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仙话

《西游仙话》

第106回阿弥陀佛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却说刘圆生于那山头静坐五十年之久,不提半分法力,仅以肉耳聆音。终于将那六耳合四的神通练成。

此刻刘圆生头上两侧上下各生两耳,上耳偏大,下耳偏小。如同蝴蝶的半边翅膀般。

这蝴蝶耳练得,也就有了洞明察微之力。原本六耳收音属于被动聆听,但现在刘圆生可以将小耳以不可见的速度摆动,发出微弱的密集波动。而那反射回来的密集波动被大耳收摄,就能听出万物动向。此为洞明察微法!

但却也不知若是有超然于声音之外的东西,那刘圆生的洞明察微之法还可否堪用?不提。

却说刘圆生现下练成蝴蝶耳,仔细思量了一番,又回洞府闭关了。

此后一段时间,刘圆生还欲提升一番修为,但某日修炼时但觉那三空阳焰之力似乎有些压制不住,周身炙热难耐,似乎有反噬之力。刘圆生费好一番功夫才将那三空阳焰压制在体内。

“这三空阳焰开始有反噬妖心的趋势。看来如今不能再闭关苦修了。”

刘圆生之前转修妖道,现在人心不纯,那三空阳焰噬心之力开始发作。

而那赤阳心法似乎对压制这三空阳焰反噬之力没什么作用。毕竟刘圆生的金丹是以五色妖丹为本结成的,所以现在刘圆生的修为每涨一分,妖心就要多上一点,而那反噬之力就要强上一丝。

随后刘圆生不再苦修,而是以三空阳焰凝化起太阳神针来。这多枚太阳神针凝化完毕,三空阳焰真火噬心之力才弱了不少。

“凝化飞针削弱三空阳焰之力却也不是长久办法。当下这困境,却不知是火灾已至还是瓶颈难破?”刘圆生扪心自问道。

整整五百年后,刘圆生废了洞府,决定出山。

方一出山,刘圆生便化作乌烟遁走。不多时便至之前的那条大河处。

“当下却也不知这养灵山风貌如何?不如沿河而上。定有兽族踪迹。”

计定,刘圆生听息聆音法全开,一道乌烟急速遁出。

那干涸的河床蔓延数万里,不知通往何方。但那河床两边已无水滋养多年,此刻片片荒芜,半点生灵不见。

刘圆生看到天上有一只飞鸟,于是闪身上前一把抓来。手中灰芒闪动,将那飞鸟魂魄摄入,飞鸟的神魂微弱,但其所见之景均是这般荒芜。似乎这河道上游水源已断多年。

“罢了,走着看吧。”

却说半年之后,刘圆生于河床之中看见了许多水兽干尸,不知死去多久。观邃法加持之下,刘圆生但见那干尸周边似乎隐隐有残魂闪动,于是乌烟下坠,摄了不少水兽残魂,用来探查前事。

那些水兽生前也是低阶妖兽,极少数却也是低阶妖修,这番探查让刘圆生心中明了几分。

“上游封河?血蝠族猎杀族类?”刘圆生暗道,心中明了几分。

原来这河名叫七道河,像这样的大河养灵山一界总共有九条,均以九灵湖为源。是滋养着养灵山万物的根本,而这七道河水族似乎正与血蝠族大战,上游封河是有人故意为之。

这些残魂无人超度,惨死此处怨气颇重,故而久久未散。但几缕残魂中记忆不多,刘圆生只是知了个大概。

刘圆生化去了那些水兽残魂,笃定沿河而上必定能见到活物。

又过了几日后,刘圆生远远望见干涸的河床中水兽干尸越来越越多,而那尸堆当中,有一人影打坐不动。

探查一番后,刘圆生但觉那人似乎默默念着经咒,不顾他事。料想并无大碍,于是乌烟一转,朝那人遁去。

却说刘圆生停在距那人十余丈外,方知那人是个老和尚,其口中所念经咒乃佛家超度亡魂所用。观邃法加持之下,刘圆生见河床上有无数影影绰绰的水族亡魂闪动,随着那经咒唱起,水族亡魂一点一点的消失不见。

“无数亡魂仅靠此名方丈一人,却要超度的何时?”刘圆生心中暗道。

却见书生缓缓上前一拜:“方丈功德无量,在下刘圆生,敢问这七道河缘何断流?”

那老和尚满脸皱褶,老态纵横,一副风烛残年的样貌。此刻口念经咒不断,似乎并未听到刘圆生所言。

刘圆生见状却也不再打搅,心知此人孤身在此,定是德高望重之辈。但探查之下,却不见此人有什么修为在身。

一路烟遁至此,刘圆生自觉法力稍减。于是走远数丈,寻了一地打坐调息。静等这老和尚经咒念罢。

那老和尚身批锦袍袈裟,看似华贵,但实则朴素异常。自顾唱念经咒,但听梵音阵阵。

刘圆生打坐间听有梵音入耳,不知不觉间竟也是入定了。只觉心中清明,周身舒爽,再无心思量他事,似乎那三空阳焰的炙热感此刻也感受不到了。

却听老和尚口中低声唱念经咒,不多时那刘圆生也跟着开口念起。

“。。。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

不知过了多久。刘圆生耳中梵音不再,却是那老和尚停下了唱念经咒,闭眼合十。

刘圆生收了法,站起身来,又上前去一拜,还未曾开口却听道那老和尚说。

“施主身上的怨气可除了?”

