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我为峰

《剑道我为峰》

第四章 安泰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申京城伏龙城占地之大,乃是众多王朝都城之首。

在宫城四方位置上,各设四宫为进宫通道。

东宫,此处宫门上多是精玉打造的日月行星,琳琅满目,一只由碧绿宝玉雕刻的飞龙趴伏其上,在龙身下,是一块牌匾,写有“东天关”三字。

西宫,白玉塑造的吊睛大虫抬头趴伏,墙壁廊道上多是异兽壁画,栩栩如生,挂有“西星关”牌匾。

北宫入口最大,青色石砖,极富水运,是早年大申与山上宗门买来专门用来建都使用,依然使用包含水运的玉石雕刻有一座玄武像,牌匾“北斗关”。

南宫倒是最为金碧辉煌,入口如井口,一只纯金打造的丹火凤凰高高矗立,双翼自然垂下,裹挟住入口两边,牌匾“南柳关”。

这一日,大大小小的武将以及文官赶赴宫内,名义上是出席天子筹办的安泰宴,庆祝大申安稳盛世多少多少年,实际上都清楚内幕。

李涣下了马车,李王府居东边,所以得从“东天关”进入。此时的廊道旁,已经候着了两位。

一位叫张绍,浓眉大眼络腮胡,是一位精壮的汉子,另一位叫王烨,身材修长,身穿青色长衫。

张绍是边疆将领,而王烨则是他的随军文官,两人在半个月前就收到了密信,火急火燎的赶来京城面圣。

两位都显得有些风尘仆仆。

李涣见了两位,面带笑意,大步上前,抱拳道:“张督军,李大夫,好久不见啊!”

张绍作为边疆督军,一条绵延万里的战线收得那是滴水不漏,自从大申王朝统一圣州后,一国边线既是一州之边线,可想而知,攻事之大。王烨作为曾经朝廷的御史大夫,不久前主动调离京城,把位子让给了一位年轻后生,也远赴边疆与张绍搭档,说是为张督军减轻负担,李涣喊习惯了,也就不改口了。

三人很早前就认识了,当时还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

张绍嘿嘿笑着抱拳迎了上来,拍了拍李涣的肩膀,大笑道:“瞧瞧这威名远扬的镇南王!如今待在自家宅子里养老不是?瘦了一大圈啊!”

李涣摇了摇头,笑道:“在这京城陪都,也不轻松的。”

“许久不见,王爷还是那个王爷。”,王烨笑道。

“难得。”,李涣说道。

三人一同入宫去,一路上见了好些人,都算是在王朝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比起这三人,还是要毕恭毕敬的打声招呼的。

张绍,作为边疆督军,都说天高皇帝远,手握大量兵权,而且在军中威望极重,大申皇帝闭关多年,无论是山下百姓还是朝廷中的官员们都议论纷纷,话题的内容就是如果张绍起兵谋反,用不用半年,就能攻下京城?

王烨,为官清廉,而且人长得文质彬彬,并且至今未婚,一心从官,机缘巧合之下觅得一本山上秘籍,本身又有点修道天赋,便做了练气士。成为练气士后并没有改变他的心性,反而功绩卓越,陛下亲自为其上调到御史大夫职位,王烨在宫中也是极富盛名,大多数文官对其都是佩服有加,协助国师司徒书彦治国安邦,弹劾、纠察毫不手软。

李涣就更不用说了,大申王朝建立的主要功勋之一,关于的他的事迹,放在其他州都广为流传。

面对一路上前来打招呼的群臣百官,张绍向来不予理睬,实在是看不惯,最多就是点点头回应,不像李涣和王烨,都会礼貌的招呼过去。

“等这般事了,二位多留几日,去我府上小酌两杯,如何?”,李涣问道。

“当然不急,也没啥急的。”,张绍说道。

李涣又看向王烨,后者笑道:“我如今在张督军手下谋事,自然他在哪我在哪。”

“嘿呀,这话说的,在我心里,你这随军文官与那一国之师无异啊!”,张绍立马抱拳打趣道。

王烨连忙摆手道:“不敢不敢。”

李涣则在一旁哈哈大笑。

大殿门两旁,两位披甲守卫站如挺松,纹丝不动,浑身上下被那龙纹金甲包裹,看不清面貌,肃杀之气弥漫。

这便是大申王朝最主要的禁军之一,龙甲军,此军士兵身披的金色龙纹甲由墨家专人打造,造价不菲,品质极高。现在大申王朝服役的龙甲军总计数目一万八千人,京城驻守最多,其次是边疆,再然后才是一些重要的关塞以及大城池内。

踏上台阶进入宫殿,首先就是给人一种一望无尽的错觉,其次便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感慨。

云白光洁的大殿之内倒映着如清泉一般亮眼的珠光,美景如同花隔云端,让人一时间分不清虚实。两根参天玉柱立于龙椅两旁,上面各盘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金龙,俯瞰众人。

