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通历史:盘点史上十大猛将

《排行通历史:盘点史上十大猛将》

第351章残宋的下一步战略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赵时俊被这种突然砸到头上的皇位都给弄懵了。

他晕乎乎地走到赵匡胤身边,又晕乎乎地被按到龙椅上,晕乎乎地听着赵匡胤沉声说道,

“赵时俊是我的十世孙,血脉纯正,再加上极有勇武。在我驾临宋末前,他和兄长赵时赏就跟着文天祥起兵,与元军死斗了一年多。

在元军围赣州时,赵时俊更是连杀十几名元军,没有辱没天家威严。

所以,我在这里向你们宣布,从今日起,赵时俊就是大宋新帝。你们要忠心辅佐于他。”

文天祥和陈淑桢率先领着身后众将跪下,大声说道,

“恭喜官家龙登九五。”

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人也赶紧祝贺赵时俊。

赵时俊虽然刚满二十七岁,但经历了一年多的抗元斗争,整个人也变得坚毅有担当。

如今看到赵匡胤把自己推为新帝,霎时间从内心深处生出了一股舍我其谁的雄心。

他坐在龙椅上,笑着对下面的群臣说道,

“众爱卿平身。如今蒙元依然占据着大半个江南,我们君臣还要同心协力,才能收复故土啊。”

接下来,在赵匡胤的暗示下,赵时俊开始封赏群臣。

赵时俊最亲近的当然是文天祥和反攻赣州的那些民军将领。

毕竟他与这些将领共事一年多,深知这些将领的性格与忠心。

其次则是陈淑桢率领的兴宋军。

陈淑桢是被通天博士亲自点评的忠臣义士,不会造他的反。

虽然兴宋军中有一半是畲人,但这些畲人都被赵匡胤画的大饼给迷住了,全都鼓足了劲,准备收复故土,然后脱畲入汉,成为拥地五百亩的小地主。

真要论斗志,反而是兴宋军最为高昂。

赵时俊封文天祥为宰相,兼枢密使,再封信国公,算是皇帝之下的第一人。

与文天祥共事一年多,赵时俊深知文天祥和诸葛亮岳飞一样,都是那种绝对不可能造反的大臣。

有了这样的大臣,只需要放权,就能做出一番大事。

陈淑桢因为之前就被赵匡胤封为两广兼福建路安抚使,赵时俊也没有去掉她的这个官职,只是又为她添加了一个枢密副使的官职,与张世杰平级。

于是陈淑桢也成了一品大员。

身为女流,可为前无古人。

接下来,赵时俊封杜浒为荆湖西路安抚使,张唐为准南西路安抚使,熊飞为京襄安抚使,陈吊眼为广南西路安抚使,把一众民军将领全都提到了高位。

这些将领的水平有高有低,但忠心和勇气却都不用怀疑。

现在的残宋,最需要的就是这些敢与元军硬打硬杀的将领。

封赏完了自己的嫡系之后,赵时俊看了一眼留在朝堂上的不到二十名行朝官员,面沉如水,并没有透露任何表情。

行朝官员全都面露尴尬和惶恐。

因为文天祥在南剑州起兵时,去行朝求援的人选不是别人,正是赵时俊。

那一次行朝官员把赵时俊羞辱得快爆炸了。

赵时俊一直记着那些官员的嘴脸。

不过他知道自己不能意气用事。

再说留在朝中的这些官员也都算是宋朝所剩不多的忠臣了。

所以他强行按捺住心头火气,还是给这些官员都安排了一个官职。但他不相信这些将领的进取心,所以把这些官员都安排在了广南东路和福建路为官。

就连大名鼎鼎的镇殿将军苏刘义,也只被安排了一个广南东路安抚副使的闲职,让他在广州养老。

凡是需要与元军短兵相接的地盘,赵时俊安排的全是自己信任的民军和兴宋军一帮将领。

把官职全部封赏出去后,赵时俊当即召集群臣,商量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民军和兴宋军一连打了几个月,虽然很疲惫。

但陈淑桢在罗宵山开展游击战时,又武装了二万畲兵。

这二万畲兵可以说是新锐之军,若在山地作战,绝对不惧蒙元精锐。

再加上护卫行朝的五万军队也都回到了临安。

这是大宋最后的精华部队,其中还有二万由张世杰统辖的准西精兵。

另外的三万军队,也都有一定的战力。

这七万军队如果用好了,还能再抢下几路地盘。

毕竟蒙元的南征大军已经战斗了将近一年,同样也需要休整。

再加上极具战略眼光的赵匡胤还在此间,正好一起商议出一个最佳军事计划。

张世杰和苏刘义翁婿二人都认为此时不宜外扩,而是应该在刚收复的地盘上励精图治,以便彻底稳住局势。

但他们明白赵时俊不喜欢他们,所以都很识趣地闭上了嘴,静静地观看“不知兵”的文天祥,和“半个畲蛮”陈淑桢表演。

赵时俊同样第一时间把目光投到了文天祥身上,

“文相,我们现在还有七万养精蓄锐的精兵,你认为我们下一步该往那里进攻?”

文天祥看了一眼赵匡胤。

赵匡胤笑道,

“文相,你有什么计较,直接说出来吧。我们虽然都比不上诸葛武候,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群策群力,共同商议,总能制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战略。”

文天祥深吸了一口气,慨然说道,

“依我之见,我们最紧要的任务不是收复金陵,也不是攻打准南,而是派大军从赣州沿江西进,先破襄阳,然后救援合州的钓鱼城。

钓鱼城守将王立得知太祖降临,已经往赣州连送五封血书。

钓鱼岛城以一城之力,抵御蒙元三十多年,连蒙哥汗都毙于城下,可谓一座英雄之城。

为了不让王立将军和满城军民被蒙元屠杀,我们应该先替钓鱼城解围。”

陈淑桢同意文天祥的看法。

“任何城都可以丢!唯独钓鱼城丢不得!钓鱼城已经成了我们宋人抵抗蒙元的一个象征。如今我们中兴在即,绝不能让这座英雄之城陷于敌手。”

赵时赏在这些年里,受够了朝中官员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放弃被围城池,所以文天祥和陈淑桢的建议正合他的心意。

赵时赏拍案而起:

“不错!钓鱼城丢不得。朕会派出数万精兵,沿江而上,去拯救王立将军和满城军民。朕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敢于抵抗暴元的义士。”

说完这句话,赵时赏方才想到赵匡胤还在身边,赶紧问道,

“不知太祖皇帝以为何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