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港娱教父

《重生之港娱教父》

第3章毛遂自荐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因为昨晚睡得早,赵元今天起了个大早。

想就此养成良好作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赵元家住九龙,离目的地所在的东区可是隔着十多公里呢。

这距离说远不远,如果叫个的士,半小时便能抵达。

不过这跟赵元无关。

这两天为了省钱,赵元连便当都只敢吃两块五的,剩下一百出头的钱,怕是连这一趟的士都坐不起。

好在这时候的香江经济发达,还有着亚洲四小龙的美誉,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的很是完备,连地铁都已修建了几条线路。

于是穷鬼赵就沾光了,花个1.5餐的经费,便可登上公交车,晃晃悠悠的进岛去。

简单洗漱一番,赵元找出一套比较正式的衣服,在衣柜自带的落地镜前换上。

不得不说,穿越过来后,赵元最满意的地方,系统肯定得排第一,其次则是前身留下的这副皮囊。

一米七八的大高个,肤色白皙,五官立体而俊美,一头碎发因缺乏打理,散乱随意的披散下来。

因为长期的不健康作息,导致的面色略带憔悴,反倒让此刻的赵元有了一丝病态颓废的落魄贵公子韵味。

只能说颜值高就是这么豪横,精神饱满则是阳光型男,颓丧憔悴了那也是忧郁美男。

又摆了几个pose,完成今日份臭美,赵元便背上包出门。

经过这两天的打听,赵元决定先去《大公报》试试。

如今是1985年,离香江报业最繁荣的七十年代已过去了十年之久,饶是如此,这巴掌大的香江半岛,竟仍同时存在着50多家报纸。

按照此时香江的人口与报纸总发行量来计算,差不多每5个香江人就会购买一份报纸,这个数据在亚洲仅次于霓虹国。

目前,香江的报纸销量是以《明报》和《东方日报》为第一梯队,想把《寻秦记》卖出高价,找这两家是最合适的。

只是《明报》现在正连载着倪框的卫斯理新作——《电王》,销量正是火爆的时候,不一定看得上赵元的《寻秦记》。

更何况在香江,金老爷子的吝啬程度可是和邵老板齐名的,新人作家想从他这里掏钱,肯定难如登天。

而《东方日报》这段时间也不老实,各种邀约名家撰稿,与《明报》竞争的心思人尽皆知,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

有了这个背景,《东方日报》本该是最适合赵元的选择。

只可惜,这个报社是青苔的。

涉及到原则问题,赵元还是不含糊的,钱怎样都能赚,立场一定得站对站稳。

第一梯队的两个选择都被pass,剩下的也就都差不多了。

既然如此,赵元干脆选择由大陆全资创办的《大公报》。

随着人流挤上双层电车,赵元径直往楼上走,然后很幸运地抢到了二层最后一个座位。

舒适的长出一口气,赵元将目光投向窗外。

对穿越而来的赵元来说,这实在是一次极具年代感的出行体验。

电车行驶在郊区快速路的双向四车道上,中间绿化带路灯一应俱全,远处则是成片的高层住宅,这幅场景放到后世的22年也毫不违和。

只是路上川流不息的各种老式车型,以及电车身上内容朴素,全靠篇幅取胜的商品广告在时刻提醒着赵元,此处依然是85年的香江。

电车慢悠悠来到了大埔区,只13公里的路程,却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也算是年代感十足的速度了。

找到《大公报》所在地,赵元稍整仪容,大步走了进去。

作为第二梯队的报社,这里的职员还是很多的,拦下一个面相老实的年轻人,赵元开口瞎扯:“你好,我跟你们徐总编有约,请问总编室在哪?”

这年轻人果然老实,轻易便信了赵元的鬼话,亲自带着赵元走到了总编室门口,这才礼貌告退。

【好人一生平安】

赵元心中祝福一句,这才敲响了总编室的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赵元推门而入,正在伏案办公的徐经年抬起头来,见是一个陌生的年轻人,问道:“你是?”

“徐先生,我是一个爱好者,这是我写的一部,想请您过目。”赵元笑着将稿子放到徐经年的桌面上。

徐经年是个50多岁的中年人,任大公报总编这个职位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来兢兢业业,在种种排挤与竞争下,勉力维持着大公报不掉出第二梯队。

在旁人看来,这已算得上是了不得的工作成果了,毕竟在这个年代的香江,由大陆全资创办的报刊还是没那么好混的,但徐经年却一直有个从未说与他人的梦想。

犹记得1950年,大公报子报《新晚报》创刊之时,梁羽生、金庸先后开始在《新晚报》发表武侠连载,开创了现代武侠之先河,而《新晚报》也因此火爆一时。

那时的徐经年十三岁,正好以买报追读的方式,亲历了大公报的这段辉煌历史。

只是等徐经年23岁进入大公报就职时,大公报却已失去了旧日之辉煌,直到85年的今天,徐经年已在大公报工作了整整30年。

人生大半时光都献给了大公报,徐经年如今只想在退休前,能看到大公报再现一次往日的辉煌。

可谁知,非但没能重返巅峰,现在连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都敢直接找上门来毛遂自荐了。

徐经年很想愤怒地让这位年轻人滚出去,却又觉自己缺了些底气。

罢罢罢,总归这年轻人还愿意来大公报投稿,徐经年觉得自己还是得宽容一些。

毕竟在自己看来是羞辱的行为,放在这年轻人身上,可能也只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罢了。

勉强回应了一个笑容,以示鼓励,徐经年探身拿起稿子看了起来。

赵元可不知道在短短时间内,徐经年竟有了如此大的情绪起伏,见他已开始看稿,便大咧咧地自己找了个位置坐下。

如无意外,他还得等不少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