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族

《唐族》

第19章诗圣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李俶从礼部出来之后,哼着神曲,由鱼朝恩指路往大明宫北面而去,路过的太监宫女们,纷纷向他见礼。

半边巴掌大小的铜纹兔符,被他用红线拴着,在手指上甩得飞起。

这是率帅府真正的调兵虎…兔符,此去山东阜阳,近两千里路,肯定要有军队保护才行。

在唐朝,因为李家的老祖宗叫李虎,所以为了避讳“虎”这个字,老虎不能叫老虎,要叫“大虫”。

虎符也只能用鱼符和兔符代替,武女神还用过…龟符…嘿嘿…

而这枚兔符,算是李亨拨给李俶的亲兵,右率帅府全部人马,一百二十人。

为了防止太子作乱,这父子两也够可怜的,左右率帅府总共就二百四十人,李俶去山东分走一半,太子出宫都要小心点。

不过李俶也不嫌少,作为亲兵够用了,等出发的时候,李隆基肯定还会给他指派随军大将,一两千人总该有的。

李晟率领的右率卫就在大明宫的玄武门外,李俶上回对他们印象不错,一个个精神饱满,铠甲蹭亮,比宫中的这些卫兵看上去好像要靠谱一些。

不过作为此行的保命底牌,李俶若不去看看,心里总感觉没底。

在鱼朝恩的带领下,两人进入崇明门,准备直接从大明宫的后宫区域穿过去。

李俶有自由出入宫禁的权利,就算是后宫区域,他也是来去自如。

再说李隆基现常年在兴庆宫,大明宫这边只住着一些太监和宫女,不必太过忌讳。

穿过太液池,紫兰殿,再过玄武殿就是玄武门。

率帅府坐落于夹城西面,不同于宫城内大量的重檐殿顶,这里的房屋都是低规格的悬山顶屋殿,而且大门紧闭。

为了挡住营内的煞气,墙外四周还多了一圈灰红色的尖脊墙垣,在外人看来自然就有了股森严之气。

太孙殿下驾到,守门的卫兵自然不敢阻拦,一人恭敬的领着李俶往里走,另一人飞奔去寻李晟。

募兵制后,府兵形同虚设,各地军备废驰,而皇宫近卫多为世家官宦子弟,平时喝酒赌博是一好手,但若说训练打仗,就是外行了。

不过李晟率领的右率卫好像不太一样,李俶刚进门,就见一群人整整齐齐的排着队伍,正在操练。

二月份的天气已经热了起来,战士们挥汗如雨,却各个身披甲胄,从这些细节就可看出李晟治军严谨。

这时候,李晟带着几人疾步跑了过来。

“太孙殿下驾到,下官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李将军客气了,不告而来,李将军不觉打扰就好。”

李俶一句李将军,把李晟叫得脸色通红,一个一百二十多人的头头,算是什么将军?

怪李隆基猜疑心太重,按道理说李晟作为右卫率帅,应该下辖二到三府,每府设折冲都尉,一个折冲都尉至少管八百人。

加起来怎么也得有个一两千人才算正常。

只有这一百二十人的李晟,虽然有将军的头衔,实际上管理的人数却与个小小旅帅相当。

反正这天宝年间荒唐的事情多了,也不差这一件。

“太孙殿下屈尊降贵,能到此地,是将士们的福分,何言打扰?”

李晟回了一句,继续说道:“不知殿下来此,有何示下?”

李晟并不知李俶要去山东的事情,所以很疑惑这贵人做什么来了?

李俶笑着说道:“李右帅不必拘礼,我就是过来看看诸位将士,你们该如何依旧如何。”

李晟虽满心疑惑,但又不敢问,只得跟着李俶到处看看,但凡李俶有什么问题,他立刻上前讲解。

李俶在演武场看了看,而后沿着演武场外围的各个大殿四处巡视。

不得不说,虽然只有一百二十人,但是能让军营内干干净净,一应物品摆放的紧紧有条,却也能见功夫。

“此乃何处?”

几人走到一处类似库房的地方,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些铠甲和刀剑。

有位长须青袍官员正在亲自擦拭一副铠甲,那官员身体清浊,大概有四五十岁的样子。

擦拭铠甲都是小吏做的事情,这位却怡然自得,擦得非常仔细,连李俶等人站在门口都未发现。

“此乃武库,用于存放兵甲器杖。”

给李俶介绍之后,李晟对那人说道:“杜参军,太孙殿下来此,还不速速拜见?”

经李晟这么一提醒,那人才将略显木讷的目光投向众人。

对方先是看了李俶一眼,站起来躬身说道:“请殿下稍待。”

然后将铠甲和手中的抹布放下,在身旁的木盆中净了净手,才将手擦干,不慌不忙的走了过来。

“下官,右卫率府功曹参军杜甫,见过太孙殿下。”

李俶眨了眨眼:“你说你叫什么?”

“下官杜甫,字子美,见过太孙殿下。”

“卧槽,真是杜甫。”

李俶仔细将对方上下打量了一遍,老旧的青色官袍,已经洗得微微泛白,在下摆还打了一个补丁。

能明显看出,对方日子过得很拮据。

李俶没想到世后与那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仙”齐名的“诗圣”,在这天宝年间竟会如此落魄。

这就是个生活贫苦,面色木讷的标准低级官员,哪有半点“诗圣”的风采?

所以即便名字都对上了,李俶依然不敢确定,继续问道:“先生可识得李太白?”

听到太孙殿下叫杜甫先生,李晟非常惊讶,殿下为何对这位小小的功曹如此尊敬?

不是李晟没有眼光,而是杜甫的诗词非常讲究格律又不合时宜,所以在崇尚自由且都认为国运正隆的长安并不受欢迎。

所以李晟也不会想到这个整天琢磨蹩脚诗词却投门无路的功曹参军,偏偏是因为诗词被李俶所知。

李俶认识李白杜甫并不奇怪,以为这位太子殿下也是对方的小迷弟,于是笑着说道:“回禀殿下,太白兄赐金还乡时曾与下官东都相遇,后又同游鲁地数载,还算识得。”

“就是你丫了!”李俶暗道。

竟能偶遇“诗圣”,李俶也不再废话,兴奋的一把攥住杜甫的手臂,拉着便走。

“在下仰慕先生诗词已久,不曾想能在此地相遇,当此之际当与先生浮一大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