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于宇内

《牧于宇内》

六十六 密会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今天,是五月初五。

跟这位父亲一起出去的人都回来了。

他们带消息说,王其昌狠下心来要找到自己丢失的孩子,不然就一辈子不回家。

于是今天早上,众人打算要护送着钱嘉熙回去他的住所。

而钱嘉熙则一口回绝了他们的好意,表示再也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了,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就不麻烦各位了。

并且他还说自己这么大的一成年人,也不怕会出什么意外,况且自己也知道回去的路该怎么走。

于是在众人目送之下,钱嘉熙独自一人离开了。

而后还在此地的众人,又逗留了一会儿,处理完手头的事情之后,就各自告辞了。

只有三泉镇镇长的夫人一直陪着她。

两个女人靠在一起,双手紧握着。

妇人看样子是累了,她依着镇长夫人,眼睛闭着看上去是睡着了。

独自在路上的钱嘉熙背着双手,看起来他心情大好。

甚至脚步十分轻巧地往前迈着,偶尔还会小跳一下。

路过的每个人都会停下来礼貌地问一声:“钱夫子。”

钱嘉熙也会微笑着跟他们点点头,示意一下。

今天,天气明朗,晴空万里,灿烂的阳光让人心头的阴霾略有消散。

于是钱嘉熙停下了脚步,仰头看了一眼高空的太阳。

阳光还是挺温和的,就是也不能睁眼对日。

所以钱嘉熙就眯起了眼睛,一手挡在了眼前,就这样与太阳对视着。

他竟然还看了好一会儿。

三泉镇,真是个好地方啊~

用了一个时辰,他才到了上滩镇的地界。

钱嘉熙回来后先去找了上滩镇的镇长,跟他们说明来意之后,双方都表示可以理解。

而后钱嘉熙又去了一趟湖边,在那儿站着看了好久的风景。

最终,他回到了所居住的那座大宅内。

上滩镇的镇长这时找来了洪祥镇和三泉镇的负责人。

本来,在这之前,三镇与钱嘉熙有过商议,于上滩镇选取一块土地,作为他们修建书院的地址。

而钱嘉熙则是在建造的过程中,完成他周游楚国的目标,最后返程之时再回来到此处。

到那时,书院已经建好,而钱嘉熙他们部分人也会于此地停留两三年左右,负责教育百姓。

此处在有了书院之后,一定可以再吸收周围那些村民百姓送他们的孩子过来,甚至还有可能吸收一批移民。

这样,就能很好地带动三镇的发展,说不定未来还可能形成一座新兴的城市。

本身就有着新泱湖这等自然景观,再加上有三泉镇那三处泉眼,这可是妥妥地旅游招牌啊。

可惜,三镇的负责人之前计划地好好好的,并且那天的讲学会也举行地非常成功,但却横生枝节,发生了这么恶劣的事情。

于是钱嘉熙就前去跟上滩镇的人说了一番话。

他表示,在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暂时先搁置下这座书院的建造计划。

因为自己这群人的到来,直接或间接导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致了小女孩丢失这件事,从而打破了此地百姓原本宁静的生活。

所以钱嘉熙内心深处很是愧疚与自责,在这休息的几天时间内,他说自己可谓是重新从头到尾地审视了一下自己,最终有了这个决定。

而上滩镇的人也没说非要逼着他坚持建造书院,也没说就这么放弃了。

先是说让钱嘉熙回去再想想,而后等他们几个镇的人总得讨论一下再给他个答复。

后来钱嘉熙又跟他们明说了另一个想法。

就是钱嘉熙和他带着的这些学子们,将会在两天后离开此地。

此言一出,可是让上滩镇的人坐不住了。

原本是想拖一拖钱嘉熙,让他在此地多留一些时日,然后在此期间慢慢劝他改变一下想法。

但他却突然来了这么一出,于是上滩镇赶忙通知了另外两镇的人过来。

三方共同商议了一下午,最终决定他们明天亲自带些东西,再上门去拜访一下钱嘉熙,看看能不能让他回心转意。

在三镇的代表们刚刚结束会谈的同时,三泉镇,那户丢了孩子的人家中,在其桌子上凭空出现了一张纸条。

其上所书的内容是:“周氏祖宅祠堂内,答案藏于其中。”

但是,此刻的屋内,只有熟睡的妇人与一个三岁大的小男孩,外人都已经回去各忙各的了,镇长夫人也在哄妇人睡着后离开了。

所以,这张纸条,暂时就没人能发现。

今夜。

月黑风高,阴霾密布天空,透不出丝毫亮光。

已经半夜,小镇进入了黑夜中的寂静,没有任何动静,连一声犬吠也没有。

周氏祖宅的祠堂内,闪着忽明忽暗的灯火。

此时,祠堂内有人低声说道:“这些事情都挺简单的,不必如此吹捧。”

