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强太子

《大明最强太子》

第56章大槐树下老鸦窝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泰州。

此地处于长江北岸,贴近长剑沿线,民间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靠着长江,自然要在长江里谋生计。

可随着战争在南方疯狂爆发,整个中华大地,被鲜血染红,生民皆扰,唯一剩下的生存希望也消散于无形之中、

而朱标进入泰州县城,所见之处,当地百姓面如枯槁,身形消瘦,多是老弱,小儿。

乔城在前边带路,很快朱标穿过巷道,站在泰州县衙门前,看着大门口的一架破鼓,沉声叹息道;“鱼米之乡,民生都凋敝如此,那些赤贫之地。。”

“殿下,扬州那边索性也没什么事情,要不然咱们在泰州多逗留几日?”蒋瓛自是看出了朱标的心思。

身为太子储君,朱标还是忧虑的。

摇了摇头,朱标语气沉闷道:“有些事情,并不是说我们留在这里就能解决了,况且天下郡县一个比一个困难,孤总不能去到哪里都要留下来。”

站在县衙门口,泰州县令,一身粗布麻衣,穿着草鞋,慌慌张张的来到朱标身边,躬身作揖道;“属臣班岳,拜见太子殿下。”

班岳是去过扬州开会的,自然见过朱标。

随意的挥了挥手,朱标道:“行了,没那么多虚礼,赶紧起来。”说罢,朱标迈步走进了泰州县衙。

朱标刚刚落坐,班岳似乎早就准备好了一切,从一旁的书籍堆里,找出一份账本,递给了朱标道;“殿下,这是泰州这半年多的账目往来。”

“其中有交给扬州的,也有地方截留的,但是泰州百姓过得着实困难,拿不出来什么好东西。”

班岳一脸苦涩,他倒是想着借朱标来泰州视察的机会,好好巴结巴结,可他自己都只能穿着草鞋,穿着粗衣麻布。

好歹是一县主官,竟也寒酸至此。

朱标道:“孤来这里,也没有别的什么事情,账本就不看了,你口述吧,泰州还有多少百姓?”

将班岳献上的账本工工整整的放在了书案上,朱标翘着二郎腿,右手小臂压在书案上,看着班岳道。

“回禀殿下,泰州有口一千六百余人丁,大多都是在前往扬州的路上,以为到了扬州,便在泰州停了下来。”

朱标点了点头道:“一千六百人丁,可是孤进城看见的,怎么只有老弱小儿?没有壮丁吗?”壮丁,在人类的存在历史上,无论任何时期,工业也好,信息也罢,往大了说,一个国家有多少劳壮力。

决定这个国家的上限。

人丁永远是发展的根本,壮劳力更是地方建设的最大力量。

可是朱标进入泰州,虽然是从东门而入,还有一半的城区没走到,但由点及面,泰州只有一千多人丁,说出去谁敢相信这里是一座县城?

怕是深山老林里的村寨,人数都不止这点。

班岳道;“壮丁,只有一百四十人。。。”

“这一百四十人,计算了当地总旗兵人数吗?”朱标紧盯着班岳,他当然是希望班岳回答不是。

可班岳在下边站着,浑身的力气只能点了点头道;“总旗兵八十二人,民壮人丁六十余人。”

抬起手掌排在天灵盖上,朱标心中越发彷徨,呜呼哀哉道;“堂堂一个县城,就这么点人口,你就没想过改变吗?”

“殿下,属臣也想改变,只是自从暴元征召民壮修缮黄河,闹出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事情后,被抓去的壮丁,就没有一个返回的。”

“长江北岸,早已成了千里无人烟的荒凉之地。。”

如果不是自小的儒家文化熏陶,礼乐尊卑教育,班岳都要在朱标面前哭出来了,想他四十岁的年纪,土生土长的泰州人。

在自己的家乡做了父母官,却只能看着家乡无限的破碎荒废下去,反而他是一丁点的办法都没有。

“石人一只眼,跳动黄河天下反。蒋瓛,你知道当年去修缮黄河的民壮有多少人吗?”朱标看了眼蒋瓛,开口询问道。

只见蒋瓛摇了摇头道:“殿下,第一次起义的时候,卑职还是个娃娃呢,这都二三十年过去了,卑职哪里知道。。。”

鲁明义和班岳相继摇头,暴元时期的黄河起义,确实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那个时候,朱元璋还在寺庙里当和尚呢吧。

朱标叹息的摇了摇头道:“修缮黄河的民壮人数铁定不会少了,这么多人,也不可能全都死了,如果真的死了,也应该有记录。”

“那就是说,很多百姓,还是逃亡了。。”朱标咬了咬牙,对一旁的鲁明义道;“能知道他们跑到哪里去了吗、”

“这个,属臣委实不知,不过朝廷应该知道吧。”鲁明义只是一个主簿,哪里知道这么多事情。

反倒是蒋瓛开口道;“殿下,这种事情,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去问朝廷,但也可以自己推断出来啊,应该不是难事的。”

“怎么推断??”朱标瞥了一眼,当时天下都乱成了那个样子,什么事情不能发生,想要推断出来可没那么容易。

班岳对蒋瓛的话表示无法理解,毕竟他这半年来,也只是去过一次扬州,朱标在扬州的新思路,也并没有全面在扬州府辖区内全部推广。

蒋瓛道;“战乱的时候,百姓需要的是什么?活命,安定,而当时黄河起义,朝廷对于所有壮丁都是屠杀的镇压。”

“这些壮丁肯定不会跑往北方,而我们从汴梁返回的时候,路上也见到了,那些被抓去修缮黄河的壮丁,也没有向南跑。”

蒋瓛这么一说,似乎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昭然若揭,乃至蒋瓛自己都把自己当成了福尔摩斯,推理专家。

继续补充道;“这么一看,他们能去的地方只有两个,相对安稳,和平的地区。”

突然间,朱标的脑海中似乎回响起了一句话:“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鸦窝。”

对于这句话,初听的时候,朱标是没什么感觉的,只知道是一次涉及面堪称有史以来最广泛,延绵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