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拼历史:复活历代皇帝镇四方

《国运拼历史:复活历代皇帝镇四方》

第35章 处置旧臣,大明的气节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卧槽!”

“朱棣,牛啊!诛十族都被你搞出来了。”

“杨广都自愧不如。”

“李二,别抹黑朕!”

曹操、李世民、杨广等人,看见燕王下令诛十族,顿时大呼出声。

“你能耐啊,会玩啊,学你允炆侄儿,玩出新高度了啊。”

朱元璋黑着脸,一巴掌拍了下朱棣的脑壳。

“我还不是跟您学的。”

朱棣解释一句。

朱元璋愣了愣,问道:“跟咱学的?”

朱棣点头道:“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可是您做人的精髓啊。”

朱允炆立即拱火道:“爷爷,四叔这意思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朱元璋顿时面色一黑:“叉出去,打出屎来!”

朱棣:“……”

“哈哈哈!”

朱允炆顿时大笑。

“这个也叉出去,一并打出屎来。”

朱元璋冷哼一声。

朱允炆:“???”

……

方孝孺被处死后,牵连人数众多,其宗族亲友,被杀者共有八百七十三人。

拍摄完处决方孝孺的戏份。

赵承安又执导拍摄处置其他建文朝旧臣的戏份。

这时。

奉天殿外,有两百多名建文朝的旧臣,被召集而来,他们或自愿前来,或被迫绑来。

燕王把他们召集而来的目的很简单,希望能够说服他们臣服于自己。

“让礼部侍郎练子宁进来。”

赵承安饰演的燕王,朝一名侍卫传令道。

很快,一名穿着官服,五十岁出头的男人,大步走进殿内:“燕王如此兴师动众,把我召来,所为何事啊?”

赵承安打量了下练子宁,笑道:“久闻练大人擅于举贤荐能,如今本王将担大任,还望练大人能够多为本王举荐贤才。”

“我只侍一主,若是旧主逝去,我再换新主,我又与三姓家奴何异?”

练子宁果断拒绝。

赵承安耐心说道:“练大人何必如此,大明乃是我父太祖皇帝所建。

我和建文都是太祖血脉,效忠于他,又或效忠于我,实则都是效忠于太祖建立的大明。”

“呵呵……”

练子宁冷笑一声,大义凛然道:“你是反贼,篡权谋位的大逆不道之贼,也配为太祖皇帝的血脉?”

赵承安眉头一皱,沉声道:“我只是清君侧,除奸臣,想效仿周公辅成王而已,何来篡权谋位之说?”

练子宁不屑一笑:“反贼就是反贼,任你如何修饰,依旧改变不了你是反贼的本质。

等你百年后到了下面,看你有何颜面面对太祖皇帝!

看你还有没有脸,把这番说辞陈述于太祖皇帝!”

赵承安顿时勃然大怒:“如此顽固不化之人,留有何用?把他的舌头割下来!”

“是!”

一名侍卫立即拿着短刃走向练子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练子宁也不再说什么,只是带着讽刺的眼神大笑。

“噗!”

当练子宁的舌头割下,立即用手指,蘸着口中鲜血,在地板上书写下‘反贼当道,天下哀矣’。

仿佛在说,就算舌头被割,我还是能够告诉天下人,你燕王只是个反贼。

“叉出去!凌迟。”

赵承安怒焰冲天,接着又道:“凡是其练氏族人,皆斩,其他亲属戍边!”

“是!”

当练子宁被拖出去后。

赵承安又看向侍卫,吩咐道:“传监察御史高翔、大理寺卿胡闰。”

“是!”

接下来,传监察御史高翔、大理寺卿胡闰入殿。

他们和方孝孺、练子宁一样,顽固不化,认定燕王是反贼。

最终也被处决。

之后,燕王又处决了不愿臣服的旧臣,一共一百二十人。

其中就包括铁铉、卓敬、陈迪、董镛等人。

这些人都誓死效忠建文帝,其中一部分菜归菜、愚归愚,但不可否认都颇具气节,认定燕王是反贼,即便株连亲朋、族群,也要抗争到底。

当然,也有不少人被宽宥任用,比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等人。

他们都认为,建文帝确实被愚昧之臣影响太深,并认为燕王是太祖皇帝的子嗣,是合理继承皇权。

“这就是铁骨铮铮的大明吗……”

助手李蒽青看完处决那些旧臣的戏份,不由想起以前赵承安说的那句,大明是铁骨铮铮的王朝,是极具气节的王朝。

之前看到拍摄战场的戏份,有些将领誓死不降,李蒽青只是感觉这些人有骨气、有信仰。

但现在看到那么多的旧臣,都具有不屈精神,她才真正明白什么是铁骨铮铮的大明。

在李蒽青看来,这些旧臣对抗的还是当朝太祖的儿子,还是建文帝的亲叔叔,都不愿屈服,都能如此有气节。

可想而知,如果他们面对的造反之人,不是当朝太祖血脉,如果夺下皇位的是异族的时候,反抗会多么激烈,不屈意志会多么强大。

窥一斑而知全貌,完全可以从这些人身上,推断出这个阶段的大明帝国,是多么的铁骨铮铮。

“铁骨铮铮的大明,可不仅仅只在大明而已。”

赵承安来到李蒽青身前,笑着说了句。

他记得很清楚,大明亡国后,在清朝建立到结束,民间都一直存在着‘反清复明’的行动。

‘反清复明’这一口号,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清朝时期。

这种敢于反抗的顽强精神,也称得上整个大夏历史上之最。

“不仅仅在大明?学长这是什么意思?”

李蒽青看过清朝的影视剧,但那些影视剧中,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反清复明’。

所以一时不知道赵承安这句话的含义。

“在清朝建立以后,民间一直有很多人,试图推翻清朝,反清复明,直到清末,这一类人都还存在着。”

赵承安简单地解释了下。

“真的吗?”

李蒽青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赵承安微微颔首:“当然是真的,清兵入关以来,汉人拥立过一些明朝宗室。

建立了不少地方割据政权,譬如弘光朝、鲁王监国、隆武朝、绍武朝、永历朝。

甚至还有天地会、洪门这些组织。”

“学长,你懂的可真多。”

李蒽青不由张大了美丽的眼眸,有些惊讶地说了句。

当然,她心里则是当成了故事听,没有被圣土‘古老’证实的历史,都还有待验证。

赵承安嘿嘿一笑:“夜深人静的时候,多跟我探讨下剧本,你也会懂的很多。”

“讨厌啦!我可不要。”

李蒽青白了眼赵承安,摇曳着动人的身姿,转身就走。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