“哎,怎么能就这么轻易地说简单呢,如此厉害的心理引导,吾等也都是没那个本事的。”

“是啊,师兄就不要这么谦虚了嘛,要不是你的功劳,现在我们还真没这么大的福气能享受到此等美味。”

祠堂内的人在低声地七嘴八舌议论着。

听起来人数还挺多的,一个个都是略有兴奋的口吻在交流着。

“怎么能是我的功劳呢,全都是师傅一人主持着事情的发展,咱们都是沾着师傅光,才能有今天的结果。”

于是,祠堂内的人就连连附和,一个个都在感谢着他们师傅。

后来,又有人开口说道:“确实吾等是在师傅的荫蔽之下才能茁壮成长,但是师兄你的功劳也是不容忽视的。”

“是啊,要不是那天有师兄你在外面高声出言,引导着围观的那些愚民怀疑并指责那个老头,师傅还真不一定能拿下这块肥肉呢。”

“没错,师兄你每一次都正好能够把所有矛盾对准那个老头,悄无声息地给他扣上一顶顶的帽子,光是这个水平,自愧不如啊。”

“我们能做到也就是跟着骂一骂那老头了,而杨师兄就不一样了,您这就相当于一句话直接给那老头来了一刀,还刀刀不重样儿的。”

又是几个人七嘴八舌地恭维,只听见有人低声地笑着,也没有回应。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其实说到底,我做的那些事情,无非就是起个好头罢了,要不是那帮愚民没有自己的思想,看热闹起来听风就是雨,稍微添点油加点醋,就能让他们觉得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是对的,从而自我心中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俯视别人。”

“杨师兄说的极为正确,这些人一旦尝到了通过歧视别人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甜头之后,就算他们后来能意识到不对劲,也都不会承认的,反而会更加急于贬低他人来维持着自己“正确”的观念,以至于不择手段地无中生有、胡编乱造,什么莫须有的帽子都给人往脑袋上扣。”

“有的人就是在深处底层的时间太久了,压抑的心理一旦得到释放,就会毫无节制地靠攻击他人的一丁点儿缺陷。试图靠着这样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丑陋肮脏的过去,觉得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就是最完美的人了。”

不同的人用着不同的口吻,说着这些“人生哲理”。

此时,那个一直被恭维的人杨师兄又开口了:“打住。怎么我越听越像是在说我,你们些个狗日的是不是阴阳怪气地骂我呢?”

只听见这些人又是连连解释,说怎么可能敢嘲讽大师兄呢。

还没等什么人再说话,突然,这间祠堂的大门被人“吱呀~”一下推开了。

与此同时,众人均都站了起来并回头朝着门口望来。

进来的只有一个人。

他在进来之后,小心翼翼地转身把门合上,并且还细心地把门上的插销给拴上了。

堂内众人在看清楚进来的人后,待其稍稍走近一点后,一个个都对着他行了个礼,并且同时说道:“师傅。”

这时,之前那位杨师兄出言道:“师傅,给您在那本书上划出来的内容,您看完了吗?”

但是这来人却没有回应他,而是低沉着声音问了一句:“都准备好了吗?”

其中有一人说道:“都准备好了,工具也都齐全,随时可以开始。”

来人点了点头,“嗯”了一下。

随后又有人小心地问道:“师傅,外面的事情差不多都处理完了吧?”

于是来人又点了点头,轻轻地“嗯”了一声。

这时,众人中有一个声音传来:“邱声鹤,你怎么跟师傅说话呢。师傅如此心思缜密、高瞻远瞩的人,运筹帷幄自然不在话下,需要你来提醒师傅这些东西吗?这么无礼的行径是哪个师兄教给你的,还不快给师傅道歉!”

这人指责邱声鹤的时候,祠堂中就只回荡着他的低声言语。

只见他话音刚落,这个邱声鹤就抖了一下,赶紧要给师傅解释一番。

不过来人却没在意他这些,说道:“无妨,不用拘泥于此。”

顿了一下后,他转而对另一人说:“你划出来的那些内容都看完了,这会儿时辰未到,再等等。你们先准备布置一下,一到时间立刻开始。”

在这昏暗灯火的掩映之下,众人都开始悄无声息地动了起来。

只有这位师傅站在那供桌前,仰头注视着这一座座灵位。

外面的世界,灯火俱灭,月黑风高,万籁俱寂之中,只有微风呼啸声。

好像没有人能够注意到祠堂内的动静。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