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宇苍黄

《鸿宇苍黄》

第一百一十四章 字文一道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元曦一个人先是去各大殿瞻仰了一番往圣先神风彩,聆听他们的传说与事迹,到兴衍碑前驻足良久,后去问天阁其他各处走了一趟,熟悉相关事务,毕竟这里以后将是自己长久修习之所,午饭过后,元曦前往苍言峰司空言修炼洞府。

元曦来到苍言峰下,一名道童问明来意后,带他上了苍言峰,沿着石阶小道行过竹海,看到山腰处几处草房,房外有两方池水,中间一座石桥,元曦行过石桥来到茅屋外,躬身行礼,道:“小子雷元曦前来听教习讲学!”

片刻后,清瘦儒雅的司空言来到房门外,元曦再行一礼,道:“司空教习,元曦前来听课!”

司空言扶起元曦,踱步来到屋前的池塘边,指着两个形状奇怪的池塘道:“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元曦向着两个池塘望去,只见池中水流澹澹,时有鱼儿出没,池中有低矮山石林立,初看似杂乱无章,再看有似有所象,元曦看得入迷了,不由得绕着两个小池慢慢走了起来。元曦发现,左侧小池象形如房中有一襁褓婴孩,而右侧池塘则形似鱼身上的鱼鳞,池中的不同的鱼群刚好就组成了不同颜色的鱼鳞片一般。

回到司空言身边,元曦将自己的所见所思告诉司空言,司空言大悦,道:“孺子可教!此两池形象正是铭骨文中的“字”和“文”二字,左侧“字”形如屋穴下有一奶孩,奶孩有哭声笑声,要喝母乳,含“初始”和“孕育”之意,就是说“字”是最基本的单元符号,在此基础上才能孕育、发展!”顿了顿,司空言又问到:“依此理,元曦你试着解读一下“文”字的意象!”

元曦想了想,慢慢说到:“这“文”字形如鱼身鳞片,鳞片之象由池鱼点缀、有多种颜色和形状,其纹理形象生动,不同的鱼群游动方式有异,形成的纹理也不相同,代表着多种不同的动态、仪态,从中也可反推出不同种有不同文和不同礼!”

“然也,然也!”司空言微笑着赞许,接着说到:“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属于文字的一种类型,除此以外,还有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等。”

元曦睁大眼睛仔细聆听着,仿佛司空言的讲授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深深吸引着他。

司空言将元曦领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茅屋,在书案旁坐下,接着道:“象形字,顾名思义,通过勾勒简单图面形象表示某些事物。”司空言拿出一卷玉简指给元曦说到:“如玉简上面的对应五行中金木水火土最早的铭骨文,都是象形字,你看,这个“水”的铭骨文像河流中流动的水,“火”字的铭骨文则形如摇曳的篝火,而“土”字则形如平地上一堆土,等等,是不是很形象?”

元曦看着玉简,点点头,问到:“司空教习,那我的姓氏“雷”字有对应的铭骨文吗?”

“当然”司空言指着一个包含三道闪电和两个圆圈的图像,道:“你看,这就是“雷”字的铭骨文,下雨时通常会伴随闪电和雷声,意思是伴随着闪电而来的巨大声音。”

“那为什么只用两个圆圈来表示巨大声音呢?为什么要用三道闪电呢?”元曦问到。

“这个……”司空言思忖片刻,道:“我推测,之所以用两个圆圈应该从书写的方便性和人有两耳听声来考虑的吧,而用三道闪电也应该主要是因为多则不便于书写而少则容易与其他字混淆吧!”

元曦听得似懂非懂,司空言接着道:“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测。另外,元曦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理解甚至另起炉灶重新造字”顿了顿,司空言又道:“重新造字是一门深邃学问,涉及神魂修炼,要参悟万事万物,并用自己的理解将他们绘制于笔下纸上,这也是高阶符师和文修所必备的,师陌子祖师在这方面有着很深造诣,以后有机会你也可以多向他请教!”

原来还可以自己造字,元曦顿时沉迷其中,一个劲的点头,呢喃着:“我一定会的!”

司空言见状,微笑着继续道:“指事字则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刻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例如“凶”、“本”等。“凶”字是地面大坑中充满木桩和棘刺,很危急凶险;而“本”字则是树木的根部有一点,表示根本、根基。”

“那会意字和形声字呢?”元曦问到。

司空言回到:“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形成的一个新字,如“武”、“光”二字,铭骨文中的“武”字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由上部的戈和下部的脚趾组成,意为拿着戈去打仗;而“光”字则是坐着的人头上有火,既发光。”司空言接着道:“形声字则是我们现在用得较为多的,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常见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元曦你能想到哪些形声字呢?”

元曦思索片刻,道:“嗯……,“清”字和“庞”字是形声字吗?”

司空言缓缓道:“嗯!不错!“清”字的三点为意符,意指水,“青”为声符,以为青碧透彻;而“庞”字的上部“广”表示广大,下部的“龙”表示龙声轰鸣,龙居之所定高大广阔。”

元曦看着玉简,突发发现什么似的,问到:“司空教习,“道”字要如何理解呢?”

这个问题让司空言有点猝不及防,他思索良久,长叹一声:“唉!“道”则意涵广阔而深邃,我们道家和其他修真门派的众多前辈高人穷其一身在追寻至理之道、终极之道、乾坤大道!铭骨文中的“道”字,形如一个苦苦思虑之人在十字路口处根据自己的感观、感应和目的选择要走的路,意味着领头之人利用自身的感觉、见识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掌握道理和办法,选择要走的道路并坚定走下去,这也正如众修士苦苦求道、寻道以期了解甚至掌握道一样。”

元曦听得似懂非懂,如小鸡啄米般不停的点头,颇为滑稽,司空言见此,微笑道:“这铭骨文玉简给你,下去好好研读,要理解上面造字形意之法,这也是文修符师一脉的基础,但你要记住,不能陷囿于兹,要结合自己的领悟和体会,去引申、发展和创造,以上即是文修符师一脉的精髓了。”顿了顿,又道:“另外,此玉简只是记录了古时部分的铭骨文,并不全面,你以后出去游历,可多多探查此类铭骨文的下落,这样也可以增长见识,有助于创造契合天道地术、适应万物之法的字符。”

两人沉溺于字文一道的教学之中,不觉已是日落西山,元曦肚饿才发现该去吃饭了,遂起身告退,临行前,司空言又交给他一卷千字典,让他回去好好研读。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