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于宇内

《牧于宇内》

二十七 攻城弩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光头挑水回来了,李牧终于是给他盼来了,就这一会儿疼得自己是真想骂人,光头给自己放床上也不说帮着看看情况就跑出去拿水桶了,好歹先给自己找点止疼的药啊。

“我去给你找了些草药,顺便做了一个夹板,来先让我看看你这肋骨具体是什么情况。”光头进来的时候手里端着个大罐子,看样子是在厨房里已经把药捣好了。

他先把药罐子放到一边,然后帮李牧把衣服给脱了,从外表上倒是看不出什么异样,于是光头就开始上手摸了。

“啊~你下手能不能轻点,感情伤的不是你是吧。”李牧因为疼痛而喊了一声,光头闻言也放松了按压他骨头的手。

“哎呀,我又没使多大劲,不然就不知道具体伤在哪儿呀,差不多就是这根骨头了。运气不错,只有一根断了,刚刚我碰见师傅了,他老人家说你这种情况不能上夹板,等我去给你扯一些布条帮你固定。”

李牧寻思着,要不是你咋咋唬唬来这么一出,我肋骨能断吗,还运气不错呢。

光头翻出来一件旧袍子,拿刀给割开后撕成了一条一条的,然后给李牧包得严严实实,完事一边把捣烂了的草药给李牧喂了下去,一边说道:“对不起啊,没想到你反应这么大,以后在你完全康复之前,你所有的事情都由我来照顾。”

这草药还真是纯天然的东西,李牧着实给这玩意儿苦哭了,含含糊糊地“嗯”了一声,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之后赶紧让光头给自己拿点水喝。

“放心,这些东西都是小花找来的,指定有效果,它小的时候跟别的野兽打架,受伤了就去找这些东西吃,老管用了。”光头看李牧一脸嫌弃的样子,于是出言给他解释道。

“以后做饭少放点辣椒!”

李牧说完这句话后就闭眼侧着头睡过去了。

光头看李牧这个样子,也不再废话,收拾了一下东西,把李牧的衣服收好拿出去打算洗洗。

其实李牧是睡不着的,虽说暂且有了束缚的胸部不再会被牵到疼痛了,但是那草药的味道是真滴难喝,并且更严重的是,这些草药下肚后不久,李牧就感觉胃里火烧似得鼓胀,比喝了假酒的感觉还要难受。

这时候的李牧就像一个容器,血肉做的躯壳内存着一股莫名的气,说不明白是什么情况,他只觉得肚子胀,往上顶着肚皮,往下压着脊椎,像一个被持续吹入气体的气球,生怕自己下一秒就炸了。

后来这股子气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只听见响亮且悠长的一声自李牧的下体传出,随之他的肚子也肉眼可见地消了下去。

门被“哐”地一下撞开了,同时传来光头焦急的询问:“怎么了,什么情况?床塌了?”

光头一眼看去,床上的李牧先是说了一个“艹”,而后又开始声唤了。

虽说李牧这个屁放得很是舒坦,不过还是有一股奇妙的气逆势而上,悄无痕迹地留在了李牧心脏的位置。

光头看李牧这个样子应该没什么大碍,也就放了个屁的事情,没多问就出去了,还得跟老头问问该怎么给李牧治这个伤。

*********

秦国咸阳城,一座空旷的大殿内,没有桌椅,没有王座,只有几根粗木承重梁,以及一座巨大无比的沙盘。

沙盘被摆放在地上,长9米,宽6.4米,其上山峦丘陵、长江大河一应俱全,其中沟壑纵深、关隘要塞等诸多细节细致入微,放眼看去,赫然是一幅山河图。

其中七国的都城顶上,均插着一枚小红旗子,而后分别在各不同重要关隘之上插着一枚小黄旗子,在各国境内的重要城市之上,插着蓝色的小旗子。

各国的兵力分布竟也有详细的摆布,一个大头兵代表五千兵力,一个小头兵代表一千兵力,而一个盔甲兵代表两万兵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各国境内陈列兵力各不相同,其中最多的就是秦楚两国,大致一看,秦国有兵甲五十多万,楚国将近有四十五万,而后是陈阳两国,各有不到三十万,魏国二十万左右,晋国也接近有二十万,疆域最小的赵国只有七万。

