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通历史:盘点史上十大猛将

《排行通历史:盘点史上十大猛将》

第319章真正的戚家军死于自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逃回草原的董狐狸不服气,几个月后再次进军蓟州,又在桃林被戚继光击败。

董狐狸多次侵扰边境,不但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反而损失惨重,最终改弦易辙,向朝廷投降,并请求赏赐。

朝廷给予了他很多赏赐。

但仅仅过了一年,董狐狸的侄子董长昂,和董狐狸的哥哥董长秃,再度进犯蓟门。

这一次,他们败得更惨。

戚继光率军击溃了鞑靼骑军,并活捉了董长秃。

董狐狸与董长昂这一次彻底被戚继光打服了,就率领宗族三百余人,穿着白衣服,站在蓟门关外,大哭请罪,并央求戚继光赦免董长秃。

戚继光与部下商议后,决定接受董狐狸投降,但要求董狐狸将历年劫掠的百姓全部放回来。

最终董狐狸放回数万百姓,总算救回了哥哥董长秃。

自此董狐狸再也不敢侵犯蓟门。

但靠劫掠为生的游牧民族自然不会就此放下刀兵。

惹不起戚继光,董狐狸就带着游牧民族转进辽东,去与李成梁厮杀。

万历四年,面对势大的董狐狸,李成梁请朝廷派兵增援。最终戚继光率一万军士赶往辽东,再次把董狐狸打得远遁千里。

此战过后,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后来又进封为少保。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将其击退。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www.zbcxw.cn 星星小说网

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戚继光驻防蓟门,压根儿无仗可打。

因为鞑靼人被他彻底打怕了,根本不敢派一兵一卒来骚扰他。

这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鞑靼人全都涌到了辽东,成了李成梁经年累月刷战功的好目标。

大明境内,李成梁的名声渐渐超过了戚继光,成为了新一代战神。

然而,不管李成梁的战绩多么辉煌,他从来没能打怕鞑靼人。

甚至有些军功,他完全是在杀良冒功。

这就是他和戚继光最大的差距。

可惜朝堂之上,那些有眼无珠的文官压根儿看不到这一点。

再加上李成梁为人处事老奸巨滑,经常给朝堂上的官员们送礼。

最终这些向来看武将不顺眼的文官,竟然默许李成梁在辽东成了潜在的军阀。

自李成梁时代起,辽东的将门世家彻底形成,最终成了彻底覆灭大明的最关键力量。

其实戚继光人在蓟门,心在天下。

他深知各地的卫所兵已经烂透了,甚至大明九镇的边兵也差不多全烂透了。名义上几万大军的边防重镇,真正能战者,不过只有大将的几百家丁。

所以戚继光不止一次给朝廷上奏折,想用训练戚家军的方法给朝廷练出五万精兵。

然而,他所有的奏折都是泥牛入海,不但没得到回应,反而还被某些言官攻击他有不臣之心。

1582年,大明首辅张居正病逝。

张居正是戚继光在朝中的唯一后台。

后台一倒,朝廷言官纷纷把火力对准了戚继光。

张居正的葬礼还没举行,御史张鼎思就给万历皇帝上书,说不应该把戚继光留在北方。

万历下了一封圣旨,把戚继光贬往岭南。

戚继光在岭南的三年时间里,写了两部流传后世的兵书,《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

与《孙子兵法》那类着重于战略与战术的著作相比,戚继光的兵书则着重于如何练出精兵。

这两部兵书的可操作性极强。

以致在清初的几十年里,一度成为了禁书。

然而,朝廷官员并没有就此放过戚继光。

1585年,御史张希皋再度弹劾戚继光。

戚继光被罢官回乡,三年后病死。

戚继光走了,戚家军却还在蓟镇驻防。

然而,这支百战百胜的强军却成了弃儿,所有人都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他们想方设法的拖欠军饷,逼着这些士兵自动离开军队。

但打了十几年仗的老兵,除了打仗,已经不会别的技能了。

所以戚家军虽有一些人难以忍受新任总兵王保的凌虐而离开,还是有大部分老兵留在了蓟镇。

戚继光去世八年后,倭寇丰臣秀吉侵略朝鲜。

万成皇帝派兵前往支援,仅剩下三千多人的戚家军也在征调之列。

戚家军参与了抗倭阶段的第一次战役,被朝鲜人在史书中评为“功为最”。

平壤就是戚家军攻下来的,却被辽东军无耻地抢去了功劳。

然而,回到蓟镇后,不但答应给予他们的赏赐被总兵贪没,连应得的饷银也拖欠了好几个月。

强军自有强军的骄傲。

他们选出一些将领为代表,向王保讨要赏银。

王保表面上客客气气地接见了戚家军的将领,一口允诺,让他们第二日在演武场列队,他会把所有拖欠的饷银全部发给他们。

这些农民矿工出身的将领都是死心眼,他们没听出王保话里的杀机。

第二日一大早,三千多手无寸铁的戚家军在演武场列队,等着王保发放饱饷银。

然而,他们等来的不是饷银,而是一万多各镇明军雪亮的屠刀。

那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日子。

戚家军再能打,手无寸铁,也挡不住这些精挑细选,甲具齐全的各镇精兵。

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令南倭北虏闻之胆寒的三千多戚家军,被杀得干干净净,一个不剩。

戚家军的鲜血染红了蓟镇的演武场。

这就是在明史上一笔带过的所谓蓟镇兵变。

其实,压根没有什么兵变。

如果戚家军真的搞兵变,不说能够推翻整个大明,纵横数省的能力还是有的,又岂会被王保这个废物总兵在一天之内斩尽杀绝。

其实,屠杀戚家军,绝对不是王保的临时起意,也绝对不是王保一个人敢做出来的。

蓟镇兵变事件发生后,朝堂上的所有御史言官都站到了王保一边,他们给戚家军列出了“大逆有十,可诛有十三”,玩了命的泼脏水。

王保和另外几个参与屠灭戚家军的总兵,全以平定兵变之功,升了官,发了财!

自成军之后,三十五年来未尝一败的天下强军,没有倒在倭人的长刀下,没有倒在北虏的铁蹄下,却被他们浴血保卫的大明朝廷,用这样一种最可耻的手段虐杀了。

不管朝中的文武大臣编造太多的理由,他们也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儿见不得光,不能正面宣传。

在随后的十几年里,他们把关于蓟镇兵变的所有奏章文字全部销毁,试图让这支戚家军被人彻底遗忘。

然而,总有一些人不忍这些百战健儿在被人诱杀后又被人遗忘,他们用笔记的方式记下了这次可耻的诱杀。

其中朝鲜使者在《明实录》中记载最为详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