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唐

《隐唐》

第三百五十三章羁縻草原(中)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好的对待异族的政策,羁縻政策。

中国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羁縻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

但是,这个政策多应用于南方蛮族,对北方胡族,还是以防、打为主。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唐武德二年,李渊下诏实行羁縻政策:“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宇,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朕祇应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要荒蕃服,宜与和亲。”自此,确立了“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使在“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的羁縻府州制度得以推行。

这么好的政策,不用在胡族身上,可惜了,但是,这个政策对北方蛮族要做一些改进。

“圣上,小子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因为草原太大了,如果我们不利用好,那就太可惜了。自秦朝开始,到现在,我们对待北方蛮族,一直是防、打为主,边境驻军,损耗国力,兴兵大战更是损耗国力,这种办法有些不妥。我朝太上皇发布的羁縻政策,就很好,可以用在北方胡族身上。”

“小子,羁縻政策,适用于南方部族,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还有些类似我们,耕地种田,有相对固定的住所。对北方异族,不太适用啊,他们是生活在马背上的,逐水草而居,这点你怎么考虑的?”李二不亏是一个伟大的帝王,一下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呵呵呵,圣上,小子考虑,这个羁縻政策用在北方异族身上时,大方向不变,我们把细节做一些改变,从大羁縻变成小羁縻,同时再辅助一些别的措施就行。北方异族,长在马背上不怕,怕的是他们有雄心,他们失去了雄心,没有生活压力,不是还是你的马奴吗?”

“嗯,聊聊,朕听听。”

“圣上,你看,长安城,每一坊之间都有坊墙。这样长安一旦有战事,就大大的延缓了敌人的推进速度,羁縻州,也有州界,但那是虚的,如果我们把这道州界,变成坊墙呢?会怎么样?”

听到这里的李二,猛然从椅子上站起,眼睛睁得老大,顺手抓起书案上的镇尺就丢了过来。“竖子,你想让朕在草原上修长城?混帐,你知不知道,没等朕把那玩意儿修好,朕的国家就亡了。”骂着不解气,丢镇尺也不解气,李二几个大步跨过来,脚已经抬起,打算踹过来。

旁边的两个小屁孩儿,惊得嘴巴已经张成了‘O’型。

“圣上圣上,君子动口不动手,谁说让你修长城了,坊墙有实有虚,咱们可以玩虚的啊。”挨了一镇尺的秦二货,可不敢让李二抓住踹几脚,边跑边喊叫着。

“坊墙也不成,败家玩意儿。”

“不是坊墙,那就是打个比方,人墙,人墙总成吧?”

气休休的李二,听见人墙二字,怒火才压下去,他知道这小子不会让大军挨排站过去,也没那多人啊,想听听这小子说什么。

原文来自于塔读APP,更多免费好书请的网文网站

其次,移民之后,汉胡杂居,既可以提防异族,又可以同化、教化异族。

汉民过去,会把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带过去,汉人吃苦耐劳,居有定所,只要有好政策,很快会安居乐业,胡人慢慢的也会学习汉人,安居乐业,接受汉人的文化习俗,宋朝时期,大辽就事事学汉族,把他们的民族野性学忘记了,让金灭国,当然,这个例子可不敢给李二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