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子

《蜂子》

第第十节学而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蜂子说完这话,就问方明:“方明,前几天,你不是问我论语第一段怎么释义吗?”

蜂子一问,方明马就明白了蜂子的用意,极度配合地说:“是的,我最近每每想起论语第一段,就怎么也想不明白了,以前,老是认为自己的理解是对的,但最近老在想,以前的理解可能是错误的,但错在了哪里倒不知道。”

蜂子:“以前你是怎么理解的?”

方明故意把声音放大背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双接着说:如果翻译成:“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道合的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个很有德的君子吗?但这样的解决,我无法理解,解释不通呀。中间像是少了点什么?”

蜂子看了一眼张达己,意思是你知道吗?

张达己看蜂子看自己,就冲锋子点了一下头说道:“我也是这样理解的,这没错呀,多少年都是这样理解的,一代一教一代人。”

蜂子说:“我们当下每个村子小者十几户,多者上百户,一般来讲,也只有一家人能识文断字,多数村庄里是没有一个识字人的。遇到家里收到信,就会跑到邻村都人读信。这没错吧!”

刘五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见蜂子问话,抢着说:“有次我家收到信,从邻村找一个先生读,但信中有字有认识,又找了两个先生才把信读完。”

刘五的话获得了大伙的同感,都这么认为。

蜂子接着说道:“我们现在都革命了,没有帝制了,但乡下的识字率还是很低很低,那要是放在三千年前,二千年以前,一千年以前,会是怎样?”

方明:“识字的人就更少了。”

蜂子:“估计也只有我国北宋时期主识字率可跟眼下有一比,那时人比较富,读书之风盛行。”

看大伙都看着自己,蜂子接着说:“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能读书识字的都是些一些王公贵胄这些家的子女才有读书的资格,所谓‘学在官府’吗。一般人等怎么可能会识字呢。所以孔子这里所说的人都是一些家庭出身不错,或者都是读书人,而不是指的一般芸芸众生。”

方明:“如此说来,那个时代能读书岂非都是名门之后。”

蜂子:“是的。那时的读书人可是个顶个的大家族。论语开篇的第一段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如果认知不到这一点,论语你读再多也没有用处,因为,你理解的方向错误。一个道理,或理念如果你理解的方向错误,读得越多,高正确的路就越远。”

蜂子一席话,让几个人都听得有了兴趣,一个一个往蜂子近前凑。连刘五也凑了过来,蜂子没有往身后看,不用看,他也知道,那个日本兵一定听得每一个字都一清二楚。

蜂子说道:“我试着来分析一下吧。论语这第一段,指明了做学问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做大人物的技巧。”

张达己也瞪着眼,看着蜂子,眼子里是满眼的不信。

蜂子说:“第一句是指明了做学问的方法。怎样才能有学问呢?复习,重复,不断地加强记忆,学好一段,再学下一段,下新的内容,要不断地温习老的内容,反反复复,就像老牛反刍一样,把学过的内容吃进去,吐出来,咀嚼,品味,思索,体验。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学问家。”

张达己一听,这样就变成大学问家了,表现出了兴奋之色,眼睛里少了一丝怀疑。因为,他听蜂子说得有道说得有道理,一个人,如果天天都这样学习,那一定会变成有学问的人。

蜂子接着说:“当你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地学习得重复学习,当你变成一个大学问家的时候,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和你一样有问题的人,听到你的好名声,赶来和你交流学问。但是一谈,你发现,原来的这位,学问并不好。发现这种情况后,千万别说出来,不要对他说,你的学问太差了,等以后长了本事再来找我吧。如果这样,你就会得罪他。不但不能说他,还要让他高高兴兴而来,兴高彩烈地回去。当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就向更多有学问的人提起你,说你‘学问好,人品更好’于是,就有了更多有学问的人听了你的名声,不远千里来看你,来和你交流学问,当找你交流学问的人多了,你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也会增长很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大学问家。”

蜂子说完这段话后,方明故意大声说:“天啊,你不讲,要我自己想,想死也想不通呀。”当然,方明说这话,火候拿捏得极好,外人看不出来,就连天天跟着的刘五也不点知道。

张达己的眼睛里已经再也没有半点怀疑得神情了。他用极崇拜的眼神看着蜂子说:“长官,你这么大的问题,离前线这么近,多危险啊,你要是有个万人,我们国家就损失大了。”

蜂子等张达己恢复平静之后,用很大的声音说道:“我们中国文明可是这个地球之上唯一不存在的古文明,为什么地球之上这么多民族的文明的都灭了,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留了下来。不就是我们的文化中有‘和合’的观念,有‘天下大同’的理念吗?也正是这样的文明才能造就像文天祥那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话来。”

张达己:“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蜂子:“我听说GC*党有个大官,在民国25年被困深山时曾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化。’这是多么伟大人格才会有的境界啊。”

方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蜂子:“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张达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陕军连长猛然说了一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蜂子对冲他伸了下大拇哥,表示赞同。

“啥是天下大同呢?”刘五问了一句。问完这句话之后,发现蜂子看他的眼神变了,变得温和了。

刘五想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他,更不明白蜂子看自己眼神变温和的原因。

蜂子说:“因为我们国家自古以来都有天圆地方之说,正是因为有这一说法,才会让我们的先民认为我们脚下的土地是有边际的,因为正四边形,又必然会有一个中心,且必须只有一个中心。”

为了让刘五看明白和理解这个意思,从衣袋里取出一张让,让刘五撕成一下正方形。然后,蜂子把这个方纸对折了两下,在正方形的正中心形成了交汇点。当蜂子向刘五举起这张纸的时候,刘五才真正明白蜂子刚才说话的意思是什么,脸红红的对蜂子说:“你们都有文化,只有我笨,看到纸才明天是啥意思,以后我也要有文化,不仅把字都认完,每个字都能叫出名,还要有文化。”

蜂子没有理会他,接着说道:“正是我们国家很早就有天圆地方的观念,导致我们国家的早期王朝都会选择在天地之中建都,并对号令天下,只有占在天下之中,才有资格对四方行政。而四周只要承认和认可中央,中国就没有讨伐之心,比如早在汉朝,日本就向我国进贡了,如果在汉朝时我就像今天的日本一样去攻打他们,那时的日本怕是连是最基本的防卫都做不了,而中国并没有去攻打日本,反倒是到了元朝,那些蒙古贵族打遍天下无敌手,才去打日本,这是后话了。而今天的日本仗着他们是亚洲最早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就来侵略中国,即不厚道也不可能会成功。”

方明像是导演一样,问道:“但过去我们中原政权不也多次被少数民族打下来过吗?”

蜂子:“中华族是一个大家庭,谁家里没有点矛盾,过去他们几万人,十万万人就可以入侵中原政权,今天日本在中国动员了上百万军队,打下中国了吗?中国辽阔的土地会吸光日本本来就贫乏的资源,日本失败是必然的。你们要有信心。”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日军还要攻击,我们要些防备。你们都回各自的阵位去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