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天下行

《汉末天下行》

第17章大生产运动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汉末天下行》 第17章 大生产运动

从张美人那里出来,任峰来到了荀彧的小院。

“文若,在晒书呢!你可以叫府里的下人帮忙嘛!”

一进小院,发现在荀彧正将他的那些书简搬出来翻晒。

“呵呵!这也没多少,我自己来就行。将军,你找我有事?”

荀彧转过身来,用衣袖轻轻的擦了下额头上的汗渍道。

“也没啥大事,就来和你聊聊天。”

两人进屋,荀彧动作娴熟的开始泡茶。不得不说,荀彧泡茶的姿势特别优雅,不愧为颍川荀氏的士子。

“文若,这偌大的将军府,现在主要也就你我二人。你呢,先得帮我把这个将军府撑起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说完,任峰端起茶来,闻了了闻茶香。

“将军……”

“等等!文若,你我年纪相若,就别将军将军的叫了,叫我崇山就行了!”

“呃!那……崇山,我觉得将军府首先得找一名管家,最好还是本地人。另外,我觉得你应该多去外面走走,融入到百姓中去。”

荀彧也不矫情,直接说出了他的想法。

“凉州和中原风俗迥异,如果你想在这里闯一番事业,首先得有百姓基础。你要了解他们想要什么。如果可以的话,甚至还可以去乡下生活一段时间。”

……

“总的来说,就是要把自己本土化,包括语言、生活、文化等等”

荀彧说的这些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是很贴近生活。

“嗯!文若,你这个思路不错,待我好好想想。”

从荀彧小院出来,任峰一边走,一边在考虑如何把自己本土化。

不知不觉间,任峰居然走到了前院,正好碰见韩雪和一个丫环提着一些蔬菜进门。

“雪儿,你去买菜了?”

任峰一直以为韩雪的智力如三岁孩童,所以看到她居然提着菜回来,不禁有些吃惊。

“老爷好!”

一旁的草儿连忙施礼道。

“夫君!我刚刚和草儿去外面买了点新鲜的蔬菜回来,专门做给你吃的。”

嘿!这言语之间,哪像三岁孩童啊?

“雪儿,不如今天让我来做菜给你吃吧!”

一听做菜,任峰觉得就从现在做起,贴近生活。

“君子远庖厨,这些事情让妾身来做就是了。”

看看,知书达理,简直就是书香门第的大小姐嘛。

“雪儿,为夫有个想法和你商量一下。”

说完,任峰拉着韩雪来到后院,将自己想贴近生活的想法说了出来。并表示自己想去乡下住几个月,体验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夫君,你想隐居?”

韩雪瞪着她大大的眼睛,有些吃惊的问道。

任峰一听,茅塞顿开,荀彧跟他说了半天,不就是让他隐居吗?

汉代的那些名人,不都有隐居史吗?诸葛亮出道前躬耕于南阳,连曹操都弃官隐居过。

“可以这么说,我想更贴近百姓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雪儿,你会支持我吗?”

“出嫁随夫。夫君去哪里,雪儿就去哪里。”

既然韩雪也赞同,任峰决定去跟韩遂说一声。

见到韩遂,任峰当即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韩遂只当是年轻人好玩,图新鲜,也就随着他去。年轻人嘛,去乡里吃吃苦不是坏事。

还命人给任峰买了一些农具,外加两头大黄牛,任他去折腾。

“崇山,此去城外十里,我给你置了二十亩良田,好好干!记得照顾好雪儿。”

临走前,韩遂交代任峰道。

“爹!女儿能照顾好自己!”

“哟!雪儿长大了啊!”

……

来到城门口,任峰才发现,这下乡务农简直跟搬家一样啊。

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农具、种子、粮草等整整拉了八大马车,随行还有二十多人。

都安排好准备出发了,任峰也不好将他们退回去。于是一行人朝着城外韩遂购置的良田方向走去。

还别说,韩遂选得这一片良田还真不错,依山傍水。

山不高,山上长满了树木和竹子,山脚下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坐北朝南。一条小河从院子旁边流过。

有些事情,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是那回事了。

就说犁田吧!一张犁,两头牛拉起来都吃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任峰决定改造农具。他用木头做了一对犁头犁壁,叫人去城里的铁匠铺照着实物大小打出来。自己去山里寻找适合做犁的木头。

两天后,两张最先进的曲辕犁让任峰做出来了。当然,还有一名姓李的木匠支持。

改造出来的曲辕犁,一头牛就能拉动了,效率大大提高。

一时间,附近的的农民都过来借用。

“老张,你拿去用就是了,还这么客气做什么。”

附近的老张头过来借犁,硬是给任峰提来了两只老母鸡。

此时正是秋耕时节,乡民们纷纷效仿,提着礼物轮流借用任峰的曲辕犁。

任峰一见商机来了,甚至做起来农具买卖。

这不,木匠老李还叫来了两个徒弟帮忙。几天时间,就作出了十张曲辕犁,可借可换可卖。

这事终于惊动了韩遂。太守大人亲自下乡,来参观任峰的发明。

“简直是神器啊!崇山啊!你鬼点子不少嘛!”

韩遂此刻夸赞的不是任峰的曲辕犁,而是他的另一项发明——水车。

水车利用小河流水推动,然后利用竹子做管道,把水送到附近的良田。

这样一来,大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

也正是任峰的这两项发明,拉开了金城的农业大生产运动。

在任峰的提议下,由荀彧任屯田校尉,带领韩遂手下的兵马开荒种田。

荀彧也不负所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屯田制度。为后来凉州地区的长治久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金城的老百姓第一次觉得,原来种田比打仗轻松。

这年秋收,老百姓的收成比往年增加了四成左右。

“二狗仔,你爹娘身体可好啊?”

任峰这时已经金城郡有名的种田将军。此刻,他操着一口乡里土话,和一位名叫二狗的少年拉起了家常。

二狗:“好着咧!老爹现在一个人就能耕田了,今年咱家又开荒了十几亩新田。”

任峰:“今年收了多少粮食啊?你们一家人够不够吃啊?”

二狗:“呵呵!还不错,我老娘算了下,除了一家人吃的,今年应该还可以攒下几斛谷子。”

任峰:“嗯!小伙子好好干,长大了跟我上阵杀敌。”

二狗:“我不!我要种田赚钱娶媳妇。”

任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