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建设世外桃源

《穿越之建设世外桃源》

第55章 出乎意料的移民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黄爱国和张振东显示抵达了广州,拜会了广东本地的官府,之后在当地官府的协助下,转道去了崖山,在崖山进行了规模弘大的祭奠活动。之后,又与广东当地的官府以及民间商业人士进行广泛的交际活动,总之,怎么轰动怎么来,尽量造势,给南华的各种商业活动打广告,并留下部分商业人员驻扎广州府,一是买卖商品,二是招揽移民。公关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几乎整个两广地区都听说了,南华州来的南宋遗民,在广州大量出售各种稀奇洋货,并大力招揽移民前往南华州垦植云云。

从广州离开后,船队直奔衢山岛,到达衢山岛后,留下部分人员物资和设备给王海洋,然后马不停蹄,又直接北上,腊月二十五抵达塘沽码头。前面韩冬已经通知鸿胪寺南华国主即将抵达塘沽,来大明参加年终大朝会,所有程序都已经安排妥当,到时候只要道京师鸿胪寺递上国书照会,自有大明的官员来那排一切事宜以及礼仪等。说白了就是吉祥物一样,不需要你干什么,只要会说吉祥话,会怕马屁就万事大吉!当然,名义上是黄爱国是国主,张振东只是作为辅助人员来参加朝会的。

腊月二十六,张振东收到了来自南华的电报,说邻近春节,南华移民有异常情况,很多人纷纷打包行李,背好吃食,往新洛城汇集,甚至远在西川和新安的部分移民都自发地组织起来向新洛城汇集,主要是第一期的移民为主,后来的几期移民也有很多人跟风,一起朝新洛汇集。

看到电报,张振东一拍自己的脑门子,对同屋的韩冬等人道:“唉吆,疏忽了呀,去年第一批移民到来我们是在新洛组织的篝火晚会,大年初一几乎所有移民都到公司门前磕头拜年,很是尴尬呀。怎么能忘了这茬呢,赶紧,给总部发报,让于红、正坤,还有船厂的三哥来处理这个事情。毕竟他们三个都经历过去年的事情,有经验了。今年人更多,要做好组织引导,避免发生踩踏事件,要妥善安置远路来的移民,让新洛本地的居民尽量开门纳客吧,这样还能促进我们内部人员的感情交流。嗯,韩冬,你来发报,让于红他们尽量安排处理好,不要除了纰漏!”

韩冬笑道:“好的,去年的时候,可是把我和于红吓得够呛,有点瘆人!还阻止不住,也亏得的你处理得还算不错。我立马给总部发报去。”

看着韩冬出去给总部发报去,转过头来,张振东跟黄爱国以及赵磊道:“这个事情黄老应该听说过了吧,去年春节的时候,恰逢第一批移民过来,公司统一组织了盛大的篝火晚会,还放了电影,对初次到来的移民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初一上午,好家伙,几乎所有移民都来公司门前磕头表示感谢,还拦不住!看来今年还是这么个情况,还真是疏忽了呀!难不成我们要把春晚移植过来,每年举办一届春晚?可是目前只有收音机,电视机的生产还没影呢,实在不行,我们从那边采购一套电视机的生产线吧,不然太遗憾了,过年没春晚,总感觉没气氛一样,呵呵。”

黄爱国接茬道:“也不是不行,关键是我们目前的基础配套还差了那么一点,再努把力,应该可以解决电视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吧。先不说这个了,让总部的人去安排吧,我们还是说说大朝会的事吧。振东,你要不要公开出来去参加朝会啊?”张振东说道:“还是暂时不要了吧,怎么看我和韩冬的年纪都是太年轻了,容易被人轻视,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嘛!呵呵,还是你们年龄大些的出头,大明朝廷才会觉得稳重,安心。所以必须是你是国主,带上韩冬作为副使就可以了。我在塘沽看看,好好计划一下怎么样尽快开发建设吧。”

转过头里,张振东问赵磊:“对了,收音机在这里效果怎么样啊?清楚吗?实在不行,我们就要建立转发站。”赵磊答道:“效果还行,绝大部分时段都是很清楚的,气候条件不好的时候也会有噪音什么的,基本上不需要转发站了。不过,我们下一步是不是考虑在塘沽也设立一个专门针对大明宣传的广播电台?专门针对大明的实际情况,播放新闻,戏曲,还有音乐,评书什么的都可以,顺带广告,呵呵。这样会比较有针对性。并南华的电台都是针对南华移民的,再说了,电台多了,收音机才能更火么么!至于语音通讯,以及护卫队的通讯,划出专门的频段就可以了,反正也不会担心几十年内有人会模仿成功无线电技术。”张振东和黄爱国听了连连点头。

