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连线直播

《超时空连线直播》

第8章明朝郑和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很快信息就得到了回复,

她连忙点开

‘乖孙女吃晚饭了吗?这么晚还在学习?怎么突然问起郑和这个人了?’

眼看着回复没有一点价值,却是满满的关心。

王诗韵又感动又生气,忍不住撅了噘嘴,随后被一个甜美的笑容取代。

她噼里啪啦的打完字之后,顿了一下选择发送。

‘哎呀,亲爱的爷爷,我早就吃过了,刚好看到一个视频,就想问问您知不知道郑和这个人。不准打岔,老实回答我!’

信息发过去之后,过了大概两分钟才回复过来。

‘诗韵啊,时间太短了,找不到具体的资料,不过我之前看到过关于这个郑和的记载,现在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是航海家和外交家,

我只记得那本史料中记载过这个人曾经七次远洋航行,去过南方诸岛,再多的我就记不住了,年纪大了。

你要是不着急的话等我查一下再发给你怎么样?’

这次发过来的是一段语音。

王诗韵听完之后回复道:

“好的爷爷,我这边不着急,您可别熬夜啊。”

退出聊天软件,再次回到直播页面继续观看起来。

视频中,刚好郑和回过神来,眼神复杂的看了一眼赵乾,语气低沉的说道:

“你……能跟我说一下明朝的事吗?”

赵乾点了点头,没有什么好拒绝的,何况是一个这样伟大的老人。

之前赵乾就跟系统沟通过,连线的时候,这些历史古人只是相当于作了一场梦,等到梦醒了,这段记忆也就消散掉了。

所以他没必要担心透露太多会改变历史进程。

“明朝,于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到公元1644年崇祯灭亡,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终明一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盟国,无宋之纳岁薄币,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国虽亡,铮铮铁骨,万世鸣响!”

这段话赵乾说的时候言语铿锵,气势浑厚,毫无迟滞。

因为这些话都是他的心里话,每当说道明朝的时候,他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提气!

此时观看视频的众人完全被赵乾的情绪代入进去,

一个个不自觉的张大了嘴巴,瞪大双眼看着屏幕里面舞台上那个身姿挺拔的年轻人,这一刻他们仿佛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光。

“我滴乖乖,明朝是哪个朝代?这么厉害的吗?”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么刚的吗?说的我都激动了!”

“汉朝和唐朝我倒是知道,这个明朝也听说过,但是直接把汉唐比下去有点过了吧?”

“怎么回事?我一个打工搬砖的,居然看一个历史节目看的热血沸腾,请问我这样需要吃药吗?”

……

何止是观众,就连郑和也被赵乾的语气带动,整个人随着他的述说渐渐坐直了身躯,

当赵乾说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铮铮铁骨万世鸣响的时候,

他更是忍不住站了起来,颤颤巍巍的回望着皇宫的方向,几度哽咽,不能言语。

好不容易平静下来,郑和的眼泪却再也忍不住了。

他回头看着赵乾,声音嘶哑的问道:

“请问,万岁爷何时驾崩的?”

赵乾顿了顿才说道: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

“永乐二十二年……也就是明年!明年爷就要驾崩了……呜呜……”

看着屏幕里哭的情难自禁的郑和,赵乾一时间有些慌了。

他设想过无数种直播连线的方式,但万万没想到这种情况啊。

或许是时代不同,他实在是体会不到郑和的这种情绪,但是突然转换了一下思维,把自己代入到当年那些伟大人物陆续离世之时,举国悲鸣的情景,却又有了一些理解。

好不容易等到郑和情绪稳定下来,赵乾开始主动引导话题,而不再是被郑和带着走。

这也是他刚刚才发现的,从连线开始到现在,整个话题的主导权居然一直在郑和的手里。

要不是郑和受到的冲击太大,导致整个情绪失控,估计直到现在他都发现不了。

无奈的感叹一句自己太年轻,以及对郑和这种官场老狐狸的敬佩,

不由得收起了之前隐藏的轻视之心,开始拿出自己作为主持人的专业素养来。

“郑大人,据史料记载,您在公元1405年至公元1433年这段时期曾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过南非好望角,并在沿途留下许多石记碑文,流传后世,

这次连线想请您说一说这几次下西洋的经过和遇到的事情可以吗?”

终究是经验有些欠缺,赵乾在引导的时候,语气略显虚弱忐忑。

好在郑和不是那种思维跳脱难对付的人,

这要是碰上个难伺候的主,一旦不按常理出牌,赵乾还真不一定对付得了。

不过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旦经过这次之后,他相信自己接下来能够更好的处理这种情况了。

郑和看着眼前这个似真似幻的舞台以及那个年轻人,略一沉吟,便缓缓开始讲述那段消失在岁月中的故事。

“咱只是一个太监,当不得大人称呼,你所说的七次下西洋我无法判断真假,至今为止,咱只去过六次南洋,这段经历的开始,还要从永乐元年说起……”

随着郑和的讲述,一段波澜壮阔的航海史慢慢呈现在众人眼前。

永乐元年,郑和还是个小太监,因保护朱棣乳母有功,得到朱棣赏识,终于等来一个重用的机会,那就是出使暹罗。

这次经历也为他以后执掌当年全世界最伟大的舰队奠定了基础。

永乐二年,他又再次奉命出使霓虹国宣威抚慰。

这两次出使都是坐船从海上来去。

这段经历不仅让朱棣发现了海上航线这个新世界,也让郑和从中获得了许多远洋航行的宝贵经验。

同时,罗盘的逐渐完善,造船技术的巨大进步,航海经验的积累总结,以及《大明混一图》的出现,都为后来的大航海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永乐三年五月,郑和之父马哈只去世,但重任在身的郑和此时正在南都监造海船,无法脱身,只能遥遥拜祭,请大学士礼部尚书李至刚撰写了父亲的墓志铭寄回家乡,

而他则在七月启程南下,这次的目标是西洋诸国,让化外蛮夷一睹天朝荣光,宣扬国威,开辟海路,寻找贸易市场。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