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未来:机仙诛神传

《逆转未来:机仙诛神传》

「诛神的武器」-壹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诛神的武器-壹

122年,9月3日,新洲,帝国理工。

晚8点。

夜幕初临。

开学季的最后一天,本该是帝国理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这天晚上,会有迎新文艺汇演,学生们结束了一天的课业,换下冷峻的白色校服,将自己装点得五彩斑斓,他们涌上街头,载歌载舞,肆意狂欢,黏腻的荷尔蒙混在一起。

这天晚上,整个校园都将迸发着无限的青春活力,宣告着这个古往今来第一强国,仍将空前绝后睥睨天下。

但是今天……

没有音乐,没有彩灯。

夏日的热风吹过空荡荡的操场,压抑、寂寥。

昨天,为庆祝国会拟立法降低最小征兵年龄一事,理工学子在奉天宫门口和靖安司举行了一场长跑比赛,结果最后没跑赢。

没有了组织者,这场迎新晚会自然办不起来了。

夜色下,隐约的蝉鸣有气无力,压抑的愤怒低吼回荡在统计学院教师办公楼的走廊上:

“老天爷养你一腔热血,不是让你往地上泼的!在这样下去,你是不是连我的课也敢爸!?你以为你还小吗?陆登!你22岁了!还跟那帮小孩子一起去做这种事!?”

威廉·第纳尔教授是国际顶尖的统计学学者,原本供职于大洋彼岸的利维坦重工数据研究中心,6年前被帝国理工特聘,在此进行一项在时下来说比较冷门的课题:深度大数据。

眼下,这个头发灰白,精神矍铄的小老头,正瞪着眼,对办公桌那侧比他高处一个头的黑发青年咆哮。

这是他最得意、最宠爱的学生。

“愣着干什么!说话啊!!!”

陆登面色平静,一双黑色的眼睛里看不出丝毫波澜,明明是被训,可他却昂首挺胸,轻飘飘道:

“不是我跟他们去,是我让他们去,老师。”

“你!?”

威廉的头发几乎要竖起来,他猛的抄过桌上那个正二十面体的金属方块,狠狠掷向陆登的脸!

啪!——

被接住了,轻而易举的接住了。

他这个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运动神经发达得出奇,是帝国理工棒球队金牌接球手。

“我错了,老师。”

他嘴上这么说着,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明明是‘就算我错了,但我下次还敢’的意思。

“科研工作者要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世界!只有小孩子才会乱发脾气!”威廉咆哮得更大声了。

“所以……老师您别发脾气了,对身体不好。”

“你!?”

威廉眼睛一瞪,下一瞬却又泄了气。

他噗通坐下,瘫软在椅子上,揉着眉心,有气无力道:

“你知不知道我找了多少人才保住你?”

“我知道,谢谢老师。”

威廉看着陆登,认真道:“记住,要动脑子。”

这一次,陆登稍微低了低头:

“我知道了,老师。”

威廉叹了一口气:“今天就这样吧,一年内,不准离开学校,从明天开始,你给我代课。”

“我给您代课?”

“做不到吗?”

“没问题,但是……”

“没有什么但是,你既然那么闲,我就找点事情给你做。”

“好吧……那我走了?”

威廉揉着脑袋,挥手——赶紧走赶紧走。

陆登把二十面体放在桌上,走到门口,又折了回来,小心道:

“老师,您看您能不能把靖安司里那些……”

“滚!”