此时殿内已经汇聚了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自各地的群臣百官,三两成群各自交谈着,熙熙攘攘。

殿内上百张案几上已经摆放有一壶青瓷酒壶,数盘瓜果。

李涣、张绍率先落座,因为如今官职的缘故,王烨坐的要离得远了一些。

“也不知此次议事,会持续多久。”,张绍捏起一粒水灵灵透光的提子,送入嘴中。

“吃个饭问个话的事,总之时间应该不会太长。”,一位缓缓走来的青色儒衫中年男子回答道。

李涣与张绍起身抱拳。

“见过国师大人。”

司徒书彦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张绍,微笑道:“与张督军有许多年没见了,上一次见面,还是边防战事吃紧的时候呢。”

“干我们这活的,与国师大人能不见面最好。”,张绍打趣道。

“那是那是。”,司徒书彦笑道。

一旦边防督军与国师见面,那说明事态的严重性已经大大超乎预期,就连督军都无法维护局面,才需要国师亲自出马,真要是有那种时候,一国之君亲自御驾亲征都不是稀罕事。

身穿红袍的司仪总管走上殿来,清了清嗓子,这才喊道:“皇上驾到!”

众人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齐刷刷的起身,视线看向大殿门外。

一位衮服男子,面容俊朗,头别金簪,龙骧虎步,牵着一位凤袍女子,年轻貌美,一同走向龙椅。

“恭迎天子陛下,皇后娘娘!”

除了四位王爷,再者就是张绍这一类官职的人只需要稍稍弯腰行礼,其余之人皆是跪拜之姿。

“众爱卿平生,落座就好。”,大申天子今天看上去甚是高兴。

群臣百官这才落座。

衮服男子领着凤袍女子走上专属高位上,将其安置在龙椅旁的座位后,自己便大步走向龙椅,并未着急落座,只是打量了一边台下的百官们,笑意吟吟。

“朕因为一些别样事务甩手了近十年之久,乐的是天子,苦的是众臣,朕心里愧疚难当啊。出关后,见到天下还是如此和平,直叫朕一阵欣慰,我大申有如此多贤官助国,是我大申的荣幸!朕先在此,礼敬各位一杯!”,说完,衮服男子举起案几上的金樽。

“陛下言重了,臣子们只是各司其职,护我大申大好河山!”,司徒书彦率先起身,双手高高举起酒樽。

然后便是众人皆起身举杯。

“有如此之国师,天下何求?如此盛世,书彦你功劳不小,得之我幸!”,衮服男子哈哈大笑。

又是一阵君臣之间最常见的奉承话之后,便是安泰宴的准时开席,各种山珍海味,甘之如荠的蔬果,玉盘珍馐,秀色可餐,让人食欲大开。

“众人皆知陛下如今算是那修道有成,为国续运,我们理应敬上陛下一杯。”,衮服男子身旁落座的凤袍女子举杯而起。

“与天同寿!”,司徒书彦举杯起身。

众人再次起身,齐敬龙椅上的男子。

一时间殿内热闹非凡。

酒过三旬后,教坊人士开始登场,手持乐器,美人伴舞,音乐婉转动听,舞者舞姿优美,让人赏心悦目。

宴席持续了近三个时辰后,群臣退去,只留下屈指可数的几人在场。

四位都城异姓王,国师,边疆督军,禁军统领,以及掌管国库的户部尚书。

殿内再无他人。

李涣衣袍一震,浑身酒气顿时烟消云散。

在座其他人士皆是施以秘法去除酒气。

龙椅上的衮服男子一只手轻轻的敲打着身前的案几,另一只手扶额,思绪飘扬。突然间便指着台下一位紫色衣袍腰系玉带的男子问道:“闵尚书,国库情况如实上报。”

大申王朝户部尚书,负责清点国库,是大申天子亲自任命的人员,名叫闵崔,年龄算是这群人中最小的一位,不过三十六七。

闵崔行了一礼,说了一句遵旨,便从腰间拿出早已备好的帛书。

“简括一下就行了。”,衮服男子又说道。

闵崔点了点头,开始上报。

“市银现存八千六百七十万两,官银七千六百五十万两,金锭五千万两,珠宝玉器若干。。。”

闵崔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衮服男子,后者摆了摆手道:“继续便是,如今在场的诸位,没必要对他们隐瞒。”

闵崔这才继续念下去。

“山上仙家灵石琛石五万六千,珰石一千二百,无珑石。”

闵崔如今上报的,是山上修士通用的一种货币,出自那富甲钱州。

最次的一等为琛石,纵使品质最次,蕴含灵力最少,但是其灵力精纯纯度很高,且极易让修士吸收。

其次便是珰石,最高等的便是珑石,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