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族

《唐族》

第3章回京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自安禄山来到华清池后,到下午时天色就渐渐阴沉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断断续续已经下了半月有余。

直到今日,大雪依然没有想要停止的迹象。

整个骊山,雪花飘飘,一片银装素裹。

出生于南方的李俶,一辈子都难得见到这样的雪景,初时还觉得新奇。

兴致勃勃的组织着一群太监宫女打雪仗。

而当他的住所,也就是太子汤旁边的宫殿被压塌了一角的时候,就有些愁眉苦脸了。

冬日的骊山本就天寒地冻,更别说下了大雪,即便贵为皇太孙,李俶也被冻成了重感冒。

“阿嚏…!”李俶边流着鼻涕,边用毛笔不知在写着什么?

得益于这副身体的原主人,他这一手毛笔字倒是写的挺好。

作为庞大帝国的继承人,写字已经形成了一种肌肉记忆,李俶想写不好都难。

“郎君…”

那个长得清秀的小太监走了进来,吴良急忙将写满了简体字的纸张盖好。

这是他根据仅有的历史记忆写的一些未来将要发生的事。

上面全是些可能,应该,或许这样的词汇,真是…不学无术!

有一点李俶却是肯定的,安禄山要反,既然已经闹得人尽皆知,那一天怕是不会太久。

自从那日过后,李俶再也没见过李隆基。

他父亲,太子殿下李亨,则在长安负责处理一些政务。

当时满殿的王子皇孙,被分男女集中在两处宅院群中,皇太孙李俶一个人住在这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况且能说什么呢?说安禄山要反?他阿翁不信啊,没看到那老糊涂蛋对那干儿子比对他这孙子还好?

“干什么?冒冒失失的,不是说没我的允许谁都不能进来吗?”

小太监鱼朝恩算是“李俶”从小一起长大的身边人,一般有什么事情“李俶”都会让他去办。

当两人的记忆融合之后,李俶对他自然也亲近了不少。

“郎君莫恼,圣人准备回西京了,高翁让各宫、监做好准备,明日二通鼓后立即出发。”

“这么着急,有什么重要事情吗?”

“好叫郎君知道,连日大雪,圣人心系百姓,欲回西京探查灾情。”

李俶点了点头,让鱼朝恩自去准备,他则继续与脑中可怜的那点历史知识较劲。

华清池最高处的宫殿中,唐玄宗和一位身着圆领紫色袍衫的老者正站在殿前。

老者手持拂尘,随唐玄宗一起望着殿外的白雪。

这位老者就是鱼朝恩口中的“高翁”,骠骑大将军高力士,高郡公。

“大雪久未停歇,力士可知是为何故?”

李隆基本是随口一问,然而等了半晌,却一直未听到高力士的言语,奇怪的看了眼对方。

“有何话语,尽言便可。”

高力士暗暗咬了咬牙,躬身说道:“大家,自李相以来,朝廷内外赏罚无度,致使阴阳失和,老奴以为,这雪或许便是上天给予天子的警示。”

望着面前满头银发的老伙计,唐玄宗并无任何言语。

过了许久,高力士抬起头来,对方早已不知去向。

李隆基心中所想他其实非常清楚。

这位古稀老人为帝国操劳了一辈子,姚崇,宋景,张说,张九龄…那些跟随他他创造盛世的大臣们都已老去。

只剩下他这位帝国的掌舵者孑孑独立,孤家寡人。

诛韦后,斗太平,任用贤相,开创盛世,之后泰山封禅,多少帝王未有之?

功成之后,这位帝王是厌了,也是卷了。

面对这样一位想要安度晚年的功勋老人,还能如何要求他更多?

高力士叹了口气,转身慢慢走入大殿的阴影当中…

不知是否老天爷也知道这位天子要去体恤百姓?

第二天大早,天色终于放晴。

山上山下,旌旗招展,车马不绝,回京的队伍前后绵延数里路,路面上没膝的积雪早已被人铲平,一路畅通无阻。

要去长安了。

长安,这是拥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华夏民族,最为向往的一座城市。

即使李俶不通文史也知道,长安此时是地球上最庞大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

距离明黄色御辇不远处,李俶骑马相随。

而大胖子安禄山,也是骑着高头大马跟在一边,那马雄壮无比,然而安禄山骑在上面,像是骑着一只小奶狗。

可怜的大马一直在喘着粗气,李俶非常怀疑,那头肥猪稍微动动屁股都把马背压断。

队伍行进速度并不快,中午在临时搭建的行在休息了半个时辰。

到了下午的时候,李俶终于见到了那座坐落在雪原中的宏伟巨城。

灞水从巨城东面川流而过,阳光照射在冰面上造成光线反射,加上岸边杨柳垂下的条条冰凌,辽阔的灞水变成了一条横亘在大地上的金银丝带。

足够七八驾马车并行而过的灞桥东面,前来迎驾的大臣们早已等候多时。

“臣杨国忠,同诸位大臣,恭迎圣驾。”

“恭迎圣人回宫。”

“都起来吧!”李隆基抬了抬手,让众人免礼。

李俶驾着白马稍微往前移了一些,好将这遗臭万年的奸臣看个清楚。

可是一看之下,李俶有些失望。

与他想象当中的尖嘴猴腮,气质猥琐不同。

一身紫袍的杨国忠样貌周正,下巴上还有一抹飘逸的胡须,整个人身材挺拔,风度翩翩。

无论放在哪个时代,这样的人都是标准的美男子,与那些电视剧当中的形象一点也不沾边嘛。

“果然不能以貌取人。”李俶暗自嘀咕。

“右相,近日雪情如何?可有百姓受灾?”

李隆基不等回宫,直接开始寻问灾情。

“回禀圣人,本次降雪并无百姓受灾,一则降雪范围仅限于“长安”、“咸宁”二县,别处并无雪情报上。

二则部分被大雪压塌的房屋,工部已派人修整完善,损失钱粮皆由户部下令开仓赈济。

圣人体恤下民,百姓皆感念恩德,亦是臣等之福。

然天寒地冻,还请圣人保重龙体,早日回宫歇息。”

“还请圣人保重龙体,早日回宫!”

见大臣们齐齐整整的跪在地上,李俶撇了撇嘴,又是一群马屁精。

至于杨国忠的话,他是一句都不信。

路上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树都被大雪压断,这降雪范围至少波及了整个北方,怎么可能如他说的这般轻描淡写?

然而满朝文武,皆以杨国忠一言而决,竟无一人站出来说句实话,可见这朝廷到了何等不堪的程度。

“诸位爱卿辛苦了。”李隆基不知是真没有常识,还是不愿深究?再未提及灾情。

既然无事,李隆基也不去兴庆宫,一行人渡过灞水,为了不打扰百姓,队伍一路向北,准备从玄武门进入大明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