刘圆生不明所以,观邃法加持下探看周围河床,却见那无数亡魂已经悉数不见。

“方丈在此超度亡灵,得无上功德。但在下何怨之有?”

“施主能摄人心魂,安能不被怨气缠身。只是当局者迷罢了。”

刘圆生心中微震:“此人不仅能看破我的神通,还能看出我缠身怨气!不知是何方得道高僧。”

“不瞒方丈,在下是修行中人,摄人心魂也是被逼无奈。”

那老和尚口唇未动,但仍有声音传来:“你在此念《地藏经》四十九日,却也消些业障。”

刘圆生闻言心中为之一惊,四十九日?!为何自己丝毫不知。于是再拜道:“多谢方丈指点。敢问此河通往何处?在下因故闭关于附近山中。前几日瓶颈已至,这才四处周游,寻些闲事做做。以期破境机缘。”

那老和尚听罢刘圆生所说并未追问,似乎对刘圆生身份并不在意,只是自顾自的说道。

“此河上至九灵湖,下抵五雷阵。若说寻闲事,不知施主可愿与我一道,超度此河中亿万亡灵?”

刘圆生一怔。不知这老和尚为何言此?但那梵音似乎使得心境空明,故而三空阳焰噬心之力却弱了许多。若是能解了真火焚心之苦,念些经咒倒也不妨。于是刘圆生便应了下来。

那老和尚见刘圆生应承下来,起身化作一道紫电朝河道下游而去。片刻就不见踪影!

刘圆生见状惊异万分,心中暗道:“若非真佛,怎有这般神速。”随后化作乌烟,也奔河床下游而去。

几日后刘圆生才寻到了那老和尚身影,却见那老和尚已然入定,口中默念经咒。刘圆生听那梵音入耳,竟然觉得十分熟悉,跟着念过几遍后便如数记在了脑中。

随后数年,一紫一乌两道身影一路唱经念咒超度亡灵,直到了七道河末端。

刘圆生但见那七道河通向一处浓雾深处,而那浓雾接天连地,其中隐隐有五雷攒动。

那老和尚念咒毕,度了最后一魂。却未再起身,而是和刘圆生攀谈起来。

“我见施主不像我养灵山之辈,怕是意外滞留之人。不知施主可觉这养灵山如何?”

刘圆生面对老和尚这般笃定,却也不瞒。

“方丈佛法无边,在下却也不瞒,刘某乃是神洲修士,”那老和尚闻言微微点头。“几百年前因故滞留养灵山。这养灵山之大,超出在下想象,真乃洲中之洲,境中之境。”刘圆生说道。

“这养灵山其实与牢笼无异,不过是他人的猎场。你我所度之魂,来世却也还是托生成养灵山之兽。”

刘圆生闻言不知该如何回答。难道说这降生在养灵山的生灵万世难入他道轮回么?

“我行走养灵山数万年之久,却也无他事,一心超度亡灵。但后来竟发觉那些亡魂多数似曾相识,渐渐才知这养灵山真相。。。”老和尚说道。

原来这养灵山当真是人修猎场,但此地却不在六道轮回之中。凡所降生于养灵山之飞禽走兽,将永世在养灵山中轮回。

如此这般,生在养灵山之兽作业障、积福报种种皆是无用。毕竟永堕此山畜生道。

这老和尚发现此事后,慨叹养灵山万物生杀之痛,更觉养灵山内各族攻伐无益,于是便行走四方,超度亡魂了此残生。

“可我却从未遇见过你这样愿意唱经念咒超度亡魂之人。枉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修佛法无边,却渡化不了任何一兽。”老和尚似乎有些悲悯般说道。

刘圆生闻言不知该如何作答,无怪乎这老和尚道破了自己来历,原来是以为自己发了善心念咒超度亡魂。

若要说一路学唱经咒其实是为了压制三空阳焰噬心之力岂不是有些愧歉?

“万物相息,自有因果。佛若想渡,杀尽此山又如何?佛若不渡,十世好人又如何?渡人亦渡己,渡己亦渡人,均是世间功德。”刘圆生以经言感悟回道。

那老和尚微微一笑,并未发言,似乎有心无力。但随后朝刘圆生丢出一物。

“施主请到九灵城转交遗物吧。老衲再无他愿了。”此话说完却见那老和尚闭眼合十,一动不动。

刘圆生探查之下,方知此人已经圆寂。

“方丈一路走好。”刘圆生一拜道。

书生正思索应否为这名老和尚念经超度时。却见那老和尚肉身射出七色彩光,有一魂影从那老和尚体内飘出。而后刘圆生耳中响起阵阵梵音。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法无边,渡人渡己。

老和尚肉身虹化,不久便仅剩一袭锦袍袈裟。刘圆生望了望那老和尚圆寂之地,又回头望了望那通往九灵湖的干裂河床。

“时日尚多。养灵山,且行且看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