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拼历史:复活历代皇帝镇四方

《国运拼历史:复活历代皇帝镇四方》

第32章 所以,朱允炆再次干了大蠢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接下来几十天,主要拍摄的内容,是明军主帅李景隆跑路回京师后,朝廷做出的应对。

李景隆败北,朝廷的御史大夫、宗人府宋征、御史叶希贤等人,纷纷上疏,认为李景隆‘失律丧师,怀有二心’,应当诛杀。

黄子澄这次也不敢再替李景隆说话,也强烈请求诛杀李景隆。

但是,朱允炆一概不听,只是撤掉了李景隆的统帅而已。

对于泉城那边的情况,朱允炆一时也没有想出很好的应对之策,只能下令让残部死守各城池,并派人整顿兵力。

在李景隆跑路后,其部众有一些被燕军招降,一些则是退回到泉城防守。

燕军兵临城下,随时都可能攻破泉城。

这时,齐鲁的参政铁铉站了出来,扛起了守城的大旗。

他整顿好兵马,严防死守,和明军猛将平安,以及都指挥使盛庸配合,使得燕军一时也没攻破泉城。

久攻不下,最后燕王朱棣使用了火炮,对着泉城发炮。

就在快要城破之时,铁铉急中生智,令人在城头挂上了一幅朱元璋的画像。

还制作了大批朱元璋的神主灵牌,挂在各处城墙。

燕王朱棣见老爹的画像、灵牌都挂上了,自然不敢再继续攻城。

毕竟,他虽然是在造反,但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

如果对着老爹的画像、灵牌炮轰,那就是坐实了反贼的名头。

“他娘的,不讲武德啊!”

铁铉这小子不讲武德,无奈之下,赵承安饰演的燕王,只好骂骂咧咧率兵退走,

绕开了泉城,燕王朱棣又率军破东阿、汶上、东昌、邹县等地。

其中在攻打东昌的战役中,燕王朱棣的主力,又被盛庸所围困。

正在打其它城池的燕军大将朱能,和朱高煦前往援救,燕王朱棣是被救出来了,但却折损了大将张玉。

之后,燕王朱棣又率军攻破了沛县、徐州等地。

几十场战役下来,明军的铁铉、盛庸和平安,发挥了相当出色的军事才能,使得燕军吃了不少败仗。

由于屡屡立功,盛庸也被朝廷提拔为了主帅,铁铉被提拔为了兵部尚书,平安被提拔为了平燕副总兵。

不过,总体来说,胜方还是燕军,连破了几十座重要城池。

就在燕王朱棣击败盛庸,完成一场大胜,打算继续攻打战略城池的时候,姚广孝站了出来,建议不要继续攻城略地,是时候迅速率兵直取京师了。

燕王朱棣在做了详细打探后,发现京师确实兵力单薄,于是带兵一路南下。

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擒住平安、斩杀铁铉。

最后,燕军抵达应天府境内长江北岸的龙江驿,准备渡江入京师攻打京城。

在渡江之前,建文帝朱允炆知道大势已去,明军虽然还有十余万将士在守卫京城,但也是无力抵抗。

眼看着燕军就要渡江攻取京城,有人劝说建文帝朱允炆先退守到南方,保存实力以图谋复兴。

但文学博士方孝孺,却坚决请求守卫京城以待援军,言称即便京师失守,皇帝也要为社稷而死,不能苟且偷生。

并且,方孝孺还认为只要燕军没有渡江,最终成败还说不定。

还建议建文帝假装求和,先用缓兵之计拖延燕军渡江,暗中在征募军队,把决战地点安排在长江中,还是有希望把燕军阻拦在江北的。

于是,建文帝朱允炆下罪己诏,并派出使者求和,表示愿意和朱棣划江而治。

燕王朱棣果断拒绝,率领大军渡过长江后,兵临京城。

无奈之下,建文帝朱允炆又颁布勤王诏书,下令天下勤王,但却没什么人回应了。

燕军渡江后,一路高歌猛进,直抵金川门下。

……

拍摄的第一百五十二天。

今天第一场戏的主要内容,就是燕军兵临城下,建文帝朱允炆做出的应对之策。

应天府,紫禁城,奉天殿内。

眼看着燕军驻扎在金川门下,随时都可能对京城发起总攻,建文帝朱允炆十分焦躁。

“皇上,曹国公觐见。”

忽然,一名御前宦官前来禀报。

“让他进来。”

朱允炆立即召见了李景隆。

“皇上,罪臣请求戴罪立功!”

李景隆看见朱允炆后,立即跪在地面。

朱允炆急忙问道:“何为戴罪立功?”

李景隆斟酌了下,说道:“罪臣请求镇守金川门!”

看到这一幕。

李世民不由问道:“所以,这朱允炆真就那么蠢,又一次启用了李景隆?”

杨广不太信,说道:“不至于吧,李景隆之前的那么秀了,他要是再启用李景隆,那他得有多蠢。”

朱元璋看了眼曹操,学对方的语气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曹操:“……”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