各国边境的兵力防线也清晰地由一段段小长城所标注,其中以秦国东部边境防线最为严密,而后竟然是陈阳两国南北相交之处,看样子两国的外交关系不太融洽。

阳国东临沧海,国境内诸多平原皆为肥沃之土,于是阳国自诩为中原之地,对外鼓吹本国民风淳朴、教育开化、百家起源之地不可枚举、思想学术成果数不胜数、自然资源矿藏俯拾皆是。在这种水土的供养之下,阳国兵强马壮,并且后备充足,器械精良,俨然一副大国之姿态。

阳陈两国之间贸易多有不平衡,由于多年累积的种种问题,所以两国外交关系很差,于是在边境上两国经常发生小摩擦,由于陈国地处南方,士兵的身高多数比阳国要矮一些,故而阳国经常嘲讽陈国军队为未开化的南方蛮夷。

可惜,阳国士兵着实是嘴上劲大,空有高大的架势,多数两方产生摩擦后的结果是阳国这方吃亏。

其实也不能说是阳国士兵心里没点数,要是放在十年前的两方,那确实是阳国人能够骑在陈国的头上拉屎撒尿,后来李善长上位,内改弊政,外强军队,一除数十年来的屈辱,使得陈国扬眉吐气。

不过最令人意外的是,晋国边境的防线以及兵力分布少的可怜,几乎到了没有的地步,众多兵力都环绕在晋国都城归绥周围。原来是晋国疆域内基本上都是高原草场,并且晋国国君乌兰布戚本就是最大的一个游牧部落首领,在脱离齐国自立后,周围所有游牧部族都以乌兰布族为尊,最终建立了晋国,于是乎晋国内各族群分别拥有不同数量的兵马,王室乌兰布族也很少将自己的兵力外派出去镇守,多数靠各自的族群来管辖。

最憋屈的就是被夹在最中间的赵国了,昔日辉煌无比的齐国,因芡父不知什么原因深夜斌天,故而魏晋两国趁势叛乱,政权不稳的子晖一时间难以招架,生生被耗尽了数十万兵力,最终魏晋两家大军打到新郑城下,近逼子晖所在城市阳翟。此时,在秦楚两国的牵头下三方坐于谈判桌前会谈,子晖承认魏晋两国独立,并划出北方大片土地分给两家,只留一小块建立赵国,并且由于兵力的大量消耗,算是苟延残喘的赵国再无力招兵扩员,于是赵国选择依附秦国以求自保,两国协定,秦国为赵国提供军事保护,赵国不得继续扩编,兵力不得超过十万,同时秦国的军队得以驻扎在赵国的北方边境,陈兵四万。

此时的沙盘北面站着一群人,约莫有十二三个,最前面一人身披一件红色的大裘子,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指挥杆,此时杆头指向远处的魏国都城处,开口问道:“查的怎么样了?”

站在他左手一侧的一人回禀道:“此人名叫赵玉虎,赵国人,百年前也是洪元王室亲封的贵族,后来齐献公吞并了他们家族的封地,他们顺势就依附了齐,不过也就是个小家族。直到他这一代家道败落,他就跟着江湖人士学习技艺,三天前曾在新郑露过面,期间跟什么重要的人接触过还没查到。”

前面这个人又问道:“那这个赵玉虎穿过边境的时候,你们铁鹰没有发现吗?”

他右手边一位身着盔甲的将军回禀道:“据查,这个人是从赵国东北部的泗水方向绕过去的,没经过我们的区域。”

“出了这档子事之后,子晖是什么反应?”

“回大王,子晖已派使者去问侯了,具体怎么说还不清楚。”

“赵国的军队有什么异动吗?”