陆登蹲下,抱着头,滚了出去。

威廉看着他那副滑稽的样子,眼角扯了扯……

这小子的身上兼有数学家的严谨和社交达人的冷幽默,后者不适合他。

尽管这种幽默也是自己喜爱他的原因之一,但是……过于受欢迎会让他分心,浪费自己的天赋。

6年前,威廉来到了帝国理工,首要原因自然是这里支持他继续深度大数据的研究。

次要么……他喜欢这里的氛围。

帝国理工主张教研一体,所有的研究者都应该是教学人员,当然,有人认为这会让研究者分心,浪费时间与精力,可威廉认为,只有先学会生活,才能学会创造。

与学术氛围相比,他更爱这里的开明、平等的生活气息。

但现在看来,这种烟火气未必是好事。

总之,四年前,威廉发现了陆登。

他不是帝国理工的学生,只是这里的清洁工。

威廉喜欢在考试时,出一些难度过于巨大的附加题,因为他相信,在这个领域,一个天才胜过一万个庸人。

可遗憾的是,他这辈子都没有找到过真正的千里马。

直到四年前的那一天,有人解开了他写在教室外墙信息板上的那道题。

学生中没有一个人承认这是自己做的,他找了很久,才逮住了那个白天打扫卫生,晚上偷偷溜进教室下载教学课件的清洁工。

他想把这匹千里马特招进来,遭到了招生处的激烈反对。

因为这个家伙,有案底。

115年过失杀人,蹲了三年。

可他就在那三年的时间里,自学到了能坐在新顺帝国最高理工学府的课堂里听课的程度。

他说服了招生处。

你们新顺不是一向主张不拘一格降人才么?

这样的璞玉你们都不要?

事实证明,招生处的那些心理评测师可能是对的,这种人的潜力和破坏力同样巨大。

陆登是最不守规矩的人,但他却坚定践行自己的规矩。

要驯服这匹烈马可不容易。

总之,作为学生,他旷课。

让他当老师,他总不至于旷课了吧?

——此后的余生中,威廉一直后悔自己这一天的决定,因为这一天,他间接告诉了陆登,潘朵拉的盒子,在哪里。

-------

“大数据是一门复合学科,其基础建立在信息科学和统计学上。”

“过去,我们通过大数据寻找‘规律’,解析故障、问题和缺陷的根源,将人的习惯具象化为数字的选项,找出最优的可能性。”

“它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带来的便利性,我相信诸位都有体验。”

“但是,这样的大数据还不是真正深度的大数据。”

“分析没有触及可能性的本质——诸位同学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吗?”

课堂里无人举手,但陆登看到了某人畏畏缩缩的缩着脖子:

“这位同学,你来说,你有什么爱好?不是古怪的也行。”

他站了起来,吞吞吐吐,小声道:“我,我喜欢古代武器,刀剑铠甲一类的东西。”

“好。”

陆登点了点头,示意他先不要坐下:“对大数据而言分析出某人是个古兵器者这件事不难,商家可以获得这个信息,可以向这位同学推送古兵器商品,但是……”

陆登扫过众人的脸,最后定格在了古兵器爱好者身上:

“你叫什么名字?同学。”

“我叫……眉间尺。”

真是个奇怪的名字,陆登继续道:“眉间尺,你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刀剑吗?”

眉间尺沉默片刻。

“可能是因为……刀剑可以杀人?”

“枪也可以,你喜欢枪么?”

眉间尺摇头。

“为什么你喜欢刀剑却不喜欢枪?”陆登继续道,“或者换一个问题,在你过往的人生中,哪一刻,哪一件事,让你喜欢上了刀剑?”

眉间尺低着头,拽着衣角,说不出话来。

或许他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你可以坐下了。”陆登说。

他看向众人:“古怪的爱好,特别的习惯……这些东西,有的我们可以解释清楚,有的不能,我相信诸位同学多少都有过这种体验,你没有办法解释自己身上的一些东西,但是……真的没有办法解释吗?”

“其实是可以的,只是你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便是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致力于分析人的本质,甚至是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本质。”

“深度的大数据必须踏入社会科学的层面,我们不仅得知道一个人的喜好,还得知道他为什么喜欢。”

“所以……”

他笑了笑:“我知道诸位能够来到这间教室,都是帝国最好的理科学生,但你们可以扔掉手里的课件了,接下来的四年中,你们学习的重心,是社会科学,是经济与历史,是犯罪与心理,是洞悉人类的本质,将所有的习惯、喜好、情感转化为冰冷而理性的数字。”

“我得告诉诸位,今后你们要演算的,可能,会是一个无穷的东西。”

“好,现在,作为第一堂课,我得掌握一些诸位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是随堂小测验时间,题目在我的校园网主页,放心,答不答得玩,得多少分,都不会影响诸位的学业评测。”

新生们看着讲台上那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老师,陆续挥动手指,唤醒信息板,但很快,有人举手了。

“什么事?”

