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关之雪

《蓝关之雪》

第第14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二天起床之后,略微地吃过早饭,道武照例赶着他的小毛驴去帮人拉砖了,他永远都这样稀里糊涂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世无争,他也争不出个什么一二三来。春英则忙着去打扫羊圈和兔窝,喂狗或者喂鸡。桂卿打算去市人事局办理毕业报到手续,因为毕业报到证上给的期限是一个月,不久就要到期了,程序上的事他可不能马虎。

他一边很随意地推着车子,一边嘴里和母亲说了一声,便带上有关手续出门去了。他是天然的本土蓬蒿人,自然缺乏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万丈豪情,对李白描述的那种理想情形最多只是想想而已,对于《梁园吟》他也只是略懂,略懂。路上,想到头一天晚上发现草山泉停喷的事,他不由得注意起路边的各色庄稼和蔬菜来。

路两边田地里的玉米苗和大豆苗本来正该是鲜亮嫩绿、傲然挺拔的时候,现在看起来却显得十分灰暗萎焉,一副无精打采和欲赴黄泉的可怜样子,半夜凝结起来的甘甜的露水都没能让它们打起精神振作起来。那些零星栽植的辣椒、茄子和豆角等蔬菜也都焉头耷拉脑的,枝叶上都蒙着一层厚厚黄黄的灰尘,给人一种昏昏欲睡和即将入土的感觉。看来不仅地里的庄稼旱得不成样子,就连村子附近的菜园都承受不住旱魔的肆虐了。现在唯一好点的就是大家房前屋后点种的一些南瓜、丝瓜、西葫芦和秋梅豆等还算活得不错,大概是因为它们都喝了洗脸水、洗脚水或刷锅水,所以才得以延续岁月和得享春秋的吧。

都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如今传说中关老爷磨大刀的日子早就过去两个多星期了,这方土地却连一滴雨都没落下,看来今年关老爷的大刀是干磨的,都没怎么用水,甚至是起了火。

桂卿暂且顾不了天上关老爷的事情,他需要先处理自己的报到手续问题。路上没有一星半点的凉风可用来解暑降温,他顶着骄横无比的烈日一鼓作气赶到了县城的汽车站。他把车子寄存好,就买了一张去往湖东区的车票,很快就上车了。

湖东区是鹿墟市核心地区,坐落在青云县城西边大约30公里处,坐车5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报到的地方就设在一个大院里面。他隐约记得大院的大概位置,但是又搞不太准,他打算到了湖东区之后再去打问。青云县往来湖东区的公交车班次很密,单程票价3元。今天车上的人不是很多,这当然要感谢持续很久的高温天气的恩赐,倘若没有要紧的事谁也不愿意大热天出来坐这个破车,受这份洋罪。这些咳嗽痨病放虚屁的公交车就像早早地就迈进更年期的丑陋的妇女一样,不定哪会就会犯点让人头痛的臭毛病,以显示出它们的绝对存在和丝毫不容忽视,且那乘车人最渴望的空调好像从来就没有凉快过。

在湖东区汽车站下了公交车,屁股离开了那个脏兮兮、破烂烂、硬邦邦的座位,他又花3块钱打了个摩的拉他到那个大院。待到了大院他才发现这里距离汽车站走着过来也不过是5分钟的路程,真是可惜了那3块钱,不过这也只能怪他在公交车上没事先打听一下。当然,只要是下了汽车到了车站,恐怕就是神仙转世也打听不出要去的地方离车站究竟有多远了。所有的火车站或汽车站好像都是一个德性,似乎方圆一公里之内压根就不能指望会碰到好人,而且坏人还特别猖獗,让人防不胜防,此种情况尤以广州火车站威名遐迩、美名远扬,多年当仁不让地雄踞霸主地位,至今无人能够撼动其一分。

