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时:洪武圣君

《大争之时:洪武圣君》

陈友谅起势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在这样一个大争之时中,像张士诚这种胸无大志,且好高骛远的人,都能开辟一番天地,那岂会没有比他起义更早更强的人?

那一定有呀!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就在韩山童和刘福通联手起义之时,另外一个人正在做什么。

把时间,先拨回到几年之前,也就是在韩山童和刘福通起兵四个月之后,具体时间是至正十一年的九月。在这一个月里,另外一个人也开始了起义,并且开始了一路的进攻。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天完”大帝:徐寿辉。

徐寿辉何许人也?

答曰罗田人,小名真一也。那么他的工作是什么?答案是,与两年之后造反的张士诚同属一个派别。

具体一点是什么呢?就是贩卖布匹的,用现代话说就是二道贩子卖布的。

就在前不久,袁州和尚彭莹玉以其妖术与麻城邹普胜一起聚众反叛,以红巾为标志,八月份的时候在大别山主峰所在地的多云山庄及天堂寨发动了起义。

这两个人可能是觉得自己拿不上台面,于是他们又找了一个长相一表堂堂的人,推选为他们的首领,这个天大的馅饼就掉到了徐寿辉的头上。

(野史公曰:除明史这一版本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徐寿辉看到韩山童和刘福通的起义已经打到了光山县下,徐寿辉感觉时机成熟。便和邹普胜以及彭莹玉等一起起义,并且宣传了一句“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生”的说法得到了众人的肯定,并且发动起义之后,徐寿辉被大家拥戴为首领。)

徐寿辉虽然在接到这个大帽子的一瞬间,有些精神恍惚,仿佛不敢相信一般。但随即也镇定了下来,他大步的走到了铜镜旁,看了看铜镜中的自己,微微点头,自己就是英俊能咋办?!

被推举为首领之后,便焚香集众,毕竟大家都是有信仰,信奉弥勒佛的人,所以后来又称这支军队为“香军”。

徐寿辉觉得,自己这刚被推举成首领,总得做点业绩,让大家伙都佩服自己吧?

于是徐寿辉在九月份下达了命令:“给我兵打元朝立功!”

接着三军出击,与刘福通的军队几乎一起进攻,很快就攻陷了蕲水以及黄州路等。这一战还打败了元威顺王宽彻不花,于是让徐寿辉名声大噪。

徐寿辉占领蕲水后,即以蕲水为都城,自称皇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以邹普胜为太师,开启了属于徐寿辉的湖北时代!

徐寿辉起这个国号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什么意义呀?

在“大”的上面如果加“一”的话,这个字就成为了一个“天”字,同样如果在“元”字的前面加“宀”的话,这个字就是“完”,于是乎“天完”背后的意思就是表示压倒“大元”,其实,也可以直接翻译过来,那这个国号就是“大宋”!

既然有了国号,那自然也要分封一些官位来给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吧,以及设置一些官吏等级吧。

于是徐寿辉就采取了和韩林儿的大宋政权几乎一样的方法:首先设置统军元帅府,再设置中书省,枢密院以及中央六部等机构。

除了将邹普胜奉为太师之外,还有倪文俊被封为领军元帅,陈友谅被封为元帅薄书椽。

说到这里也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那就是陈友谅,也就是在这一个时候,他正式登上了群雄逐鹿的历史舞台。

徐寿辉在经济方面也有所考虑,著有铜印,发行钱币,算是规模挺齐全的“王朝”了。

做完这一些之后,徐寿辉就到了蕲水县附近的清泉师太殿上称皇帝正式即位。

古代嘛,称皇帝是相当要有仪式感滴,当皇帝的必须要找一个高大宏伟的地方,并且让众群臣三拜九叩,再亲自为自己“加冕称帝”,才算是过了一把皇帝瘾,真正当上皇帝了。

凭借着刚刚建立的大国,带领着所有的军队,不久就攻陷了饶和信。

士兵们的心中感觉到了无比的无奈,徐寿辉本想乘胜追击,但是稍微沉思了片刻,决定还是要回来整顿一下,收割一番粮食,次年再继续进攻。

等到第二年也就是至正十二年,徐寿辉才发动大军,兵分四路,接连占据了湖广和江西各郡县,接着一鼓作气攻克了昱岭关和杭州。

打到这里还没有停下来,徐寿辉又率领着赵普胜等人,攻陷了太原,不久声威就大振!人人都知道这个“天完

(本章未完,请翻页)

”政权的厉害了,更是对徐寿辉也是刮目相待,把他推为英雄!

