我已经给扬州的同袍们写了书信,让他们在海边等待接应。愿意回卢龙去的人,皆可凭我给的凭证去坐船,回到卢龙不但可以和家人团聚,还能正常分地分房。待到天下平定,我自会在圣人面前为他们请求赦免。他们不用经过叛军辖地,回去之后的生活也能有所保障。大概便不会那么快的再起乱心吧。”

“既然你都已经想得如此周到,那老夫便没什么说的。这只平卢军留下来的确也有些危险——不过这样一来,咱们手中可用之人实在是捉襟见肘啊。”张巡走到地图前面,“尹子奇只是退兵,他七月来时有十三万人,战了三个月,折损或有三成,此番又损失近一万人,手上还剩七八万人。好在这次折损的清夷军和平卢军都是主力,剩下七八万人中只有六千威武军是老兵,剩下都是在附近各州招募的新兵,战斗力不强。但我们手上真正能用的也只有三千余人,守城尚可,想要出击,恐怕是很困难。”

赵铎忽然想起一件事儿:“巡公,我之前不知听谁说,圣人派了个名为张镐的将军来河南,他可与您有什么亲戚关系?”

张巡一愣:“张镐?某族中似乎没有……等等,你说谁?”

许远一巴掌拍在案几上:“他说的是张镐,张从周!圣人将他派来了?这么大的事儿,你我竟然不知!”

赵铎有点慌,他知道张镐当过河南节度使,还在最后关头派兵前来救过睢阳,虽然是没有救到,但应该是个忠臣才是。但没想到此人竟然如此有来头。连张巡和许远都为之惊讶。

“张公出身汲郡,又是吴公高徒,某要与他攀亲,那才真是高攀了。不知君声你是听说张公以何职前来,此时又在何处啊?”张巡睁着大眼睛,满脸期待的瞅着赵铎。

赵铎瞬间觉得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他总不能说他是在《资治通鉴》上听说的吧!且历史的大手被他扇了一巴掌,张镐老哥能不能顺利的代替贺兰进明当河南节度使,好像也没那么一定了。

“我……就是听说——具体情况知道的也不详细。还请巡公,远公四处询问一番,若他真的在河南,定然会与二位联系才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