和颇具威严的门卫耐心地解释完,又在传达室老头那里仔细地登记完信息,领了一个巴掌大的小纸条之后,他才得以跨进长满高大法桐的大院。这个大院坐东朝西,在方位上有些奇怪,里面有三栋古朴典雅的红砖小楼呈品字形依次坐落着,小楼的墙上照例长满了绿绿的爬山虎,显得整个院落郁郁葱葱、凉意浓浓的,和热浪滚滚、不堪人停的院子外边的马路相比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待进了稍显阴暗的大楼之后他才赫然发现原来这里的每个房间都装着空调,使得本来就很凉爽的环境变得更加舒服怡人了。

“在这里工作条件可真好啊,”他略显酸酸地感叹道,“怪不得大家都喜欢去坐办公室,这可比在地里撅着腚锄地强多了。”

负责报到的科在中间那栋楼的南边二楼,走廊里站着不少前来办理报到手续的毕业生,男男女女、花花绿绿的,他也加入了等候的队伍。无聊之中他瞟了一眼旁边一个男生的手续,发现那个人的名字叫李宪统。他突然记起那个人和他考的是同一个位置,而且也进入了面试。因为今年这个单位招两个人,进入面试的是六个人,所以宪统既是他现在有力的竞争者,也很有可能是他未来的同事。他觉得自己反正也无事可做,便索性和对方攀谈了起来。平时他可没有这么嘴贱的,今天算是破了例,都是因为出门在外的原因。

宪统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子,看起来比较消瘦,显得有些弱不禁风,他长着一副狭长脸,天生的溜肩,一件白底带暗格子的短袖衬衫松松垮垮地罩在身上,下身穿着一条肥肥大大的浅蓝色裤子,左边的腰胯上露出拃把长的一段黑色腰带。他肤色较白,看着一点都不像是农村人,两条浓淡相杂的八字眉再配上一双似笑非笑的三角眼,让人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别扭感,永远无法消失的别扭感。

桂卿的笔试成绩在所有考生中排在前五名,是少数几个接近90分的人之一,因此他并未特别留意报同一职位的其他人的成绩,只是匆匆地扫了一眼他们的名字。宪统大约比他低七八分左右,好像排在面试名单第二三名的样子。这家伙的样子虽然不太招人喜欢,但是一旦接触起来却没什么让人感觉特别不舒服的地方。

没聊多长时间桂卿就知道了他的基本情况。

这个长得白白净净、略显斯文厚道的李宪统,刚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专科毕业,家是青云县大塘镇的,属于典型的矿工子弟。他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已经参加工作并结婚了。大塘镇在北沟乡正北方向5公里处,同田成县的河坝镇一样是青云县境内一个因煤而兴的经济大镇,有直通县城的公交车。镇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都是坐落在该镇的田庄煤矿的矿工或者其家属,其余的人口中大部分人也是靠矿吃矿、以矿为生,因此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经济生态小流域。田庄煤矿和黄泥庄煤矿一样都是国有大矿,都有自己的医院、学校等,经济体量比较庞大。

作为礼节性的交换,桂卿也把自己的情况向对方做了尽量详细的汇报,如此才得以聊得比较融洽和对等,否则的话就不好预测了。

两人一边很随意地聊着,一边随着等待报到的队伍向办事的地方缓缓地移动,不知不觉间已经轮到了他们。

桂卿先进去的,结果他进去之后没用一分钟就出来了。一个年轻的办事人员看了一眼他的手续,就在一张登记表上快速地填写了一些内容,然后“啪”一声,在他的报到证上盖了一个长方形蓝色印章,就像一个疲疲沓沓的职业倦怠感非常充沛的检疫员在半拉子猪身上盖检疫戳一样,然后就挥手示意让他走开,好办理下一个同学的手续。

跑了大半天就为了这么一个转移任务的盖章,他不禁有些哑然失笑。他不禁想到,要是都照这么一级一级地分下去,县里分给乡里,乡里分给村里,哪到最后他岂不是又给分回老家去了吗?那他上这个所谓的大学还有什么用?这真是让他感觉匪夷所思。

宪统和他同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