“陆老师,您的校园网主页,是自己可见。”

“那就黑掉它,”陆登淡淡道,“这门学科的基础,可是信息科学。”

帝国理工的校园局域网没有多么高级的防火墙,但作为新顺最高理工学府的内网,它的安全防护也不低。

距离下课还有32分钟,陆登不认为他们中有人能在下课前交上作业,因为30分钟黑掉校园网做完作业,是他自己的记录。

他靠在椅子上,开始闭目养神,心里寻思着威廉老师找他代课,你说有没有这种可能……

我也找个人给我代课?

谁是合适的人选呢?

他脑子里正思索。

叮咚~

您有一封新的邮件。

陆登睁开眼,点开邮件,看了足足有三分钟。

然后他看了看时间……

她只花了九分钟。

答案是对的。

但是我看不懂过程。

……

“谁是谷幽?”

“我。”

一个女孩站了起来,大约一米七出头,银色的头发,红色的眼睛,调整者。

“你上来。”

教室里爆发出一阵低呼,众人看着走上讲台的女孩,都意识到,她可能做完了。

陆登看着眼前的左眼角有一粒泪痣的女孩,把自己的信息板投影在她面前。

“人倒是挺漂亮,就是这个字……”

谷幽的脸微微一红。

这个时代高度信息化,人们已经不太用纸笔书写了,缺少锻炼,所以大多数人的字都不好看,可即便如此,她的字也实在是……像医生写的。

歪歪斜斜,挤作一团。

为了给老师留个好印象,她特意用手写输入,这样会快很多,可她似乎忽视了自己的字有多么特别。

“答案是对的,”陆登说,“下次不要手写了,看不懂。”

“那我算是通过了?”谷幽问。

“重写一遍,就在这里。”

“好。”

谷幽换了智能输入,重新开始解题,写到一半,陆登叫停了她。

“你通过了,满分。”

“谢谢陆老师!”谷幽开心一笑,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小声道,“威廉教授以后还会上这门课吗?”

“应该不会了。”

“哦~”

谷幽有些失落。

“怎么了?”陆登问。

“其实,我是为了他才来帝国理工的,”谷幽说,“我看过他那篇论文《深度大数据与未来历史学》。”

陆登玩味的看着谷幽:“你相信他那套关于决定论与预言的说法?”

《深度大数据与未来历史学》是威廉会来到帝国理工的根本原因。

威廉相信决定论,即,一切都是由‘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切世界的运动都是由确定的规律决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后就一定能知道结果。

上帝不投骰子,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有因,必有果。

找到因,即便果还没有‘发生’,你也会知道它即将‘发生’。

这个理论具体到深度大数据上,就是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先前某种原因和几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人的行为是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经历来预测的。

这是什么?

这是预言术。

威廉不喜欢预言这个过于玄学的词汇,所以他将这个学科命名为未来历史学。

他的论文掀起了轩然大波,人都嘲笑他。

因为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做梦都比这强。

“是,我相信未来历史学。”谷幽说。

“那你恐怕得失望了,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因为人具有自由意志,人,是不可预测的。”

“可您刚刚才说,深度大数据就是要分析人的本质,挖掘出所有可能性。”

“那是可能性,是无限的选项分支,”陆登说,“我还说过,我们要演算的是一个无穷的东西,我们要找到的,是最大的概率,而不是把所有可能性都找出来,然后将他们一一对应,告诉他人,选择这个选项,必然会导致下一个分支——这就不叫可能性了,这是名为预言术的玄学。”

“您认为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东西,对吗?”谷幽问。

“当然。”

“那您看过约翰·道格拉斯的心灵魔术吗?他可以通过大量的心理暗示和错误引导,让人们作出他想要的选择。”

“我知道你的意思,”陆登说,“但约翰·道格拉斯也有翻车的时候,这不正证明了,人是无法被控制的?”