腊月二十八,黄爱国和韩冬从天津卫赶往京师鸿胪寺,准备参加大年初一的大朝会,张振东则抓紧时间考察塘沽特区的实际情况,准备做出一些何时的规划,因为前期韩冬在这里已经开始了一些建设项目,现在需要是经量根据目前公司的能力,尽量能支援这边的建设。这次带来的热电厂的设备,另外还有一些轻工业的像粮食加工设备和榨油设备等等,都需要安排好场地,建设起来。好在这里背靠大明京师,人力资源不成问题,前期韩冬的招募人力的告示一贴,就有大批的京师附近的百姓前来做工。当然,工钱给的也相对丰厚一些,由此引发了更多的人前来务工,以至于过年了,这里还是人声鼎沸,为了挣工钱,也是拼了,加班的人很多。看着一排排的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的道路向前延伸,一座座栈桥修葺整齐,商业区的商铺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居住区也有很多北方典型的民房修建整齐,原来镇子上的居民都井井有条地准备过年了,张振东很是为韩冬的工作点赞。

初二的时候,张振东乘坐颠簸的大明马车去了京师进行了京师一日游,算是见识了四百年前的京师的模样,虽然没进紫禁城,但老北平的风貌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初四的时候,正准备和朝拜完毕的黄爱国和韩冬他们一起回塘沽的时候,有锦衣卫上门通知,据锦衣卫探报,有一股流民,人数约莫一万多人,自南直隶徐州一带北上,据说是奔着南华移民来的,也没有路引,穿州过府,沿途州县皆不敢拦截,只得任由流民北上,眼下已经过了山东地界了,请南华国主务必做好接引安置,不能叫流民骚扰京师,云云。韩冬大概猜到是因为放了几百个回乡探亲的士兵引来的移民,但没想到会一下子这么多人,连年都不过就直接来了。当即对前来通知的锦衣卫表示感谢,随手塞了几锭银子过去,并拜托关照一下路上的流民,这边塘沽一定做好接引安置工作,并拍着胸脯保证,不会让流民骚扰京师。

千恩万谢地送走了锦衣卫的人,这边张振东对韩冬说道:“赶紧让沿途的联合商号的商铺做好接引工作。啥情况?咋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怎么不那排直接沿运河南下,去松江府?南边运河应该还能行船的吧?”韩冬苦笑道:“护卫队放了百十个回乡探亲的队员回去,原本想着最多也就能拉来几千口人就不错了,反正是要从这边回去,就没安排南下松江。哪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都来了,都过了德州了,还是先做好接引安置吧,免得引起朝廷的关注和不满。赶紧先回塘沽,我去安排联合商号的事宜。走吧。”一行人也顾不上再游览京师了,赶忙赶回了塘沽,紧急通知大名府等沿途的联合商号,做好接引工作,并找来人手安排安置事宜。

正月初八这天,快马来报,流民即将抵达。塘沽这边已经大致清楚了这批移民的数目,也做好了初步的接引安置安排,张振东、黄爱国、韩冬、赵磊等人都站在海河南岸观望,远远地就看见乌压压一片,缓缓地朝这边走来,有人推着鸡公车,有人挑着担子,还有人背着包袱,扶老携幼,派成一个长长的队伍,倒也不乱。等走的近了,当头的两个人跑了出来,来到众人跟前,打了个立正,说道:“报告营长,三连王子憨、石中玉探亲归队!”赵磊喊道:“稍息。王子憨,石中玉,你俩挺能啊?咋一下子带来这么多人?啊?”王子憨道:“报告营长,都是在路上遇上的,不全是我俩带来的,还有其他的队友带来的。我俩带来的除了亲属之外,就只有百十个乡亲,其余的都是路上遇上的队友带来的。只是我俩军衔高些,所以在路上做了一些组织工作。”赵磊道:“嗯,还算不错。先安排登记信息,然后再安排食宿,你们这些探亲的士兵都要辅助做好安置工作再说。”

按照移民程序,登记信息,净化,分队分组,发放身份牌,一通工作下来,直到天黑才堪堪弄完安置妥当。韩冬叹道:“唉,幸亏我事先在这里存了粮食,不然,还真得抓瞎!”张振东也说:“呵呵,我们都形成习惯了,到哪里都想着存点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有点像仓鼠哇!哈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