起初徐寿辉的军队可谓是纪律十分严明,不淫,不杀,每攻下来一块土地,只把当地百姓的人名,登录在户籍中,没有对当地的百姓造成任何一点的干扰,因此甚得人心。

凭借着这样良好口碑的队伍,自然能快速的扩大到数百万人。

于是“百万大军”纵横驰骋于长江南北地区,甚至在实力巅峰时期,一度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的广大地区。

于是老百姓就为徐寿辉的军队编制了一首民谣歌词如下:

“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

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从这一首民谣之中,不难能够感觉到老百姓对徐寿辉,对红巾军的喜爱和欢迎。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老百姓们才把徐寿辉当作英雄的。

但是这个“英雄”啊,很快就会被大家发现,他压根就不是什么“英雄”,相反他是一个彻彻底底,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里都散发着“狗熊”气息的“英雄”。

为什么这么讲啊?

因为攻下来杭州之后,徐寿辉便胸无大志,整天浑浑噩噩过日子,坐享其成,坐拥着半壁江山,岂不乐乎!

次年,便遭到了元军的凶狠打击,片刻蕲水就被人家突破了,徐寿辉只得落荒而逃。这个算得上是徐寿辉第一次大起大落。

在这一次人生的大落之中,跟随自己的老部下,如彭莹玉等接连战死,就连“莲台省”将士四百余人,也全部壮烈牺牲了。这一次失败可谓是带走了徐寿辉起义的本钱,自己的所有子弟兵和家当底。

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于徐寿辉的大起大落中,又有一个新人崛起了。

说起来这个新人可不一般呀,因为这个新人,日后可是被朱太祖点名封王的人啊!

那这个人是谁啊?

他就是太祖的第一位“伯乐”——郭子兴!

就在至正十二年徐寿辉兵分四路,大杀四方的时候,郭子兴趁乱也拉起了自己的旗杆,开始了自己“造反”生涯。

在讲太祖的“伯乐”之前,先对这位“伯乐”进行一下详细的身份概括。

郭子兴的祖先是曹州人,他的父亲郭公,娶了一个县城中富贵人家的女儿,家庭环境便慢慢的富裕了起来,为日后郭子兴造反,留下来了那么一丁点的基金积累。

要知道郭子兴的父亲本来可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答命算卦者。以前过的日子可是整日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周游四方啊!如今,竟然能够娶到一个富商的女儿为妻子,可真是有两把刷子。

也正是因为郭公这个优良的基因,完美的继承了给他的儿子郭子兴。

这郭子兴从小也学会了算卦,并且还有江湖大侠的豪爽性格,很喜欢结交朋友。

也就是因为郭子兴有的那么一点基金积累,再加上从前广泛的结交朋友,为日后在腐败的元朝末年拉旗起义奠定了基础。

趁着天下动荡,徐寿辉和刘福通正对元朝进行猛烈的击打时,郭子兴也终于有所行动了。

至正十二年春天,郭子兴倾尽家财,杀牛备酒,广结天下英雄豪杰,颇有一种武林盟主的架势!

不久便集齐了数千名年轻强壮的青年,在郭子兴这个神算的慷慨激昂的数词的鼓励下,这帮年轻人发誓要与他一起共图大业,迅速起兵就攻占了濠州,拿下来了第一块根据地。

但正所谓得到的容易,失去的也容易,可能正是因为起义这般迅速成功,才奠定了郭子兴日后也只能待在濠州城里了。

值得一提的是,与郭子兴一同起兵的还有孙德崖,在小小的濠州城里,一会就出现了五位元帅,再加上后来的李二,彭大,赵军用等人,那一共八人了。

于是就出现了在这个小小的濠州城内,就出现了几人人互不相让的那种局面。

正是因为互不相让,而且还相互吃不掉的事情,这才导致了日后郭子兴必须装作礼贤下士,这才没有误把太祖拖出当做间谍砍死。

关于郭子兴的故事就先说到这里,让我们继续把目光转回来,看看徐寿辉在经历了一起一落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又如何被陈友谅给夺权了呢?

