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山海行

《大唐山海行》

第612章,北上入蜀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唐山海行第612章,北上入蜀阁逻凤对李宓道:这位制鞘大师性格古怪,同样的剑鞘只做一把,因此这铎鞘剑可说绝无仅有,世上再无第二把同样的宝剑,以此为信物,南诏人见此剑如见本王。

独孤湘奇道:如见大王有什么用?难道请李都督去你们南诏当大王吗?

段俭魏摇头道:我主之意是,以此剑为信物,南诏便无人敢害李将军。

独孤湘不可置信的道:这不过是个会响的剑鞘,好玩倒是好玩,用它来当护身符当真管用吗?

阁逻凤道:本王说到做到,南人重诺,不似汉人女干诈。

独孤湘还想反驳,李宓拦住她,还剑入鞘,向阁逻凤叉手道:云南王,老夫承你的情,只是此刻两国还在交兵,还请你快些退出城去,否则就别怪老夫不客气了。

阁逻凤和段俭魏二人叉手下拜,缓缓退出土屋,孙仲等人几次想要上前拦截,却都被李宓以眼神制止。

这时听到外面喧哗声大起,原来是方才驱虫之际浓烟大起,城内唐军戍卒见了以为是走水,起来救火,孙仲见来了帮手,忙带手下军卒追了出去,阁逻凤和段俭魏才走了没多久,但众人四处搜寻,却哪里还有二人的踪影?

这支唐军领军的是一为刘姓通判,他闯进土屋见到李宓,纳头便拜,道:不知都督在此,标下护卫不周,死罪,死罪!

看来李宓在剑南军镇颇孚人望,城中戍卒亦认得他

李宓忙伸手相搀道:老夫刚从姚州来,无人知晓我的行踪,常言道,不知者无罪,你又何罪之有。

刘通判这才起身,李宓问了城中军队人数,城墙、武备如何,刘通判本就是司文通判,所答十分详细,李宓才知城中不过千余军士,大部份还都是南征惨败后逃回的散兵游勇,真正能作战的健儿,不过几百人而已。

李宓自嘲笑道:看来凤郎比我都要了解此间军中部署。

李宓吩咐孙仲道:现命你为侍郎,去城中收拢残兵,重新编列,随老夫北上。

孙仲得令,带着手下几十人出去了,一个多时辰前,他们还是军纪涣散的散兵,此刻虽然衣着仍然残破,却挺胸叠肚腰杆笔直,看起来就是一支士气昂扬的劲旅。

刘通判忙问李宓要去何处,李宓据实相告道:我们要去北面的雅州,堵死吐蕃人东进的通道。

刘通判问道:李都督要带走多少人马?

李宓道:长征健儿一个不留!

刘通判大惊道:如此一来城中几乎无可用之兵了,若南诏大军攻来,如何是好?

李宓道:放心,我料南诏不敢前来。

刘通判闻言却低头不语,似乎颇不服气,李宓道:怎么,你不信?

刘通判叉手道:非是小人不信,只是……只是……说着他凑近李宓想要耳语。

李宓一把将他推开道:你这穷醋大,怎的如此磨叽,有什么话

照实说么!在此间不用顾忌。

刘通判这才开口道:只是……今日在城南以已经发现了南诏人,他们的营寨距城不过数里,站在城头就能看到。

李宓一惊,道:速带我去看来。

江朔、独孤湘、李珠儿也随着李宓一同登城,站在城楼极目南望,只见山林中确实有木栅布帐,只是依稀看到人影在林间闪过,营帐竟在慢慢变少,这时见南方尘起,有骑马斥候回到城下,那人等不及开门,对着门楼高声禀报:刘通判,奇事啊,奇事,南诏人营垒已拆了大半了,看来他们是要撤走了。

城上戍卒面面相觑,都是既不可思议,又满心欢喜的表情,只有江

朔他们知道是阁逻凤和段俭魏回到营中,命军队拔营撤退了。

李珠儿冷哼一声道:看来这阁逻凤是做了两手准备,若剑南留守不是李都督,此刻恐怕南诏人已经在攻城了。

江朔道:珠儿姊姊,你不是说南诏不会攻城的么?

李珠儿叹了口气道:是我小看阁逻凤了,此人绝非甘做傀儡木偶之人,和他父王皮逻阁一样,一心想着利用隐盟,利用吐蕃,当然也会利用大唐。

江朔道:我还道他和李都督是多年好友,特来拜见他的。

李宓摇头道:恐怕他也是进军途中才知道圣人封我为剑南留后,立刻改变了策略,却做得不留痕迹,此人心机不可谓不深。

独孤湘道:

李都督,为什么阁逻凤见是你执掌剑南军镇的兵权,便自离去了呢?你们交情这么好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