“回大王,没有异常。”

“你们也派个人,去跟嚆宏说一下,只要他按以前的规矩来,我不会管他们的事情。至于乌兰家,北方匈奴之流,成不了气候,让陈冲盯好他的防线,一有动静立刻汇报。”

“对了,墨家那个宋琏领你们造的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攻城弩以及投石车,这都多久了,还没有个样品出来吗?”秦王问道。

“回大王,攻城弩前不久刚刚完工,投石车也快要造成了。”人群后面的一个人回道,紧接着他对着殿外喊了一句:“大王有令,将攻城弩抬上来。”

一把巨弓由两个人抬上了大殿而来,其弓背包裹着一圈一圈的弹性纤维,弓弦是一根小拇指一般粗的牛筋条,整体长度约有一米五,宽约三十厘米,弩、弓中心有一段横木,其上有一凹槽,木尾部的凹槽处有一凸牙,其正下方有一个小扳机。旁边还有一个侍卫抱着三根婴儿手臂般粗细的铁箭,与其一同上殿站稳后低头等待命令。

此时秦王见状,手中的指挥杆抬起一些指向对面三人,之前喊话的那个臣子立刻出言道:“搭床,为大王演示一下。”

于是场下的三人迅速动作起来,两人先将弩、弓转向对准了殿外的天空,而后一人躺倒,两脚蹬住弓身,同时双手扯住弓弦往后拉到横木尾端,并卡在尾部的小牙后面,另外一人帮其调整好方向,最终将一杆铁箭搭载在了横木的凹槽上。

站着的两人迅速撤到两旁,伴随着后方大臣发出的一声命令,躺倒之人左手托着横木底部,右手握着手柄,而后轻轻扣下了扳机。

铁箭射出时伴随着一声炸雷似的声响,其笔直地斜向上冲入云霄不见了踪影,现场只留下弓弦被震动地嗡嗡作响。

“不错,真是个好东西。”

那位大臣接着说道:“继续,为大王演示一下威力。”

场下躺倒之人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没有改变,闻言将弓弦重新拉回牙后,两旁站着之人开始动作,一人赶紧帮他调整角度平行对准殿门外,另一人将一根铁箭重新搭在箭槽上。

同时殿外大广场之上,将近八百步远处,一队侍卫将一堵十寸厚的土墙搬了过来,正对着殿内的弩箭,墙上正中心用红色的颜料画出了几个同心圆。

随后那臣子发出命令道:“发射!”

同样一声炸雷音传来,众人只见那杆铁箭破空而去,径直冲向广场上的土墙,最终一箭穿透土墙,箭身卡进了墙中。

可惜,由于八百步的距离有一些远,铁箭飞行到后面竟然稍稍下坠了一点距离,导致射中土墙的位置偏离了其中心,插在了其下方的一个红圈之上。

这等情况好像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

只听见一位手持如意的大臣怒喝了一句:“该死的东西!”,殿中三人早已被这情况吓得跪下后五体投地,远处广场之上那队侍卫亦是同样五体投地,大气也不敢出。

“来啊,把这几个没用的废物拉出去斩了!”怒不可遏的大臣吩咐殿外的侍卫上来,打算将他们拖下殿去。

“无妨。”

秦王伸手打断了他们的动作,于是那位手持如意的大臣向着上来的侍卫挥了挥手,几名侍卫放开了擒拿着的手,躬身告退了。

“这个东西也是最近才做出来的,数百步的距离之远,你们应该也不是特别熟练,偏离了一点准头可以理解,不过你们要勤加练习,日后在战场之上,要是偏离了准头没击中敌人的要害,那会儿的你们,也照样得死。”

“都听见了吗,王上天恩浩荡,饶你们一命,你们都记好了,勤加训练,不要辜负王上的期望!行了都下去吧。”

“谢王上不杀之恩,吾等定为王上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众人看着那三名士兵下殿后,秦王接着说道:“这东西量产如何?”

之前命人上殿的臣子回道:“禀大王,铁箭是由七斤木料为杆,外面包裹一层铁皮,以目前的材料供应,大约可以制作八百把攻城弩及两千支铁箭。”

“可以,叫人抓紧时间赶制,成品出来后一半送去给王翦,一半送给白起。”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