话说徐寿辉被元朝军队击败了以后,竟然侥幸逃脱了,逃跑了以后,徐寿辉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敢马上发动反攻的军队,而是一直等到至正十四年,才采取了行动。

因为这一年,元朝军队迫于刘福通和张士诚等农民起义的压力,不得不抽调了长江中游近乎于所有的兵力前去镇压。在徐寿辉领地的附近兵力稀少,所以徐寿辉决定就趁着这个空隙,快速重新召集军队攻打失地!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必然能够成功,而且能够一鼓作气收复失地!甚至不费吹灰之力。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徐寿辉又因为攻下来了湖广和江西的许多地区,使声势又起,接着又进一步控制了四川盆地和陕西的一部分地区,快速的重新站稳了脚跟。

不仅仅如此,徐寿辉还派人到罗田的故里多云山中建田元店,筑紫云台,立“无敌碑”,以来夸耀自己的功绩。

真可谓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从这几点做法来看,他压根就不具备一个帝王所应该拥有的基本素养。无论功劳有多高,亦不能自己夸奖;无论现在的政绩有多么显赫,亦不能骄傲自满。

然而徐寿辉这几点全部做到了。

他不仅夸耀自己的功劳,更是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如此这般行为不被下属的人篡夺了权力,那才怪呢!

但毕竟现在又收复了失去的土地,重新让徐寿辉的名字大振于天下,徐寿辉安能不乐乎!

徐寿辉这一次带领军队“卷土重来”的同时,还把首都迁到了汉阳。

这一年的事情发生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的正月。

但是徐寿辉自己人生的这一路,再加上这一迁,就落了一个和韩林儿一样的下场,因为实权被丞相倪文俊夺去了!

这一下子,堪称是开国大帝的徐寿辉竟然就变成了空头支票,被下属给架空了。

而倪文俊的野心就这样停止了吗?就这样不再膨胀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按耐了几年之后,倪文俊终于按捺不住了,他缓缓地撕掉了脸上的那一个假笑的面具,露出了本来狰狞的面目。

他把那双充满了杀气的眸子,缓缓地看向了坐在王位上的,已经没有了实权的徐寿辉,此刻他的内心是极其想把这个人拿掉的,说干就干,马上开始谋划!

到了至正十七年九月的某一天,倪文俊策划了一场谋杀徐寿辉的兵变,但是百密一疏啊,最终失败了,只得灰溜溜的逃到了黄州。之前的权利,因为这一招不慎,就一下子便是丧失了不少!

而当时的陈友谅呢,他在做什么呢?

时友谅隶文俊麾下,数有功,为领兵元帅。遂乘衅杀文俊,并其兵,自称宣慰使,寻称平章政事。(《明史.列传十一》)

就这样,陈友谅借这一次机会,吞并了倪文俊的所有军队,变成了平章政事,自己称自己为宣慰使。

可怜这倪文俊好不容易招来的军队,最后竟然成了他人的“嫁纱”,就这样整个“天完”帝国的政治权力便落到了陈友谅的手中!

而陈友谅也完成了从草根到帝王的咸鱼大翻身的路程!

接着到了至正二十年,陈友谅也不再掩盖自己的野心,就以借着观察作战地形为由,将徐寿辉诱骗到了太原附近的采石镇,将其杀害了!

在陈友谅成功的这一条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也就不难理解,当年吕蒙正先生为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这般写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寒窑赋.版本一》)了。

陈友谅因为自己家世的缘故,无法自己拉起一杆属于自己的起义军,只能投奔于他人,这只能算是暂时的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徐寿辉的大起大落,倪文俊的造反,自己又凭借自己的智谋掌握到了核心的政治权力时,情况又发生了改变!

而这一切一切的变化,正是要感谢于上天那不断的变化,这才造就了陈友谅的有机可乘和趁虚而入。

若不是这么多的变故,他陈友谅又如何能够成为一代枭雄,甚至于日后在与太祖的巅峰决战中险些活捉太祖,成为统一天下的人呢?

或许人这一生不得不受制于天命,感慨着:此乃时也,运也,命也耳!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