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悲歌

《将门悲歌》

第二章 催人泪下告别诗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茫茫大漠,秋风萧瑟。一只曾经搏击长空的雄鹰,投下最后一个美丽的弧度后,带着一身的沧桑,疲倦地停落在小木屋的屋顶。

小木屋内两人相对而坐,喝着闷酒。这是李林与苏文的最后一别了,也是李林彻底告别前半生的一别。

这一别也是李氏军人世家,在李林爷爷李宽那儿达到显赫高峰,李林续创辉煌之后的将门悲歌的剧终。

李林端起酒碗,与苏文的酒碗“当”地一声重重地碰了一下,眼里闪着泪花,把满满的一碗酒一饮而尽,连连干咳了几声。

这次酒宴是李林专门为苏文饯行的。大汉天子已经派人与匈奴方面谈妥,准备把苏文接回去了。

苏文是李林的好朋友,苏文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深深地感动了李林,他对苏文可以所是崇拜得五体投地。

李林放下酒碗对苏文说:“今天你是可以回去了,再也不用煎熬身在异域他乡的孤独和凄凉了。”

苏文不知说什么好,他顺手抓起一块烤羊肉,默默递给李林,眼里含着泪花。

李林摆摆手,抓起酒坛,哗哗地先将苏文的空碗倒满,再往自己的空碗里倒满。端起酒碗,狠狠地喝了一大口,继续说道:“你既能在匈奴这儿扬名,又能在大汉中立的显赫功绩,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我是无法与你相比的。”

苏文也喝了一大口,说“老弟呀,我回去后可以在皇上面前替你求求情,也许皇上也会宽恕你,也会派人来迎你回去。”

李林站起来,走到朝南的窗口,推开窗门深情地向远方望了望,转身说:“我李陵虽然没有苏兄你那样勇敢和坚毅,但是如果当时汉武帝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和所有家人,我也会有归汉的志愿。可是现在我的全家都被杀戮了,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能有什么念想呢?”

李林端起已经喝了一大口酒碗,一饮而尽,把空碗重重地往往桌上一甩。

苏文也跟着一饮而尽,充满深情地望了一眼李林,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发出一声长叹:“而今一别,不知能否有再聚的机会?”

李林默不作声,拎起酒坛子,哗哗地再倒满一碗就,咕嘟咕嘟地喝了个底朝天。苏文完全知道李林心中的苦楚,他不再劝告李林,此刻什么话都是多余的。

李林不是个贪生怕死的鼠辈,也不是个奴颜媚骨的小人。苏文只能陪着李林又喝下一碗闷酒。

李林左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右手操起狼毫大笔,就在桌边的一张羊皮上挥毫写下:“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李林狂草写完最后一个字,凝视片刻,把豪笔一扔,跨前一步,握着苏文的手感慨道:“我们马上就要分别,这样的良辰美景从此不会最有了。”

苏文不禁为之动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人各有志,也各有原因,我理解你心中的苦衷,好自为之吧。”

迎送苏文的马车早就列队等候在大路旁,李林手执苏文的手,肩并肩地慢慢踱步木屋外。一位汉使见苏文出来,赶忙过来服侍苏文上马车。苏文让他不要打扰他与李林的最后一刻时光。苏文对汉使说:“你与马车队在前面走,我再陪李将军走一阵。”

就这样李林与苏文手拉手地跟在马车后,一边走,一边交谈。他们谈了很多,就是没有谈到李林的未来。苏文和李林此刻都意识到不宜触及这个敏感的话题。

不知不觉来到交叉路口,一条是指向东南方向,那就是苏文此刻要去的路,这条路通往大汉的京城长安。另一条是指向西北直通北海的路。

苏文停在三岔路口,面朝北海对李林说:“我这个大汉的使臣,在北海放羊整整19年,想当初我带着浩浩荡荡百余人队伍,如今只剩下十几个人了,想想真是惭愧。”

“别这么说了”,李林说,“如此说起来我就更无地自容了。”

送君千里总有一别,李林与苏文紧紧拥抱在一起,最后苏文重重地在李林的背上拍了一下,说声“保重!”,这一拍就是最后一拍了,这“保重”两个字就是李林能听到的苏文的最后两个字。

李林眼睁睁地看着苏文转身登上马车,与车队一起慢慢地淹没在地平线下。

衰草连天,满眼枯黄,进入秋冬季节的草原令人感到有一种可怕的空旷和孤独。李林身披一件青蓝色长袍,站在一处高高的草甸上,背对刺骨的西北风,面向西南,极目远送渐行渐远的苏文的马车,不禁发出一声长长的哀嚎般的叹息。

苏文回中原去了,去见大汉天子了。自己又何尝不想能像苏文一样荣归故里,继续报效朝廷呢?可这已经不可能了,一切都改变了,从李林举起白旗的那一刻起,一切就回归宿命了。

悲戚与孤独,愧疚与仇恨,渴望与无奈,这一切矛盾的心理交织在一起,如同汹涌的潮水,向他袭来。

李林朝着苏文远去的方向,足足凝望了一个时辰,直至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才迈着沉着的步履,回到小木屋。只见刚才与苏文一起饮酒的场景还是原封不动,李陵下意识地环扫了一眼,拿过一个酒杯,倒了浅浅一杯酒,缓缓坐下。他不再像与苏文一起喝酒时那样猛喝,而是开始了独自慢斟慢饮。

李林的心里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许多心里话无处诉说,他只能继续在羊皮上挥毫,在前句诗上续写:“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是啊,通往大汉的道路四通八达,而我却在分岔路口徘徊犹豫。如今送友一别,就像天上的云朵被风吹散一样,不会有最聚拢的机会了。

此刻的李林思绪如泉涌,他拿过另一张羊皮,继续挥毫写道:“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帐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酒这个东西岂能解得了愁,无非是饮酒消愁愁更愁,可是此刻除了能用酒来暂时麻醉一下自己,又能有什么别的方法呢?只能承认:“何以消愁,唯有杜康!”

李林写下了送别诗,可这哪里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这分明是一曲将门悲歌,是从李林内心发出的悲鸣;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告别诗,是李氏将门百余年名家辈出的一个家族史的总结。

李林写完诗,继续独自慢斟慢饮,他的思绪回溯到了童年,他的脸上露出了来到匈奴后从未出现过的欣慰的笑容。

画面展示到此,嘎然而至。老婆婆说给你思考最后三分钟,如果没有变动就按下最后确定键,一旦按下了这个确定键,一切反悔都来不及了。

“不用考虑了”李宽说着就按下了确定键。

李宽从投胎开始了他穿越两千多年的西汉,开启了重生的模式。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