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判官:我为青天,斩尽妖邪

《阴阳判官:我为青天,斩尽妖邪》

第三十七章 又生波折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又生波折

猪圈里的猪饿得发叫,不停地拱着空无一物的石槽,发出哐当哐当声响。

牛棚里的牛似乎吃完了草料,抬着头看着热闹。

看到李方猛地冲过去,大黄牛惊得在圈里发疯也似的,翘起尾巴乱跳。

虽然牛圈只是土墙,但门两旁却是青石堆砌起来。

青石带着尖尖的棱角,以李方奔跑之势,若是撞上去,恐怕得一命呜呼,当场撒手人寰。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脑门刚要撞在岩石之上,胸前却是被什么东西硬生生地给挡住了。

寻死不成,李方侧头一看,却是展昭横剑挡住了自己的胸口。

大家的目光只盯着李方,丝毫没留意到展昭究竟是如何抢在他的前面。

此时,众人方才松了一大口气。

“堂堂七尺男儿,难道连一点委屈也受不了?你一死了之,你妻儿老母谁来照顾?”

展昭面色冰冷地看着李方道,言语之间颇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李方抽泣道:“展大人,情况你也看到了,亲生母亲待我如此,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

“好没出息!”

展昭收回了手中的剑,道:“展某从小无父无母,在江湖漂泊,孤苦无依,受人冷眼,也不曾有过寻死的念头。

你不过受了一点小小的挫折,便以死胁迫老母亲,这就是不孝!撇下妻女,就是不仁。”

李方听后,看了一眼妻子和女儿,不觉悲从中来,泣涕如雨。

戴春梅也满含泪花,领着女儿走过来。

“爹,你不要我了吗?”

小女孩猛地装进父亲怀里,泣不成声。

李方也抱着女儿痛哭!

此时包拯也缓缓朝着李方走过来:“李方,本县同情于你的遭遇,然而,死乃弱者的行径。

本县知你是个孝子,然而,孝却有愚孝之分。只因你一味愚孝,方才导致今天的结果。”

李方听罢,却是愣住了。

众人也是百思不解。

就连公孙策这个大才子,也陷入了沉思。

所谓百善孝为先,难道孝顺也有错?

看了众人那诧异的神色,包拯接着道:“孝乃为了报答爹娘养育之恩;

然而顺,却未必是孝。明知爹娘有错,生为子女,不加以善导,一位听从,便是错上加错。”

众人仿佛听到了一种从所未有的见解,都死死地看着包拯。

包拯却是不顾众人目光,看了一眼依旧坐在地上发愣的李母,道:

“天下父母,总喜欢抱着‘孝道’,要求子女百依百顺,女子稍有不顺心意之处,便冠之以不孝之名,此乃人伦莫大的悲哀!”

说着,包拯又走回了远处,依旧坐下来,目光看着李母。

“李赵氏,本县方才所言,想必你也听得明白。你且起来说话。”

李老太婆此番已没有了刚才撒泼的劲,似乎还没有回过神来,被李平扶起来。

包拯接着道:“李赵氏,方才一幕,想必你已经看得清楚。

只因为你的偏见,将自己的儿子逼上绝路,若非展护卫,已然导致一场家庭悲剧,难道这就是你想看到的结果?

倘若李方因此身亡,你便是罪魁祸首。

身为人母,李方、李平同是你十月怀胎,身体里掉下来的一块肉,何以如此厚此薄彼?

儿子娶妻生子,原是天大喜事,儿媳不曾有半点亏待于你,一家人本该享受天伦之乐,而你偏偏视她为仇敌?

她是一个人,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有自己的人权。

是你家的媳妇,不是你家的佣人和奴隶,何以遭受你的虐待?

你可知,此举不但有违人伦之道,业已触犯律法。

倘若李方夫妻忍无可忍,当真做了不肖子孙,到时候,你恐怕悔之晚矣!

本县念你年迈,今日不再追究你的刑责,然而今后若再不思悔改,虐待媳妇孙女,一旦闹到公堂,本县可不会讲半点情面。”

在包拯一番说教和恐吓之下,李老太婆心里也不由得一阵发毛。

怎么自己的家庭纷争,还触犯律法了呢!

包拯心如明镜,却是明白,想要让一个人一下子改变深入骨髓的偏见,却是不太可能。

只有让她知道律法的无情,或许还能让她收敛一些。

随即,包拯目光又看向李平,肃穆道:“李平!”

“小…小人在!”

“你哥哥嫂嫂对你多番忍让,无非看你年幼无知。然而你却不知感恩,竟然殴打长嫂,是何道理?你难道不知长嫂如母?”

李平知道包拯可是个狠角色,生怕被定罪问刑,心中兀自慌了几分。

忙跪地道:“包大人,小人当时年少无知,今后再也不敢了,求大人饶命。小人是看家母和嫂嫂正在斗嘴,看不下去,才打的嫂嫂!”

“哼!”

包拯一声怒哼:“今日若是在公堂之上,本县少不得让你皮开肉绽。

平日里你母亲对你溺爱有加,你看似对母亲孝顺,实则正是害了令堂!

此外,你哥哥言道,你整日里游手好闲,不下地干活,拿着爹娘的血汗钱吃喝玩乐,你才是导致家庭破败的不孝子。

你母子二人今后倘若再不悔改,必将自食恶果。”

“小人一定改,一定改!”

李平经不起包拯威严,连连点头称是。

包拯又看向李方夫妻:“李方,戴春梅。”

“小民(民妇)在!”

“你二人面对无情的老母,尚能忍辱负重,实是难得。然而一味忍让,不免偏于迂腐、愚孝。

李方,你乃一家之主,家里有什么矛盾,你自当承担起调解的义务和责任,而不是退缩忍让。

不可因为母亲的错误,而让妻子来承担,你妻子也是有血有肉之人,并非是你家的奴仆,愚孝,不但会害了你自己,更会害了一个家庭。”

李方道:“小人记下了!”

包拯又转过头去,看着李老太婆:“李赵氏,本县方才所言,希望你能明白?”

“老婆子听清楚了,我一定痛改前非。”

李母嘴上应承着,脸上却还有些不服气的样子。

包拯知道,单凭这一番说教,恐怕也未必就能轻易化解李家的矛盾。

最大的病根,其实还是因为戴春梅没有给李家生下一个继承香火的人。

就算是二十一世纪,重男轻女也是普遍存在,更别说是当下的男人占主导地位的大宋朝了。

别说是包拯,就算是大罗神仙,也改变不了这个思想。

如果要让李家的家庭矛盾得到缓和,除非戴春梅生一个儿子。

想到这里,包拯看了一眼戴春梅,又看了一眼已然五六岁的小女孩,心中有些奇怪。

李方夫妻肯定也是知道病根的,为何不再生一个儿子?

包拯思索了片刻后问道:“对了,李方,本县冒昧一问,你夫妻何以不再生一个儿子继承香火?”

古代农耕社会,儿子不但代表香火血脉的传承,更是一家的劳动力。

如果没有儿子,不但会被人欺负笑话,更是更大的不孝。

有没有儿子,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感指数的高低。

立方夫妻的年纪约莫三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只生了一个女儿,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怪象。

然才听到此处,李方和戴春梅神色猛地一怔,心中也打了个激灵。

目光都瞥了老母亲一眼,似有什么难言之隐。

而李母的脸色也是一阵尬然,赶忙低下头去,不敢和李方夫妻对视。

包拯眼睛可是雪亮的,才瞥了一眼,就发现了端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