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拼历史:复活历代皇帝镇四方

《国运拼历史:复活历代皇帝镇四方》

第38章 立太子,好圣孙,蟋蟀皇帝?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接下来拍的一场戏,也是发生在修书期间。

而且还是一件大事,关系到大明的未来——立太子。

永乐大帝登基后,次子朱高煦越发地觊觎储君之位。

永乐大帝心里清楚,早立储君,可以使朝局安定,不会出现子嗣为争夺储君发生各种明争暗斗。

于是决定,早立太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天。

紫禁城,御书房内。

赵承安饰演的永乐大帝,把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成国公朱能、兵部尚书金忠等人召来。

把这些人召来,也是因为永乐大帝在选储君这件事中,在大皇子朱高炽和二皇子朱高煦两人之间犹豫不决。

“臣,参见陛下!”

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成国公朱能等人立即行礼。

“免礼。”

赵承安摆了摆手,看向几人,说道:“眼下朝局已经稳定,有件事,朕也该考虑考虑了。

朕想早点把储君的位置,给确定下来。

在做出决定之前,朕想先听听你们的想法。”

这些人都是靖难的功臣,除武将外,还有靖难时期的重要谋士。

永乐大帝还是比较重视他们的想法的。

“陛下,臣以为,这是天子的家事,我等身为臣,不好干预。”

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成国公朱能、兵部尚书金忠几人相视一眼,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朕的家事,便是国事。”

赵承安眉头一挑,又摆手道:“好了,这就我们几个人,不必如此,有什么话,你们畅所欲言。”

淇国公丘福见皇帝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也不再推诿,直接说道:“陛下,当年奉天靖难一事,还历历在目。

臣犹记得,二皇子当年是何等骁勇。

若是没有二皇子当年流下的血汗,恐怕靖难都要推迟很长时间才能成功。”

成国公朱能也立即说道:“陛下,当年奉天靖难,二皇子劳苦功高。”

二人说完,其他人则是保持着沉默。

“奉天靖难,朱高煦确实功不可没。”

赵承安笑了笑,又看向自己的小舅子新城侯张辅,问道:“你也说说吧。”

新城侯张辅呵呵一笑:“陛下让我说,我肯定觉得二皇子更好。”

“说详细的。”

赵承安伸手示意,让对方多说几句。

新城侯张辅斟酌了下,才道:“陛下可还记得当年白沟河、东昌的战役?

白沟河那一战,臣差点被瞿能给镇杀。

幸好有二皇子及时赶来支援,否则臣今天就在一堆黄土下埋着了。

东昌一战,臣又深陷险境,连家父都战死沙场。

那次,又是二皇子殿下及时救援,才使臣能活到今天。”

此话意指,那两次战役中,是我和您一起深陷险境的陛下,也是二皇子朱高煦救了您啊陛下。

“好,说的好。”

赵承安微微颔首,又看向其他人。

“陛下,二皇子不仅能征善战,还足智多谋,自幼便十分聪慧,乃是不可多得的帝王之才。”

“陛下,臣觉得,二皇子殿下最像您。”

驸马王宁和其他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全部都是支持二皇子朱高煦的。

在场的靖难功臣中,就只剩下兵部尚书金忠没有开口了。

“你也说两句吧。”

赵承安朝兵部尚书金忠抬手示意。

金忠是靖难期间的重要谋士,又是姚广孝举荐的人才,和姚广孝有着亦师亦友的情谊,他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姚广孝的看法。

“陛下,嫡长之议不可废。”

兵部尚书金忠斟酌了下,郑重地说道:“细数历代王朝,废长立幼者,多出祸乱。

大皇子仁贤,又精于治国之道。

当年奉天靖难,二皇子在沙场厮杀,立下汗马功劳。

大皇子也同样劳苦功高。

若是当年没有大皇子死守北平,恐怕陛下和我等的家眷,那时就被敌军活捉了去。

之后的每次战役,如果没有大皇子在后方,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军需保障,我们如何能一路高歌猛进?

当年我们攻下的每一座城池,都是大皇子殿下在处理后事。

如果那些被攻下的城池,没有被大皇子治理的井井有条,恐怕我们还没打到应天府,后方就已经大乱了。”

“说的好。”

赵承安听完沉默许久才回了句,随即朝众人摆手:“都回去吧。”

“臣等告退!”

那些武将和兵部尚书金忠之间,虽然有不同看法,但也没当场争论。

他们都很清楚,自己只能以平静的态度来谈论此事。

一旦起了情绪发生争论,过于拥护二皇子的话,最终皇帝又立了大皇子,那就容易被有心人挑拨为自己将来会拥护二皇子,挑起争端。

“把尹昌隆、黄淮找来。”

那些靖难功臣退下后,赵承安又吩咐道。

“遵旨!”

没多久,赵承安就分别接见了尹昌隆、黄淮。

两人的看法一致,都认为‘长嫡承统,万世正法’,应该立嫡长子。

“把解缙叫来。”

“遵旨!”

等到解缙走进御书房的时候,尹昌隆和黄淮,又被赵承安叫了进来。

在接见解缙之前,永乐大帝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决定,要立皇长子朱高炽为储君。

把尹昌隆和黄淮再叫来,只是想让二人见证一下。

甚至,还让两名侍卫,站在殿内旁听。

“解缙,朕想立朱高煦为储君,但还想听听你的想法。”

赵承安看向解缙,故意隐瞒了自己想立长子为储君的心思。

解缙一听要立二皇子为储君,顿时变得有些紧张。

要知道,自从他得知永乐帝想立储后,就开始押注,跟皇长子走得很近。

一旦永乐帝立二皇子为储,那他之前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于是,解缙毫不犹豫阻止,看似为国家着想般分析道:“既然陛下询问臣的想法,那臣便直言相告了。

立长,古来如此。

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

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

赵承安沉默了片刻,皱眉道:“可朱高炽向来体弱多病。”

解缙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道:“好圣孙!”

好圣孙,指的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

“哈哈!哈哈哈哈哈!”

赵承安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解缙也不由跟着笑了起来。

他知道,立储之事,已成定局,皇长子朱高炽胜了。

“咔!”

拍完这一幕,副导演立即喊停。

“呵呵……”

永乐帝次子朱高煦听到那句‘好圣孙’,顿时看向朱棣,不屑一笑:“如果你知道你所谓的好圣孙,就是一奇葩的蟋蟀皇帝,你还会笑得出来吗?”

朱棣:“???”

朱元璋:“???”

咱朱家,又出奇葩?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