“不,恰恰相反,这证明了,人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被控制,自由意志,是一种例外。”

陆登一时间有些说不过这个小姑娘,在他看来用约翰·道格拉斯的心灵魔术来论述自由意志,是一种诡辩。

但是这种争论反而一瞬间拉近了他和这姑娘的距离。

“谷幽,”他直呼姓名道,“科学,是没有例外的,如果一种理论不能涵盖所有可能性,它就是错误的,不管约翰·道格拉斯也有成功多少次,只要他失败一次,人不可被控制的论点就成立。”

谷幽笑了笑:“你们将未来历史学涵盖至所有时间所有地点,它当然就是不可实现的,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或许这个理论只会在特殊的时间地点实现,就像正常情况下,火焰不能在水中燃烧,可如果是白磷与热水呢?——在威廉教授的论文中,他成功用深度大数据预测了蚂蚁工坊的兴衰,这难道也是例外?”

想要用深度大数据预测未来,首先,得采集当前世界的所有信息,因为如果将‘演算未来’这件事看做一个等式。

那么等式的左边,是信息,是过去和现在,是解题的过程。

等式的右边,是结果,是未来,是解题的答案。

可问题在于,人类世界的信息是一个无穷数!

社会日新月异,每分每秒都有新的数据产生,每分每秒都在发生蝴蝶效应,你根本就写不出这个等式的过程,因为当你写下一个信息时,新的信息已经产生,这是一个无穷的东西,是没有办法算的!

而威廉的论文中,用了一种作弊的方式算出了未来。

他建造了一个蚂蚁工坊。

就是一个箱子,里面放进泥土、植物、蚂蚁……构建一个可以自循环的生态系统。

然后!

然后他使用外力,保证这个蚂蚁工坊的绝对封闭,保证它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盒中世界’。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成功完成了蚂蚁工坊的所有信息采集,写出整个解题过程,算出了答案——他精准的语言了这个盒中世界蚁群的兴衰,每一只蚂蚁何时出生,何时死亡,蚁群何时狩猎,有多少收获……甚至于,哪一块泥土会突然倾塌,压死几只蚂蚁。

他全部都算了出来!一丝错误都没有!

“异想天开!”陆登说,“我们能用深度大数据预测蚂蚁工坊的兴衰,是因为蚂蚁工坊被我们装进了盒子里,它是一个封闭环境,它够简单,它的数据对我们来说是有穷的,而人类和蚂蚁完全不一样……”

“所以陆老师您认为我们比蚂蚁复杂?”谷幽打断了他的话。

“不,原理上其实一样,我们并不比蚂蚁复杂。”

“那我们能预测蚂蚁工坊,却不能预测人类,不是因为‘我们比较复杂’,而是‘蚂蚁的世界是封闭的’,对吧?”

“对。”

“那么……敢问陆老师。”

谷幽顿了顿,然后看着陆登的双眼。

“当今的人类世界,难道不是一个封闭盒子吗?”

陆登愣住了。

因为思维惯性,他从未往这方面想过。

122年前,发生了末日之战。

而末日之战发生的原因,是旧人类联盟倾文明之力向外走,他们开拓火星,然后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失败,大量资源打了水漂,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直到现在,没有任何人或者任何一个组织尝试向外走,大量需要在太空中做的高能物理实验没有办法进行。

基础科学,已经停滞了超过一百年。

我们就是盒子中的蚂蚁!

但是……

理论上可行,不代表真的可行。

他看着谷幽,张嘴,又闭上,然后再张嘴:

“你知道要完成全球数据采集,需要多少资源,多少时间么?”

“资源我不知道,总之不会少,”谷幽说,“时间么……一百年?”

“你今年多少岁?小姑娘。”

“下个月十七。”

“一百年后,你117岁,你觉得你能看到那一天?”

女孩无所谓的耸耸肩:“这个世界上亲眼看到自己梦想成真的科研工作者,才是例外。”

(本章完)

-------

你或许想要知道的事情:

122年9月3日

陆登22岁,在新顺帝国理工就读四年,是知名kol,这一天成为了统计学院威廉·第纳尔教授的代课工具人。

谷幽16岁,刚刚考入新顺帝国理工,寂寂无名,这一天见到了她的偶像威廉·第纳尔。

涅尔瓦·伊戈23岁,在天宫酒色度日,是臭名昭著的浪荡子与无情的人肉打桩机,这一天他因为聚众patty被行政拘留15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